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8-10-09 08:56:10
資料圖
高中生偷劃父母40萬元打賞女主播、10歲女孩沉迷網聊加30多個群、3名未成年人為上網盜竊4000元、中學生網吧猝死……近年來,諸如此類事件頻見報端,引發社會對未成年人過度沉迷網絡空間的擔憂。
“要想毀了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吧!”當問到網絡對孩子的影響時,鄭州市民張釗既生氣又無奈。張釗的兒子正在讀小學六年級,今年是“小升初”的關鍵年,但孩子對網絡的沉迷令張釗十分憂心。
“有時孩子玩在興頭上連吃飯、睡覺都給忘了,現在只好把家里的手機、平板電腦密碼全都換掉,但這樣也不行,孩子會給你講條件,看兩小時的書要玩半小時的游戲。”張釗很無奈,玩手機成了孩子學習的唯一動力,成績卻直線下降。
除了荒廢學業,沉迷網絡影響孩子身心健康,也是家長憂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近太沉迷手游了,感覺要廢了。”“我宅了幾天一直玩手機感覺快瞎了。”“我也是,而且熬夜玩得臉色差。”“我手指打出了一個泡,現在都要貼創可貼……”網上流傳的一些沉迷網絡后果的說法,雖有些夸張,但卻反映了現實問題:過度沉迷網絡會對青少年身心發育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南昌市民唐女士說,剛上初中的兒子在同學的帶動下開始玩一款競技類手游,短短半年時間,視力就從1.5下降到0.5,脊椎也開始有些變形。
“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的旺盛期,長時間待在電腦前的輻射和高度緊張,會損害各種人體機能,引發眼疾、手疾、頸椎疾等各種疾患。”北京回龍觀醫院心理科主任劉華清說,長期下去還會造成父母和孩子關系疏離甚至對立,引發家庭矛盾。
在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方曉義看來,網絡沉迷包括網絡交友沉迷、網絡游戲沉迷、網絡色情沉迷等多方面,青少年網絡沉迷主要是集中在網絡游戲。“世界衛生組織今年初決定將游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說明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方曉義說。
由于青少年群體自我管理能力薄弱,過度使用網絡也容易形成“網絡性格”。最近某初二女生每天花大量時間在某網絡平臺發布“字體特效制作”短視頻的報道引發熱議,該學生通過收“徒弟”和賣字體獲得滿足感,產生了厭學心理和社交障礙,不得不接受心理治療。
“沉迷于網絡的青少年由于長期缺乏社會溝通和人際交流,往往會把虛擬的網絡世界當成現實生活,其思想和情感都會與現實生活脫節。”劉華清說。
此外,記者采訪發現網絡傳遞的錯誤價值觀也對青少年產生負面效應。
“我未來的理想是當網紅。”面對“長大以后你想做什么”的問題,一位小學三年級女生的回答讓家長瞠目結舌。不僅是“網紅現象”,一些當紅的網絡游戲肆意曲解、解構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歪曲歷史、惡搞英雄,也傳遞了錯誤價值觀。
“目前移動游戲龐雜,準入門檻較低,管理難度大,因此部分手游企業仍然選擇打‘擦邊球',在游戲中摻雜一些暴力、色情的內容。”江西財經大學教授李秀香說,這對青少年的價值觀產生了負面效應。
此外,有專家表示,長期沉迷網絡會誘發網絡模仿癥。由于青少年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以及法治意識淡薄,他們在接觸網絡暴力、色情、犯罪等不良信息后易在現實社會中模仿,乃至走上犯罪道路。
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超8億人,其中21.8%的上網者年齡在20歲以下,不足10歲的網民約有2900萬。為了防止青少年沉迷網絡,社會各界采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例如游戲公司核實用戶身份、推出防沉迷系統,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等等。
方曉義建議,政府監管力度還需要繼續加強,同時,降低青少年“觸網”風險,宜疏不宜堵。不能粗暴地切斷他們接觸網絡的機會,而是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多方合力,引導青少年樹立良好的網絡使用習慣、提高自主辨別網上不良信息的能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