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半月談微信公眾號
2018-09-11 15:55:09
原標題:教育理念打架,孩子備受折騰
如今,學校的辦學行為、政府的教育政策,越來越受到來自家長、社會的影響,眾口難調、眾說紛紜,正成為一種不容忽視的教育“常態”。
半月談記者采訪發現,身份角色不同、目標定位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孩子學業水平差異……都成為左右教育理念的重要因素,而教育理念打架,最終折騰的還是我們的孩子。
減負政策密集出臺,有點贊也有雜音
今年以來,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的呼聲和舉措不斷,例如2月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聯合印發通知,明確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的重點和治理步驟,各地紛紛嚴查“無證無照”“超綱超前”。
進入夏季更是政策頻出。7月,教育部印發《關于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對于幼兒園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禁止;小學在招生入學中面向幼兒園組織測試等行為的,將視具體情節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
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從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的關鍵環節入手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在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的同時,還提出要提高中小學育人能力,提升教學質量,嚴明入學紀律,做好課后服務,從根本上解決“培訓熱”問題。
從中央到各地,類似減負政策紛紛出臺,引發了大量教育界人士和家長、學生的關注和點贊。“這些舉措符合孩子成長軌跡和教育規律,真正有利于孩子全面發展,有助于提升綜合素質。”上海市政府參事、同濟大學教授蔡建國說。
然而,半月談記者發現部分家長仍然對政策效果持觀望、懷疑等態度。“怎么可以把‘零起點’當真?誰信誰吃虧”“學習從來就不是快樂的,你現在快樂,以后有得你哭”……面對過來人、“好心人”的建議,不少“幼升小”家長表示不敢也不能讓孩子“一張白紙入學”。
遼寧一位王先生介紹,身邊同事就是秉持“放養”理念,將孩子送入一所平時就是做游戲、不學習文化知識的幼兒園。孩子幼兒園階段也沒有補習外語、數學等課程,結果上小學僅一個月,家長就被老師找去談話,說孩子上課跟不上,各種暗示“得補課”,家長只得匆忙報了好幾個培訓班。
在上海市民聚集的籬笆論壇上,“最新消息,八部委通知:小學一二年級學校不許布置回家作業”的帖子里,既有人表示“這下孩子們可以快樂地玩了”,也有網民隨即跟帖“蠻好,自己布置更有質量”,“校內減負,校外增負”傾向明顯。
一邊減壓一邊加碼,理念分歧“雞血”難停
半月談記者采訪發現,雖然一些家長開始觸動并且反思,但是一切為了應試和升學,分數至上的理念依然存在,并不斷催生各種“雞血”“拼娃”行為。
9月1日是各地學校開學的日子,升入小學四年級的妞妞卻因便秘不得不先去醫院看病。“可能是暑假太累、壓力太大了。”妞妞媽媽告訴半月談記者,孩子在暑假期間的生活被安排得滿滿當當:“上午9點半之前跑步訓練1小時,然后上輔導班補習功課,下午是擊劍課。”
地處武漢市武昌區水果湖的鵬程教育中心大廈里,10余家補習機構扎堆,每間教室都坐滿了學生,課程排得滿滿當當。當孩子們同時下課,不僅是電梯,連樓梯里都擁擠不堪。
“早上8點15分進教室,到下午5點半才能回家,連中飯都是叫外賣,或者在樓下的小吃店簡單解決。”小杜媽媽告訴半月談記者,這個暑假給孩子報了語數外物四門課,花費超過2萬元。 “孩子初一,眼看就要中考了。如果不提前上課、多刷幾次課本知識和課外題,很難取得高分。”
有家長表示,看著孩子辛苦,也會心疼、糾結,但是之所以堅持,“說到底,就是中考、高考競爭壓力客觀存在,希望孩子能夠考上一個好的大學”。
“沒上好大學,就業就會比較艱難。要上雙一流大學,就得上重點高中,要上重點高中,那就先得上優質初中。”遼寧家長張女士表示,“雖然孩子現在經常補課很辛苦,但現在不拼,后半輩子更辛苦。陪孩子補課,我們家長也十分辛苦,接送、伙食保障、還要坐在教室后面旁聽,回去才能更好地輔導。”
雖然也盼望減負,但是看到通過補習,女兒的成績有所提高,張女士更堅定了信心:“我們絕對不是盲目補課,確實看到了學習成績的提升。”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范先佐說,培訓市場始終熱度不減,一方面在于應試教育的病灶始終存在,另一方面許多家長生怕落后、層層拔高加碼。“混亂的教育培訓現狀,折射出教育理念的盲目,特別是功利化傾向明顯。”上海市特級校長劉京海表示。
↑重慶市黔江區石家鎮滲壩小學的學生在課間做游戲
目光長遠不忘初心,著眼孩子未來發展
孩子是家庭的,也是社會的,更關系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教育專家建議,只有加強規范引導,改變教育理念打架的現狀,才能形成家校合力,使得國家減負政策、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改變要從家庭做起,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過度應試、書山題海的危害性,注重培養孩子的德育、體育、美育。“超難學、超前學,可能可以取得一時之效,但是并不意味著長遠的成功。”劉京海表示,大家都有望子成龍的美好愿望,但是孩子的成功一定是在自身基礎上的提高,成功也一定是多方面的。
廣大家長的焦慮如何緩解,正在成為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閱讀習慣,比你刷了多少題都管用。”鞍山一中教務科長李強勝說。沈陽市教育專家于永昌表示:“在孩子的成長中,優秀的品德、強壯的體魄、健康的精神、良好的生活習慣……都比一時的成績更為重要。”
改變更需從課堂抓起,要進一步加大學校、義務教育體系的作用,用知識體系教、價值體系育、創新體系做,傾心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特別要建立科學的機制,激勵廣大教師認真負責,熱愛教學、傾心教學、研究教學、潛心教學。
我國應持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不僅以升學率對學校、教師進行排名獎懲,把學生的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發展、興趣特長和學業負擔等納入評價體系,改變過度側重書本知識教授與考核的現狀,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和考核。上海市特級校長張人利表示,要重視不同學業水平學生客觀存在的多元需求,由學校提供有針對性的課后輔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