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8-11-12 16:57:11
對話楊驊父親:沒有忠孝,何談家風
楊志剛和愛人談兒子
2018年8月15日,楊驊(右)將節衣縮食省下的錢買禮品到貧困戶家慰問。 受訪者供圖
10月21日,楊驊去世整兩月,他的父親楊志剛接受了重慶晚報記者的專訪。談到楊家八字家風、家庭對楊驊成長的影響等問題,他有句話說得特別好:沒有忠孝,何談家風。
重慶晚報記者 劉濤 實習生 李娜娜
1
我們是父子,但更像兄弟
記者:您對楊驊是不是管得很嚴?
楊志剛:不,他從小就很自覺,工作后年年先進。你也看到了,他的獲獎證書一大包。他不需要管,倒是他的兩個妹妹我說得多一些。
記者:說了些什么?
楊志剛:比如不準穿奇裝異服,不準染發,生活上向低標準看齊,工作向高標準看齊,先做人后做事。一輩子要把人做好。
記者:打過楊驊嗎?
楊志剛:一次也沒有。他從小就很聽話,是個孝順的孩子。
記者:楊驊懼怕您?
楊志剛:沒有。我不是板著臉的人。我們這個家庭,不是我說個啥子,每個人就必須照我說的做。我們介于老式家庭與新式家庭之間,注重家庭生活,又沒有那么多規矩、框框。
記者:那你們之間……
楊志剛:是父子,但更像兄弟。
記者:你和楊驊有過單獨的談話,特別是那種很嚴肅的交流?
楊志剛:沒有,我們都是很隨意的交流,吃飯的時候隨便擺談,刻意的交流沒有。過去我也忙,比他更忙;現在打電話我也聽不見,耳朵不行。
2
身教勝于言傳
記者:那您如何教育楊驊?
楊志剛:身教勝于言傳,他看爸媽怎么做,自己就曉得該怎么去做。讓他自己去感受,去實踐。
記者:楊驊曾講過去一句話,“我要聽父親的話,按照他的要求做”,您對他提了什么要求?
楊志剛:我還不知道這個。可能是他認為我在農村工作的時間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他曾給我說過這樣一句話:你過去是從農村到城市,我現在是從城市到農村,我們在順序上相反,我們的工作目標是一致的。我很受感動,看來他動了腦筋。所以,我給他一些建議,要他心里要裝著百姓,對百姓要有真情實感,首先要情感上融入他們,不要虛情假意。
記者:楊驊在安監局每天那么忙,沒考慮給他換個工作?
楊志剛:想過,他妹妹也提過,但我覺得在哪里都是干工作,說不定換個工作更忙。
記者:我覺得人無完人,很多媒體報道楊驊,以及大家講楊驊,說的都是優點,他有什么缺點?
楊志剛:這,從品行上看,我認為沒啥缺點。如果非要找一個,我覺得他熬夜太多。我們要工作,但也要休息。我勸年輕人少熬夜。
3
楊家八字家風
記者:談談你們的家風……
楊志剛:我認為就八個字:忠孝、友善、勤勞、樸實。
記者:忠孝放在首位,為什么?
楊志剛:沒有忠孝,何談家風。
記者:您怎么理解忠孝?
楊志剛:忠就是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自己的事業;孝,就是孝敬老人、尊重父母,尊重領導。
記者:尊重父母,為何不是孝敬父母?
楊志剛:比如,我和我老伴,雖然69歲了,但我們的生活完全可以自理,不需要子女來孝敬,等我們更老了,走不動了,那時才是他們行孝的時候。
記者:友善、勤勞、樸實指的是?
楊志剛:友善就是朋友、平輩之間的友好,擴大點說,與老百姓善良,與同事友好相處;勤勞是任勞任怨工作,不怕累不怕苦,這是為人的重要方面;樸實指生活的作風,平易近人,為人低調。
記者:這八字是您父親告訴您的,還是您自己琢磨出的?
楊志剛:我慢慢總結出來的。
記者:主要依據是什么?
楊志剛:因為我們就是這樣身體力行的,是我們家的氣質、作風,我的父母是這樣做的,也這樣教育我;我和我老伴是這樣做,也這樣教育三個子女;他們也這么做,這樣教育下一代。
記者:這八字也是你們的家訓?
楊志剛:對。
記者:有沒有和三個孩子或孫子深入探討過家風問題?
楊志剛:沒有。
4
家風是綜合體
記者:您怎么理解家風?
楊志剛:我覺得,家風是一種文化,有生命力的、可以一代代傳承的家庭文化;家風又是做人的根本,一種基礎性的家庭規范,它是一種約束力量。從家風就可以看出一個家庭的氣質、品格。
記者:楊驊這樣優秀,是因為有你們的好家風?
楊志剛:不完全這么說,除了家風的影響,還源于組織的培養,源于他對黨的信仰,對法治和紀律遵從。家風只是一個方面。
記者:孩子的教育成長,單靠好的家風還不行嗎?
楊志剛:不夠,遠遠不夠。
記者:那還需要什么?
楊志剛:家風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不結合法治、紀律,不融入社會正能量的東西,家風也等于零。我認為,應該把家風視為一個綜合體。家庭教育要和法治、紀律等綜合起來,融合起來。
記者:不斷擴大家風的內涵?
楊志剛:對。家風相當于一個價值框框,我們要在這個框框中裝入正能量的東西,裝得越多,家風發揮的積極作用越大。
記者:您指的是加入傳統文化嗎?
楊志剛:傳統文化只是一個方面,重要的是結合法治與紀律。實際上,家風這種規范,要和社會規范結合起來。我們看到,一些被查處的領導干部,他們中也有人是受過好家風的熏陶和引導,但后來出了問題。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法和紀律的約束。我認為,這樣的家風是不完整的。
記者:要是這樣,家家戶戶的家風非常相似了……
楊志剛:每個家庭不一樣,生活不一樣,家風不可能完全一樣。
記者:家風屬于家庭領域,法治屬于社會領域,二者如何綜合?
楊志剛:比如,孩子早期教育上,家風的作用是主要的。當孩子長大工作了,那么,就要在家風中引入法治的、紀律的正能量東西。家風是綜合體,一是,家風可以綜合,也應該綜合一些正能量的東西;二是,家風只有不斷綜合,才能適應社會的變化。
5
一個家如果冷冰冰的,怎會有好家風
記者:好的家風讓人幸福?
楊志剛:對。家風如果帶給人痛苦、不愉快,怎么叫家風?!
記者:說家風,首先要有家,現在人們流動性大,家也面臨各種沖擊,在這種情況下,家風如何形成?
楊志剛:這倒是一個問題。因為我的孩子都在忠縣,在一個地方工作,每周差不多都可以見面,所以還不存在你說的情況。但我相信,人們對家的追求是存在的,對有一個幸福的家的追求是存在的,那么,有家就會有家風。
記者:好家風需要好的家庭情感?
楊志剛:這肯定是。家風離不開情感,情感讓家風可以堅守、傳承。一個家庭如果冷冰冰的,怎么會有好家風,怎么會有家風。我女兒和我開玩笑,經常調皮;我和我老伴也開玩笑;楊驊和我像兄弟……我們這個家活躍、詼諧,有幽默感,更有親密感。
記者:家風的影響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難免不會受到不良事物的影響,這怎么辦?
楊志剛:負能量相當于社會的病毒,正能量是防火墻。我們只有筑牢防火墻。為此,家風更要融入多種正能量的東西。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