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半月談
2018-08-31 11:47:08
原標題:果苗種下去、牲口剛養上,就開始宣傳扶貧收益!警惕“畫餅”式扶貧
精準扶貧進入決勝階段,各地扶貧干部紛紛出真招、見真效。但半月談記者同時發現,一些地方滿足將預期收益當作扶貧成效:果苗種下去、牲口剛養上,就開始宣傳扶貧收益,而忽視技術、市場、氣候等因素,最終結果不盡如人意。
只把藍圖描繪好,卻無法真正達到扶貧效果,這無異于給群眾“紙上畫餅”。扶貧,不能只是說說,而要腳踏實地,創造“真金白銀”。
講成績、許處:扶貧項目到頭難兌現
半月談記者去年在西部一貧困村采訪,該村村支書信心滿滿介紹,該村集體經濟組織種了工業辣椒200畝,項目保底產量為每畝2500斤,且有龍頭企業保底收購,收購價為每斤1.5元,還有技術人員指導,除掉每畝1200元的成本投入,年底最少可賺30萬元。辣椒地里還套種了涼薯,產量至少2萬斤,涼薯市場價為1.5元一斤,除掉種植成本,最少可以賺2萬元。
如果事情按照理想狀態發展,該村脫貧致富指日可待。不久前,半月談記者再次回訪該村,村支書說,去年該項目不僅沒有掙錢,還凈虧20多萬元。
村支書解釋道:“不是村民不努力,只是技術不到位,辣椒平均產量連每畝1000斤都沒達到,有的甚至沒有結出辣椒;涼薯成熟后,市場價暴跌到5毛錢一斤,100斤涼薯的收入還抵不上挖這100斤涼薯要支付的人工費,幾萬斤涼薯爛在地里了。”
類似現象并非少數。中部某省山區貧困鎮選擇種植茶葉作為該鎮脫貧致富的主打產業,承諾每年給貧困戶帶來不菲分紅收入,但到目前為止,貧困戶只拿到一些務工費。
華南某省一些貧困村在宣傳貧困戶脫貧增收時,剛剛種植的柑橘樹等,已經精準計入收益;剛養的雞,被按照每只保守100元左右價格折算進貧困戶年底收益中;養殖的蜂蜜,估計一箱產蜂蜜20斤左右,收60元一斤,但實際產量不僅沒達到,蜂蜜也存在滯銷情況。
有的地方甚至明知扶貧產業已出現問題,對外宣傳卻罔顧事實,夸贊形勢一片大好。
不少扶貧干部向半月談記者反映,在一些地方,廣為宣傳的扶貧產業出了問題,但地方對問題不予重視,不愿意真正下功夫、想辦法解決,仍是一味地對上講成績、對下許好處。
扶貧“畫餅”,根子是形式主義在作怪
不少基層干部和村民向半月談記者反映,一些地方在扶貧過程中之所以存在“畫餅”現象,客觀原因是對市場、技術等不了解,存在信息滯后;主觀原因是為了迎合上級的考核,不仔細研究分析、穩步推進,而急于出成績,“胡搞一氣”。
“扶貧產業考核,上級要知道產業項目每年的大致成效,所以有一個層層壓實的考核機制,也就是說年初、年中的某些月份要寫幫扶計劃,而且要上報預期收益。”某駐村第一書記說,上報的預期收益,還須是量化的數據,所以大家只能預測。且將增收預期在一定范圍內講得越多越好,這樣既對上級好交代,又可以動員群眾積極參與產業扶貧。
這位第一書記還表示,為了完成對扶貧預期收益的考核,也就是產業扶貧這一項考核指標,一些地方急于引進一些產業項目,而忽視這些產業是否適合當地的發展,甚至只顧引進,不顧管理、不顧培育。
扶貧產業不能靠“上面逼”,要靠“長期養”
基層干部說,預期激勵本身沒錯,但“許諾”的預期收益如果沒有實現,折騰的不僅是貧困村的人力、物力,貧困戶的生計也將深受影響,對政府公信力更是一種變相傷害。
采訪中,一些扶貧干部認為,預期目標可以為扶貧工作提供動力機制和目標導向,但不能將項目計劃、產業收益變異為層層加壓的考核指標,更不能以預期來替代實際收益,以畫大餅來替代實際扶貧效果。
扶貧是一項長期的工作,產業發展需要長期培育,久久為功。廣東某地扶貧辦主任說,產業發展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一些客觀的問題,扶貧干部要有清醒的風險意識,不能以為產業引進來后就萬事大吉了,還要在管理上下功夫。
“黨員干部要杜絕虛、浮作風,腳踏實地抓扶貧,定好產業政策以后,就要下力氣去培育,切莫讓扶貧成為紙上畫餅。”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說,扶貧效果最重要的是老百姓的口碑和實際獲得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