來源:工人日報
2025-03-23 14:32:03
原標題:一條鮮為人知的“梁林路”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一條鮮為人知的“梁林路”
來源:工人日報
蕭易的著作《漫長的調查——重走營造學社川康古建筑調查之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沿著中國營造學社1939年8月至1940年2月間,在四川、西康走訪古建筑的調查路線,將營造學社的調查對象一一考證,結合營造學社拍下的調查照片與如今的現場照片,讓讀者再次看到川康古建筑的過去與現狀,重現當年梁思成與他的同伴們的考察經歷。
蕭易曾提到,營造學社照片中的560張四川廣漢的照片,是1941年夏天,梁思成與劉致平一起,受戴季陶委托到廣漢參與重修縣志,承擔了拍攝、測繪古建筑時拍下了廣漢全套影像資料,包括城墻、會館、文廟、武廟、公館、書院、寺廟、道觀、宗祠等,幾乎囊括了城市的所有典型建筑。蕭易基于這些照片,搜尋文獻材料,結合實地比對調查,在2018年的《影子之城》一書中,以文字重現了廣漢。
而《漫長的調查》則更進一步,蕭易發現梁思成遺孀林洙手上保存了一份營造學社完整的川康古建筑調查的照片,數目超過3100張。經林洙授權,并在四川省文物局支持下,他從2019年春天開始,重新調查了營造學社當年考察的古建、古跡,了解它們的狀態,以及80年間,它們所經歷的命運。
在營造學社的足跡中,為人們所熟知的是他們在河南、河北和山西等地的調查,如今“重走梁林路”已是各個游學機構的經典路線。而營造學社在四川的調查則是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學社內遷昆明,籌措資金,終在1939年秋去往重慶,以重慶作為首站開始的。20多日里,學社考察了長安寺、五福宮、溫泉寺、禪巖寺等地,隨后又抵達成都展開調查。之后營造學社的足跡漫步巴蜀,曾沿江南下,考察了夾江千佛巖、白崖崖墓等;也北上蜀道,探訪新都古寺以及金牛古道重鎮梓潼;曾東行嘉渠穿行在漢闕之中,也一度去往大足、李莊等地。這一場調查長達173天,因缺乏相關資料,少有人提及;而80年后,蕭易依照昔日照片重走故路,又是另一番情境。
當時的照片,比如新津觀音寺,只有簡單編號,而具體對應觀音寺殿堂哪個部分,無從得知,而且許多建筑或構件已在之后的日子中因各種原因消失了。蕭易只能從前人的調查、文獻資料、村民的回憶中尋找蛛絲馬跡;從照片的細節中尋找關聯,拼湊出一個完整的觀音寺原貌。
蕭易顯然擅長于此,閱讀他的書,能夠感受到他的方法和風格——他以一種田野調查的方式親臨石窟現場,爬梳、比對文獻史料,調查、論證之后,其結論又是以一種親切、感性、紀實性的文字所呈現,不同于學術論文那樣枯燥材料的羅列,讓讀者能夠跟隨他的文字,抵達現場,一同觀察、感受和思考,這正是我以及許多讀者喜愛蕭易的原因之一。
在《漫長的調查》一書中,常能讀到他在探訪和考據實地時,照片中昔日的古跡如今已蕩然無存,讀來又往往令人唏噓。當然,《漫長的調查》紀實還原了營造學社的足跡,以及他重走舊地的記錄,文字是冷靜而克制的。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