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5-03-24 08:07:03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24日訊 今日出版的光明日報以《山東萊州:“四德工程”涵養文明鄉風》為題,聚焦山東省萊州。文章指出,為把道德建設落到實處,萊州將道德建設項目化制度化,制定了《萊州市道德文化建設行動綱要》,每年出臺《“德潤萊州”品牌建設行動計劃》,按照不同年齡、不同人群,分類制定標準要求,以點帶面、梯次推進、逐步提升。以下為詳細報道。
山東萊州:“四德工程”涵養文明鄉風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踐】
春回大地,記者走進山東省萊州市郭家店鎮朱家村,村頭宣傳欄中一張紅色的“孝德榜”格外顯眼,上榜的村民有70多戶。
“每年臘月,我們會把各家各戶當年贍養老人的情況進行公示,這個傳統已經堅持了40多年。”朱家村黨支部書記馮俊東介紹,“孝德榜”實實在在改善了村風民風,不僅再也沒有不贍養父母的情況,而且鄰里矛盾、家庭糾紛也大大減少。
“孝德榜”的設立不僅成為朱家村家庭美德建設的一張亮麗名片,也為萊州孝德工程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近年來,萊州市在“孝誠愛仁”四德工程的基礎上,不斷深化全民道德建設內涵,形成了以信仰之基、實踐之本、文化之魂、制度之根為支撐的公民道德建設四維體系,進一步激發了道德建設的內生動力,使道德建設成為社會的廣泛共識。
萊州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首要任務,在理論宣講中筑牢道德根基,構建起黨員干部帶頭講、專家學者深入講、百姓名嘴通俗講、先進典型常態講、文藝院團流動講的理論宣講格局,開展“講演逗唱”“圍爐夜話”“田間課堂”等宣講活動450余次。全市1200多支文化宣傳隊自編自導了300多個道德曲目,常年在基層一線演出。
以文化人、成風化俗,讓看不見的文明素養變成看得見的好習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融入萊州公民道德建設全過程。沙河鎮路旺原家村為解決農村養老和基層治理的問題,創建了鄰里互助家庭養老新模式,以“鄰里互助圈”為載體,把村里閑置的人力資源調動起來,將村內失能半失能者、行動不便以及獨居的老人列為扶助對象,為他們提供探訪問安、陪伴聊天、隨手家務、應急幫扶、家庭代餐等照料。
“我也報名!我身體沒什么毛病,現在能幫助別人,將來別人肯定也會幫咱。”路旺原家村90歲的村民原建德一聽說村里互助養老志愿服務隊招志愿者,便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幫助村里其他人調解家庭糾紛、陪失能老人聊天。后來,原建德生了一場病,康復期間由于行動不便,外出需要坐輪椅。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村里馬上將他列為扶助對象,安排人員輪流照護。“一老多人幫,一呼隨時助”的鄰里互助格局,涵養了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文明鄉風。目前,路旺原家村已建立22個“鄰里互助圈”,累計志愿服務2萬多人次、5萬多小時。
此外,萊州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域全民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著力打造陶藝工坊、淼媽童書室等美育體驗場景,培育“行走的美育課堂”公益培訓品牌。深化美德健康培育行動,組織“一封家書”“益老怡小直播間”“惜糧養德成長計劃”等主題活動,在提升市民個人素養的同時,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感受道德建設的魅力。
“我們取扇子時,動作一定要輕,將扇子從水中垂直向上慢慢提取……”每到周末,萊州市文昌路街道雙嶺社區的文化書院是最熱鬧的時候,漆扇課是這里最受歡迎的課程,社區邀請漆扇傳承人從漆扇的歷史、繪制技巧等方面為居民授課,大人小孩齊聚一堂,沉浸其中。
“以前只覺得漆扇好看,沒想到制作過程這么復雜,老師教得特別認真,經過幾次學習,我現在也能做得有模有樣。”雙嶺社區居民李雪玲說。
雙嶺社區根據居民的文化需求,利用文化書院制定了理論宣講、美育教育、紅色故事、育兒家教、健康養生等20多項特色課程,實行“公益+市場”的運行模式,開展特色課程教學服務,建立居民點單、書院接單、學員評單的工作機制,讓優質文化資源融入居民生活當中。
為把道德建設落到實處,萊州將道德建設項目化制度化,制定了《萊州市道德文化建設行動綱要》,每年出臺《“德潤萊州”品牌建設行動計劃》,按照不同年齡、不同人群,分類制定標準要求,以點帶面、梯次推進、逐步提升。
“我們通過構建公民道德建設四維體系,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新時代四德工程建設品牌。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深化公民道德建設,使其成為助推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強勁引擎,讓萊州這座千年古邑的道德之根代代傳承下去。”萊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程楊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