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5-04-03 09:00:04
原標題:“科創+文創”雙輪驅動 做好科學教育加法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科創+文創”雙輪驅動 做好科學教育加法
來源:中國教育報
在臨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山東省臨沂龍騰小學承載著一萬余名學生的成長夢想,500余名教職工在此傾心耕耘。學校扎根臨沂杏園教育集團“共享、共建、共贏”的沃土,秉持“享受成長快樂”的辦學理念,向著“培養新時代龍的傳人”的目標奮勇前行,將“傳承龍文化,涵養中國心,培育現代人”融入教育血脈。多年來,學校聚焦騰飛少年科學院與“龍蘊”非遺展廳兩大陣地,大膽探索“科創+文創”雙輪驅動下的科學教育數字化融合創新路徑,讓科學教育在數字時代煥發全新活力。
固本提質:數字化賦能傳統科學教育
(一)人機融合,點燃科技創新之光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臨沂龍騰小學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打造臨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首家校園科技館——騰飛少年科學院。在騰飛少年科學院中,課程、活動、競賽三足鼎立,協同發力:普惠課程夯實科學教育根基,整合活動滿足學生個性需求,科創競賽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精神。同時,學校多管齊下,從閱讀、寫作、研討等維度培育卓越科學教師,與學生攜手,共攀成長高峰。
面對教育數字化浪潮,騰飛少年科學院勇立潮頭,探尋轉型新路徑。一方面,騰飛少年科學院融合機器與人工智能,開設掌控板、人工智能等多元活動課程,解鎖大規模因材施教密碼,創意智造活動與競賽紛至沓來,師生創新素養節節攀升;另一方面,個性化教學服務貼心登場,“我的科學博物館”等小微項目精準投送資源,實現教學效率與質量雙提升。與此同時,科技課程統籌規劃,數字化重塑教學全流程,以科技賦能科學教育,驅動數智化變革。
(二)非遺手造,傳承文化薪火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日益受重視的當下,讓學生掌握非遺傳承技藝意義非凡。學校精心遴選柳編、剪紙、年畫等12項非遺瑰寶,借數字化東風,開拓非遺手造數字化傳承新航道。這一創新模式,巧用數字技術、區塊鏈、互聯網、虛擬現實等前沿手段,為非遺傳承注入新動能。
借助數字化,師生可用鏡頭記錄非遺技藝的傳承與延續,從材料選用到成品出爐,完整信息盡在掌握。在虛擬現實技術的加持下,傳統手造與現代設計激情碰撞,學生創意作品兼具古韻今風,自信自豪溢滿心間。這不僅是非遺傳承的新篇章,更是“科創+文創”協同發力的生動例證,讓學生暢享科技與文化的雙重魅力。
融合創新:科技人文共驅科學教育前行
(一)開啟工程項目實踐:促進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融合
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指出,現代人的理性涵蓋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工具理性關注手段的有效性和效率,價值理性則聚焦行為本身的道德意義與終極目標。學校深知,學生成長成才需要同時具備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遂以現實難題為導向,開啟工程項目實踐。這些項目涉及生活、自然、人類社會挑戰等,如設計火星基地、智慧農業裝置等,項目的時間跨度長、環節多。為了使項目能夠順利完成,學校突破傳統,線上建立虛擬班級,避免教師“一言堂”,師生、家長攜手研討決策,教學相長。全校規劃小初貫通的六大主題,線上線下結合跟蹤指導,并安排專家助陣,護航項目穩步推進。
(二)舉辦主題活動:綻放數字人文華彩
學校扎根實際,在傳統科技節之外,匠心打造每月一主題的科創文創盛宴:在創客節上實現科技與藝術共舞,在科技模型運動節上推動科技體育跨界互動,在數學節上促進數理交融。
學校根據不同時節的特點,舉辦各具特色的主題活動。陽春三月,舉辦人工智能設計創新節,引導學生探索生活中的美好;金秋十月,在校園趣味科技節中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豐收的喜悅;歲末的創意編程嘉年華則點燃了學生創新的火花……在臨沂龍騰小學,每月都有驚喜,多彩活動與學科教育相擁,催生了趣味科學新形態,學生在豐富的主題活動中感受科技人文交織的魅力,激發了無限的創意潛能。
(三)開設科技博物課程:開啟個性化科學探索之旅
班級微型科技博物館,宛如知識“百寶箱”,兼具展示、研究、體驗的多重功能,逆向驅動班本課程的開發與科研項目的研究。建館從班級需求出發,通過發放電子問卷廣納師生、家長建議,“石趣”“葉緣”等特色微型科技博物館應運而生,四年級學生手繪科普展板,在教室中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學校立足全局,統籌各班微型科技博物館,進行序列化、層次化布局。進而借助虛擬現實等技術,實現微型科技博物館資源“登云上網”,使這些資源全方位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助力學生掌握科學探究方法,培養科學素養。
(四)打造科學素養數字畫像:精準導航教育評價
學校深知,科學教育評價是關鍵一環,做好科學教育評價有利于提升師生科學素養。教師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其科學素養的高低直接關乎學生發展。因此,學校緊抓教師科學素養培育,推動教學理念、方式革新。
學校以往的科學素養評價主要關注知識技能,在此基礎上學校另辟蹊徑,研制多元評價指標,突出高階思維考量。引入學習者畫像,區域群體、學生個體畫像兼而有之,基于真實情境收集數據,動態追蹤反饋,精準定位問題,實時監測教育效能,護航師生科學素養培育。
碩果累累:數字化賦能科學教育成效顯著
教學質量實現飛躍。數字技術讓學校的科學教育“改頭換面”,虛擬現實實驗教學讓科學原理、操作一目了然,智能教學系統依學情定制輔導,實現教學內容、方法精準適配,教師教學高效,學生學習動力充足、學習興趣高漲。
自主學習蔚然成風。數字時代為學生鋪就自主學習“高速路”,在線課程、學習軟件、實驗模擬器海量涌現,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和需求自由選、自主學,學習進度盡在掌控,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顯著增強。
教育覆蓋面不斷拓展。科技打破時空枷鎖,在線教育、遠程教育讓科學教育觸手可及;實施校家社聯合創新項目,讓科學教育無遠弗屆;與多領域的交融愈發緊密,科學教育天地更加寬廣。
教育公平落地生花。班級微型科技博物館協同互補,數字化資源共建共享,全校學生皆可投身科學探究,優質教育人人有份。
創新精神蓬勃生長。數字技術為創新賦能,虛擬現實、仿真實驗助力學生進行虛擬探索,信息素養、數字化生存能力同步提升。
近年來,學校獲得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山東省中小學校“一校一品”黨建品牌校、山東省創新素養培育實驗學校、山東省文明校園、山東省幼小銜接示范校、山東省綠色學校等榮譽稱號。未來,臨沂龍騰小學將繼續完善“科創+文創”雙輪驅動模式,致力于聯合高校、企業,共創“科學教育數字化聯盟”,搭建跨區域資源平臺。
(山東省臨沂龍騰小學黨支部書記 校長 張正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