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日報
2019-02-28 16:09:02
建設生態安全環境優美的美麗灣區
——七論認真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南方日報評論員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可持續發展,必須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增進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大灣區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強調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以建設美麗灣區為引領,著力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使大灣區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為大灣區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內容,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求已經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面。當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既處于關鍵期、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水平領先,為轉型發展和改善生態環境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也面臨生態環境壓力日益增大等挑戰,在提升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間。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必須嚴格遵循“綠色發展,保護生態”的基本原則,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建設生態安全環境優美的美麗灣區。
粵港澳三地一衣帶水。地理邊界的連接、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環境影響的關聯性決定了大灣區城市群不僅屬于城際的地域共同體,也屬于生態環境共同體。推進大灣區生態文明建設,要加大生態系統保護,打造生態防護屏障,落實規劃綱要要求,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具體包括: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強化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加強珠三角周邊山地、丘陵及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加強海岸線保護與管控;強化近岸海域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推進“藍色海灣”整治行動、保護沿海紅樹林,建設沿海生態帶;加強粵港澳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共同改善生態環境系統;加強濕地保護修復,開展濱海濕地跨境聯合保護等。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推進大灣區生態文明建設,要加強環境保護和治理。圍繞大灣區水、大氣和土壤等方面保護和治理,規劃綱要作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部署,要求重點整治珠江東西兩岸污染,加快建立入海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構建全區域綠色生態水網,強化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加強危險廢物區域協同處理處置能力建設,積極推進受污染土壤的治理與修復示范,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等。作為大灣區建設的重要責任主體,廣東要不斷強化在環境保護和治理方面的職責,一方面,結合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抓好各項重點任務的落實,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環境問題;另一方面,加強同港澳在生態環境方面的合作聯動,推動三地協同治理。
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結底取決于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代表了科技和產業變革方向。推進大灣區生態文明建設,要充分認識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緊迫性、艱巨性,并將其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創新綠色低碳發展模式。要加強低碳發展及節能環保技術的交流合作,推進低碳試點示范,推動大灣區開展綠色低碳發展評價,建設綠色發展示范區。要推動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要廣泛開展綠色生活行動,推動居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轉變。
生態興則文明興。建設生態安全環境優美的美麗灣區,既是粵港澳大灣區打造高質量發展典范的客觀需要,也是順應大灣區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全省各地區各部門要深刻認識生態文明建設對打造國際一流灣區的重大意義,結合自身實際抓好規劃綱要任務部署,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落到實處,在實踐綠色發展方面爭做典范,以更大的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助力美麗灣區早日實現。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