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18-10-08 05:02:10
讓文明之光在交流互鑒中熠熠生輝
——第五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綜述
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 李志臣
日前,備受海內外學界矚目的第五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山東曲阜落下帷幕,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60多名專家學者,圍繞本屆論壇主題“同命同運相融相通:文明的相融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各抒己見,共話人類共同命運,達成了“攜手創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共識,并向全世界呼吁文明對話,互利共贏,主張對話來拆解猜忌,用交流來疏通誤解,用共享來破除藩籬。
對話是多樣文明交流互鑒的有效橋梁
“文明是多姿多彩的。世界上存在的不同文明,都是人類文明創造的成果。”蒙古國國立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教授其米德策耶表示,每一種文明都從歷史的深處走來,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彰顯著獨具特色的時代價值。不同文明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成為人類賴以棲息的精神家園,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力量源泉。
“世界各大文明都是平等的,只有平等才能交流,只有交流才能相融相通,才能共同構建人類命運的共同體。”山東師范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尼山論壇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王志民說。
在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尼山論壇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王學典看來,不同文明之間存在著隔絕、對抗、冷戰、對話等相處模式,但對話是文明之間相處的最好模式,也是成本最低的共處方式。他表示,人類文明已步入新時代,各文明必須加強對話交流,才能互信互鑒、攜手走向未來。
“文明不是孤立靜止、一成不變的,文明是一個生命活體,都是在不斷發展中的。”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認為,不同文明要交流互鑒、美美與共、取長補短,才能共同進步,共建人類美好家園。
9月27日下午,第五屆尼山論壇關于文明的相融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席聲明在曲阜尼山發布。聲明指出,人類社會是由不同文明構成的共同體;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在歷史長河中創造著瑰麗多彩的文明;如同生物多樣性構成大自然的美麗一樣,文明多樣性構成了我們這個世界的特質;文明多樣性不僅是一個客觀存在,而且是促進世界文明進步發展的積極因素;要珍視文明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推動不同文明和諧共存和整個世界的共同進步。
人類不同文明之間的相融不容回避
9月25日下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尼山論壇主席許嘉璐和世界知名學者江文漢圍繞“人類文明的新時代”這一主題,展開跨文明溝通對話,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論題貢獻了東西方不同文明間的智慧。
“有一點誰也不能回避,就是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接觸、碰撞,發現對方的好處,然后學習,最后形成不斷加深、加寬的相融,相融當中包含各自的個性,把這句話簡約起來,就是人類不同文明之間的相融。”許嘉璐說,文明之間的相融相通最后形成一個長遠的奮斗目標——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可能不可能的問題,也不是我們該不該做的問題,它是必然性的問題。
“如果不相融,如果我們仍然不愛護環境,北冰洋讓全世界的海洋再漲出兩厘米會是什么樣子,亞馬孫河、熱帶雨林再進一步失去清澈的河流和茂密的森林,釋放出有人類以來沒遇到過的隱藏在森林深處的活躍病毒、細菌,人類會是什么樣子?”許嘉璐最后表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必然的,但困難是很多的,需要世界的智者聯起手來去研究它的必然性和我們應該為它所付出的一代代人的智慧。
美國國家人文與科學研究院院士小約翰·柯布說:“我希望生態文明被全世界接納。但我相信最好的結果是有很多個百花齊放、風采各異的生態文明,我愿意倡導建設一個致力于發展生態文明的中華文明。”
尼山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回顧先賢智慧,審視生存發展,回應人類關切,探索未來路徑,最后達成共識:不同文明在對話中要充分表達思想、闡發觀念,在溝通交流中增進了解、強化共識,以更加博大的胸懷,尊重差異,欣賞不同,容納各方,碰撞出平衡紛爭、消弭裂痕的智慧。文明對話,就是要讓多樣文明在互動中煥發光彩,讓千姿百態的世界熠熠生輝。
儒家智慧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中國方案
山東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儒家文明發源地。海內外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尼山論壇是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形勢下,中國積極參與和推動開展世界文明對話的重要舉措。應該把中國文化介紹給世界,作為解決世界性問題的重要一端。
“孔子在民族問題上的文化自覺與理論自覺,對今天我們研究民族問題仍有十分重要的啟迪和指導意義。我們需要有孔子那樣高度的文化自覺和理論自覺意識,要以促進民族平等、民族發展和民族融合為核心的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體系為指導,以促進多民族國家中民族關系的良性運行與協調發展為宗旨和立場。”韓國成均館大學教授金圣基說。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黃玉順認為,在文明創造中,儒學可以貢獻其經過自我損益的“仁”“義”“禮”等價值觀。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顏炳罡表示,儒家思想所追求的“協和萬邦”“天下大同”等,是構建人類命運體的豐富智慧源泉,也是破解全球倫理困境的理想路徑。“我們所有人,不分國家、民族和地域,都在同一片天空下、同一方土地上。‘天覆地載’與共生共榮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含義相通。”
蘇州大學哲學系教授蔣國保認為,謀求世界各國互利、共贏的良性發展之道,有必要從原始儒家那里汲取三大思想啟迪:一是化解利益爭端當信守“見利思義”的義利觀,二是化解政治沖突當信守“世界和平”的理念,三是維系人類的和諧交往、和平共處當遵循“忠恕之道”。
《光明日報》( 2018年10月08日 04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