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9-01-10 10:09:01
激發偉大自我革命新動能(全面深化改革這五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五周年述評之六
“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一角。阿靜攝(人民視覺)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緊緊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5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自我革命的勇氣,破藩籬、去頑疾、立規矩、建制度、正風氣,全面深化黨的建設領域各項改革,全面從嚴治黨闊步邁向制度化、規范化。
隆冬,北京。國家博物館內,人流如織,嚴寒擋不住熱情。“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中的一件件展品,承載時代記憶,引人駐足沉思。
40年前,一次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
5年前,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結號”。
2013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緊緊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5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自我革命的勇氣,破藩籬、去頑疾、立規矩、建制度、正風氣,全面深化黨的建設領域各項改革,全面從嚴治黨闊步邁向制度化、規范化。
制度治黨——
搭建了“四梁八柱”主體框架
5年來,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委員會)的部署要求,黨的建設制度改革聚焦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把科學的制度設計、嚴格的制度執行、有力的督查問責結合起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深化試點,制定實施了一批力度大、措施實、接地氣的改革舉措,形成了黨的組織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層組織建設制度、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齊頭并進、互相支撐的良好態勢,黨的建設制度體系不斷健全,“四梁八柱”主體框架基本確立,為推進黨的建設注入強大動力。
5年來,黨的組織制度改革重在補空白、立新規——
從落實《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到修訂《縣以上黨和國家機關黨員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若干規定》;從修訂《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到印發《黨組討論和決定黨員處分事項工作程序規定(試行)》;從修訂《中國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到制定《中國共產黨黨組工作條例(試行)》……為全面加強新時代黨的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
5年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在樹導向、強監管——
從堅決防止“帶病提拔”,到推進干部能上能下;從加強和改進優秀年輕干部培養選拔,到改進政績考核機制;從加強改進干部教育培訓,到改進完善干部實踐鍛煉機制;從強化日常管理監督,到激勵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改革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堅持好干部標準,強化黨組織領導和把關作用,把黨組織領導把關貫穿干部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
“正本清源,回歸本真。”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建部主任張志明看來,這5年的改革實踐,以修訂落實《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為牽引,構建精準科學的選人用人機制,大力培養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有效破解了選人用人“四唯”問題。
5年來,基層組織建設制度改革重在強基礎、補弱項——
以黨的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突出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5年間先后出臺實施國有企業、社會組織和中小學校、民辦學校、中外合作辦學等領域黨的建設制度,薄弱環節基層組織建設得到加強;持續開展市縣鄉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2014年以來,全國先后有70.8萬名黨組織書記參加、375.1萬名黨員群眾代表參與,各級黨組織書記管黨治黨意識明顯增強、責任有效落實,述職評議考核成為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的重要舉措。
5年來,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重在增優勢、添活力——
制定實施《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加強了頂層設計,提升了改革系統集成能力;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突出了用人主體在職稱評審中的主導作用,提高了人才評價的科學化、市場化水平;提升重大人才工程實施質量和效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正逐步顯現……人們真切感受到,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松綁,束縛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正著力破除,最大限度釋放了人才活力。
縱觀這5年,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為依規管黨治黨、制度管權治吏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目前,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部署的120項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任務,已完成117項、占97.5%;黨的十九大部署的35項改革任務,正在有力有效推進。
強化監督——
補齊了監督體系的短板
縱觀這5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強化監督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無論是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還是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抑或是紀檢監察機構改革,“強化監督”都是其厚重的改革底色。
5年來,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穩扎穩打,一盤體制機制改革與創新的大棋局越走越活,助推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取得新成效。
特別是,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強調黨內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立足于實現黨內監督全覆蓋,黨中央提出了巡視和派駐“兩個全覆蓋”的目標任務。
沒有禁區、沒有例外,體現在巡視監督全覆蓋。
巡視,是黨內監督戰略性制度安排。從2013年5月第一輪巡視啟動,十八屆黨中央12輪巡視共對277個黨組織開展巡視,在黨的歷史上首次實現一屆任期內巡視全覆蓋,巡視利劍作用彰顯。2015年、2017年,《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兩度修訂,更使政治巡視的戰略定位越來越準,利劍越擦越亮。黨的十九大后,黨中央研究制定巡視工作五年規劃,進一步深化政治巡視,高質量推進巡視全覆蓋,通過抓整改做好巡視“后半篇文章”。同時,以中央巡視帶動省級巡視、中央和國家機關巡視以及市縣巡察工作,全黨上下巡視巡察一體化格局逐步形成。據統計,十八屆中央紀委立案審查的中管干部中,超過60%的問題線索來自巡視。
沒有禁區、沒有例外,體現在派駐全覆蓋。
派駐機構,被稱為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探頭。派駐全覆蓋印證了制度治黨、改革強黨的加速度與落實度,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性舉措和突破性進展。通過實行單獨派駐和綜合派駐相結合,中央紀委2015年完成了對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全面派駐紀檢機構。速度與效率的背后,是理念、方式的創新,優化排列組合后產生的“化學反應”釋放出巨大能量,充分發揮了“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
2018年以來,貫徹黨的十九大關于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戰略部署,黨中央印發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派駐機構改革方案,合并設立、全面派駐紀檢監察組,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統一分設46個派駐紀檢監察組監督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129家單位,使派駐紀檢監察組職能更優化、監督更有力,有力完善了黨內監督體系。
“在全面從嚴治黨形勢下,黨內監督不斷加強,已實現了全覆蓋,但對國家機器的監督卻存在盲區,‘一條腿長一條腿短’。”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打了個形象的比方。
2016年11月7日晚,一則新聞吸引眾人:中辦印發試點方案,部署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三地探索設立各級監察委員會。一年后,黨的十九大要求將試點工作在全國推開。很快,監察體制改革“施工”進入高峰期。2018年2月底前,31個省級、340個市級、2849個縣級監察委員會全部完成組建。隨著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憲法修正案和監察法,組建國家監察委員會,產生國家監察委員會領導人員,標志著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這是一項事關全局、影響深遠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這是一個國家監督制度的重大頂層設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