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8-12-28 17:19:12
50多年來,兩代法爾勝人始終在一根“繩子”上下功夫,他們跨越從“麻繩”到“鋼繩”再到“光繩”的三次轉型,生產的各種繩索長度足以環繞地球數百圈
專注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勝過把一萬件事做得平凡,是法爾勝張力十足的成功秘訣。他們將一根“繩子”的故事講到了極致,為中國制造業書寫了一段從低端模仿到創新超越的傳奇
世界領先的法爾勝高強度運輸帶特種鋼絲繩基地。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記者劉荒、李坤晟)12月28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繩上傳奇——中國制造業從低端模仿到創新超越的樣本》的報道。
今年9月16日,中心最大風力17級的超強臺風“山竹”,自菲律賓向廣東沿海肆虐而來,尚未通車的港珠澳大橋首當其沖。
這座被業界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的大橋,設計最大抗風能力為16級。
遠在江蘇江陰的一家金屬制品企業,更關注三座通航孔橋上的218根斜拉索——它們能否扛住這場“世紀臺風”的強襲,直接影響這項國家工程、國之重器的聲譽。
狂風過處,滿目瘡痍。港珠澳大橋巍然屹立在伶仃洋上。
“說實話,我們并不擔心自己的斜拉索。即使橋塔出問題,纜索都不會斷的。”11月中旬,在法爾勝泓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法爾勝)下屬廠區的一間會議室里,主抓橋梁纜索技術研發的副總監薛花娟,提起“山竹”臺風時神情淡定。
這絕非時過境遷的從容。超過200萬次試驗,高于設計要求2.5倍的強度,才會讓薛花娟說起自家的產品透著骨子里的自信。她還說起了今年與另一場臺風的“遭遇”——
8月17日,臺風“溫比亞”在上海登陸。當日,有網友發布了“蘇通大橋斜拉索斷裂”的視頻:一根斜拉索在風中上下搖晃,似乎隨時可能脫落。
“我看過視頻后,就知道不是纜索的問題。”戴著厚厚眼鏡的薛花娟,話不多,語氣堅定。果然,現場勘查系減震的進口阻尼器脫落所致。
也許沒有人能想到,這家世界最大的橋梁纜索制造企業,當年不過是江邊一家搓麻繩的小作坊。50多年來,兩代法爾勝人始終在一根“繩子”上做文章,跨越了從“麻繩”到“鋼繩”再到“光繩”的三次轉型。
專注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勝過把一萬件事做得平凡。這是法爾勝張力十足的成功秘訣。從低端模仿到自主創新,他們將一根“繩子”的故事,書寫出中國制造的盛世傳奇。
處于國內前列的不銹鋼絲繩基地。
“Fasten”:“我們只是大橋一點點”
與江陰的眾多知名企業一樣,法爾勝幾易其名,才有了今天這個洋氣的名字。這些大多“出身”于鄉鎮企業或街道小廠,長大后發現,自己的“帽子”太土太小,已裝不下他們闖市場、走世界的雄心,便重新給自己的企業起了新的名字。
像法爾勝這樣將企業的使命和愿景,變成公司名稱的并不多。法爾勝集團董事長周江告訴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法爾勝”取自英文中的“fasten”一詞,有“系牢、扣緊”的意思。作為一家專注于“繩子”制造的企業,這個名字體現出它的價值觀。
“我們大橋纜索強度從1360MPa(兆帕),一直增加到2000MPa,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形象點說,一根頭發絲粗細的鋼絲,能吊起一輛2噸重的汽車。”48歲的周江說話底氣很足,與10年前從父親手里接班時相比,他的一頭烏發早已花白。
作為全球金屬制品行業的“制繩專家”,法爾勝在攻克材料強度技術難題時,聚焦于輕量化上下功夫。以國內主跨最大的楊泗港大橋為例,由于采用了1960MPa的輕量化材料,纜索重量下降11%,減少了4230噸。
“為了提高港珠澳大橋斜拉索的壽命,我們采用鋅鋁合金鍍層,使鋼絲單體耐久性提高一倍。如果外面加上的聚乙烯護套不壞,鋼絲的壽命能達到100年。”薛花娟說。
其實在周江心里,早就有一個“千橋夢”。目前,他們的橋梁纜索已應用于海內外近900座大型橋梁,在主跨位列世界前10位的懸索橋和斜拉橋中,各有6座都使用了法爾勝纜索。
法爾勝通過持續不斷的創新,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2016年12月11日,周江代表法爾勝捧回了被譽為中國工業“奧斯卡”的中國工業大獎獎杯。
然而,法爾勝人并沒有沾沾自喜。
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相關報道很多,參與大橋建設的法爾勝人卻格外冷靜。
他們深知,不論是斜拉索的用鋼量,還是橋梁主跨長度,港珠澳大橋項目技術上雖有突破,還達不到媒體宣傳的那個高度。
“我和同事朋友圈里,好像沒有誰曬這類與大橋通車有關的消息。”薛花娟解釋道,“這不是我們慶祝的時候。真正體現工程難度的,至少不在斜拉索這個領域。”
這不是薛花娟一個人的態度。記者曾向法爾勝相關人員提出,想要一張有斜拉索或法爾勝元素的港珠澳大橋的宣傳照片。對方回復說,很少拍出這樣的照片,“我們只是大橋的一點點”。
法爾勝工廠車間。
如此坦白的清醒,對于法爾勝人并不陌生。當年公司創始人周建松交班時的做法,已成了許多家族企業的典范。2008年,62歲的周建松毅然決定退居二線,將公司大權交給了兒子周江。
宣布“交班”的第二天,他就搬出了公司總部大樓,只留給兒子周江一句話:“一個樓里只能有一個聲音,有些事你必須自己去理解、去經歷。”
十年一晃而過,雖然企業愈做愈大,名氣愈來愈響,周江卻越來越感到“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這位有海外工作經歷的企業掌舵人,站在全球定位法爾勝的未來,致力于將其打造成“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科技產業集團”。
在周江的帶領下,將國際巨頭企業視為老師、當成鏡子,隨時對照自身找差距,已成為法爾勝“系牢、扣緊”國際一流水平的“必修課”。
負責黨務和培訓的黨委副書記劉印告訴記者,對標鋼絲繩行業全球“龍頭”貝卡爾特,法爾勝在一些高端產品領域,都還有不小的距離。
“以高端健身器材里的鋼絲為例,比如人家能拉伸10000次,我們只能拉8000次。”劉印補充道。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周建松就帶領法爾勝借“梯”登高,與比利時貝卡爾特公司強強合作,打造國內最大的鋼簾線生產基地。雙方先后設立了5個合資企業、1個獨資企業,將中國的金屬制品產業技術“前移”了十多年。
哪怕在最有優勢的橋梁纜索領域,周江也知道是國家和時代給了法爾勝發展的機遇,因為國外企業難有接觸這么多大橋的機會。可中國基建的紅利總有吃完的一天,未來的路要怎么走?
“面向未來的全球市場競爭格局,我們企業憑什么跟人家競爭,核心競爭力在哪里?改革開放40年,哪些是時代紅利,哪些是自己的能力?我們必須保持清醒。”周江有自己的焦慮。
往往大橋通車之后,歷史的答卷才剛剛開始。舉世聞名的舊金山金門大橋給了周江不少啟發。這座1937年建成的橘色大橋,每根鋼索重6412噸,由27000根鋼絲絞成。如今,大約有200多人“伺候”著它,包括維修和油漆鋼索等工作。
“大橋到了設計年限,拆掉重建是極大的浪費。美國采取的是動態維護,纜索壞一根換一根。我們下一步也將通過大數據和信息化切入橋梁維護領域,逐步從材料供應商到全周期綜合服務商,通過延伸服務擴大企業生存空間。”周江說。
法爾勝工廠車間。
“發而繩”:“不能忘了這個本”
1964年,7個復員軍人用復員費創辦了澄江制繩生產合作社。第二年,從縣手工業聯社會計培訓班分配來的周建松,成了廠里唯一的高中生。
沒多久,漁船上這種捕魚用的麻繩,開始逐漸被鋼絲繩所取代。沒什么技術含量的麻繩作坊,要么關門大吉,要么改弦易轍。
1967年,感到“做麻繩累死也就賺那么多”的周建松,與其他5名同事一起,被派往無錫鋼絲繩廠學習鋼絲繩制造工藝。他們從人家廢鐵堆里買回舊設備,因陋就簡,配套成龍。1969年,制繩社轉產生產鋼絲繩,后來又更名為江陰鋼繩廠。
從“搓麻繩”到“制鋼繩”,這一步跨越在法爾勝歷史上舉足輕重。用跑馬拉松的毅力,把一根繩子的文章做深做透,成了周建松的責任和使命。
有人說法爾勝的歷史,就是一個“發而繩”的故事。這與周建松的口頭禪同出一轍,“我們是靠一根繩子發展起來的,不能忘了這個本”。
法爾勝工廠車間。
1978年,時任江陰鋼繩廠副廠長的周建松,從一位專家口中獲悉,冶金工業部等部委將安排研制膠帶鋼絲繩,以代替進口。這種外觀銀白色的鋼絲繩,大量使用在碼頭、礦山的輸送膠帶內,由于技術含量高,全部依賴進口。
為了這個高技術的當家拳頭產品,周建松帶領攻關小組遠赴山東。在膠帶鋼絲繩使用單位——青島橡膠六廠,他們詳細了解產品技術需求。回來后帶領工人手搬肩扛搞基建,土法上馬造設備,開發出了第一條能替代進口產品的膠帶用鍍鋅鋼絲繩。
一家縣城小廠自主開發出了替代進口的產品,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并提供了260萬元貸款支持。周建松大膽決策建設了規模化生產車間,徹底結束了我國膠帶鋼絲繩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
1989年3月11日,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镕基,第二次視察江陰鋼繩廠。他在國家經委主抓技改工作時,就是這場“攻堅戰”的見證人。應周建松的要求,此前幾乎從不題字的朱镕基破例提筆,寫下了“銳意進取 書贈周建松同志 朱镕基”。
從鍍鋅鋼繩到橋梁纜索,一根“繩子”的傳奇還在繼續。1994年,法爾勝參與建設了中國第一座懸索大橋“虎門大橋”,結束了國內大橋鋼絲依賴進口的歷史。
“虎門大橋”纜索仍被外國人壟斷的局面,深深刺激了矢志“為明天而工作”的周建松。1998年,他帶領技術團隊研制出第一根斜拉索,接著又開發出懸索橋的纜索。這在中國橋梁建設史上,實現了用民族品牌替代進口鋼纜的歷史性跨越。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了解到國內自行研制的光纖需要配套開發光纜用鋼絲,法爾勝投入較大的人力財力,成功開發了高質量的光纜用鋼絲、鋼絲繩,為我國順利鋪設第一根光纜主干線提供了可靠的骨架材料。
在為光纜配套鋼絲的過程中,法爾勝意識到光通信產業的遠大前景。而光纖預制棒的制造,是光纖生產的核心技術,多年來一直為少數跨國公司所壟斷,已成為制約我國光通信產業發展最主要因素。
1999年,法爾勝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擁有了資本市場融資能力的法爾勝,決定開始從麻繩到鋼繩之后的第二次跳躍,跨界進軍光纖光纜行業。他們憑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光纖預制棒及光纖光纜核心技術,每年可為國家節省光纖進口成本數十億元……
不僅周建松、周江父子的創新故事精彩動人,幾乎每個法爾勝人都有一段感人的創業經歷。
財務經理徐梅花覺得自己和法爾勝,冥冥之中有一種緣分。當年,她投了三份求職簡歷,法爾勝第一個組織面試就通過了。后來她才知道,自己的崗位,法爾勝原本想招個男生。另一家企業希望招個女生。
時光荏苒,80后的徐梅花在法爾勝已有了11年工齡。剛參加工作時,她每天輾轉各地做銀票貼現業務。銀票貼現是當年江陰民營企業緩解流動資金短缺的常規做法——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大量民營企業需要融資,中西部的信用社則有富余的銀行承兌匯票。
“為了搶生意,一大群男人把我圍在中間,七嘴八舌吵個不停,常常忙到晚上十一二點。但為了匯票和公章的安全,再晚也要趕回江陰。”身材嬌小的徐梅花說。
徐梅花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兒子6個月大的一天,她正在外面奔波。奶漲得實在疼,“當時沒有吸奶器,只能去廁所把奶擠掉,繼續工作。”
“在法爾勝工作,周一到周五感覺身體就不是自己的。”回首往事,徐梅花笑著搖了搖頭。2010年,她曾投簡歷應聘過一家事業單位。面試也通過了,不光工作輕閑,還有時間接孩子上下學。
“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還是決定留下來了。”讓徐梅花欣慰的是,在大學宿舍的微信群里,姐妹們有時討論起業務問題。與畢業后留在省城南京同學相比,自己并不落后。
“法爾勝從來不認為,生存是件容易的事情。”周江說。
當年,法爾勝要打開美國市場。周江帶著引以為豪的膠帶繩,請大客戶免費試用,人家連大門都不讓進。周江沒有氣餒,努力各種嘗試,還給團隊鼓勁。最終,因為一家歐洲供應商無法準時交貨,大客戶無奈之下答應試用一次。就這樣,法爾勝打開了美國市場的大門。
上游是鋼廠,下游是客戶,兩頭在外的產業特點,決定了法爾勝不想倒閉,只能不斷創新。“如果今天你不調整,明天別人就把你調整掉。”周江對此深有感觸。
如果說生存壓力倒逼出法爾勝持續創新的能力,更加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則使法爾勝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以前鋼材兩年談一次價格,我們只關注市場。現在鋼材十天一個價格,今天談的下個禮拜就要變動。我們還要穩定原材料。去年85萬噸用鋼量,鋼材每噸漲了一兩千塊。”
“今年一些大客戶開始拖延賬期。以前沒有這樣的情況。剛才你問我賺不賺錢。我說沒有辦法回答。如果按時回款掙錢,拖一年不掙錢,拖更長時間就會虧錢。”
“環保高壓下,政府和企業壓力都很大。總分100分,處罰一次扣10分。老百姓舉報一次,不論有沒有先扣4分。80分就成了黃牌企業,影響授信。”
……
在采訪中,也有集團高管對記者表示,今年漸漸感到“力不從心”。
周江并不退縮,他說“法爾勝能生存到現在,其中一條是不肯服輸的精神。”雖然換了好幾部手機,至今還保留著當年父親交班時發給自己的短信:“我把法爾勝的接力棒交給你了,以后一定記住九個字:養好人、交好稅、發展好。我相信,兒子你行的!”
每當遇到巨大的壓力和挑戰時,他就會看看這些話。
光棒制作。
“法爾勝”:按規則出牌才能贏
2018年,中美經貿摩擦升級。法爾勝的主要產品,全在首批加稅清單上。周江對這樣的局面并不陌生。早在20年前,他就和美國人打起了官司。
1999年,美國鋼絲繩和特殊纜制造商協會受6家美國企業請求,提出對中國鋼絲繩發起反傾銷調查。當時法爾勝出口的鋼絲繩,占中國出口美國鋼絲繩的45%。周江回憶:“稅率最低增加了24%,最高增加了68%。市場一下子跌到零。”
打國際官司花費大、勝算低。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調查,有的中國企業選擇放棄。法爾勝迎難而上,積極應訴。從小伴著法爾勝機器轟鳴聲長大的周江,決定利用身在美國的優勢幫助父親。
“我提了一個建議,寧愿多花錢,也要請美國的律師打這場官司。我先找了美國打反傾銷官司排名第一的律師,實在太貴。我們就請了排名第二的律師。”在會議室里,周江為我們還原了當時的經過。
當時中國再三要求歐美取消的對華“替代國”做法,對于彼時尚未加入WTO的中國而言,這種努力意義重大。“我們花了很多精力去印度調研,以印度作參照物,證明我們不是傾銷。這在當時絕無僅有。”周江說。
父親周建松在國內坐鎮指揮;兒子周江在美國前線“沖鋒”,嚴格按國際游戲規則出牌。
經過一年左右艱苦卓絕的談判,法爾勝打贏了這場官司。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就中國鋼絲繩反傾銷案進行終裁表決,裁定中國鋼絲繩并未對美國同類產業帶來實質性損害或帶來威脅,并決定立即終止此案的調查程序,不對來自中國的涉訴企業產品采取反傾銷措施。
“我們的出口一下子飆升。后來國內出口企業就立了一條規矩:誰打贏官司誰受益。”回顧這段歷史,周江掩飾不住自豪之情,這也更加理解父親所說的“法爾勝”還有“以法取勝”之意。
法爾勝工廠車間。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每一步都非常艱難。”周江感慨說。他不想放過任何一個讓法爾勝融入世界的機會。
2011年,獲悉原本設在英國的國際標準化組織鋼絲繩技術委員會(ISO/TC105)秘書處準備換屆,周江意識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親自組織參與競爭。最終法爾勝成功擔起國際標準化組織鋼絲繩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的重任。
在外人看來,法爾勝承擔秘書處的工作,為中國制造“站臺”責無旁貸。但在周江看來,國際標準是國家間的博弈,國際組織則要以公平為前提。把中國具有優勢的標準做上去,對整個行業都要好處,中國企業也能從中受益。
目前,法爾勝首個主持制訂的國際標準——橋梁纜索用鋼絲繩標準已經出版。曾經在澄江邊搓麻繩的合作社,跑過50多年馬拉松式的創新路,終于掌握了行業話語權。
然而,在國際標準化組織中的博弈,往往有勝有敗,不能總想著“近水樓臺先得月”。在遵守規則中學會妥協,也是一種格局和藝術。
秘書處工作人員王奐告訴記者:“橋梁纜索用鋼絲繩的提案,歐洲成員反對的聲音很大。雙方反復討論多次,我們發現對方有足夠多的反對票,最后也在數據上做了一定妥協。”
王奐經手過一個提案:一家中國企業希望建立索道鋼絲繩的ISO國際標準。好幾個歐洲成員表示反對,提案暫時擱淺。對方的理由是,已經有了通行的歐盟標準,沒必要再另起爐灶搞國際標準。
原來,現行歐盟標準比這家中國企業提出來的國際標準更高。對方自然不希望有新標準出臺,會導致市場門檻降低而造成客戶流失。
雖然做出了很多妥協,但王奐依然用“透明”“公平”評價ISO的游戲規則。曾有其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的工作人員在微信里咨詢:他國成員提出的提案,經評估對中方不利,秘書處能不能直接斃掉?
“我告訴他不能。我們的立場是國際標準化組織,是整個行業。我們要遵守游戲規則,必須上傳提案。”王奐說。但她也給對方提出建議,在合理運用規則前提下,可以采用一些技術性的方法。
據ISO導則,專業技術委員會成員分為積極成員和觀察員。積極成員如果只投贊成票,而不派專家參與,提案同樣無法進入下一階段。而通常一個提案的周期是三到四年。超過四年沒有走完所有流程的提案則自動作廢。“這些是在規則允許之內的。”王奐說。
每年ISO導則有哪些修訂,王奐和同事都會仔細研讀。“承擔秘書處,我們能更了解一個提案從哪里著手,往哪個方向走,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像那個索道鋼絲繩ISO標準的提案,我們建議這家廠商直接在歐盟標準上作修訂,這樣可能更容易讓對方接受。”王奐說。
據了解,由法爾勝在ISO/TC105主持修訂的懸索橋主纜用索股國際標準已獲得通過,將會在2019年發布出版。集團另一個優勢產品——輸送帶用鋼絲繩的標準,目前處于在研階段。
“利用規則,首先要遵守規則。這是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必修課。”周江說,“現在一些企業還不明白,國際規則看似制約,最終還是促進發展的。”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