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半月談
2019-03-27 10:45:03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一個重要前提是數據準確。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因為采集難、更新難、共享難等難題存在,“數據失真”的情況并不鮮見,這已經成為當下扶貧干部的一大痛點。
采集難:人為因素影響大,幾番識別仍不清
半月談記者了解到,在此前建檔立卡過程中,大量基礎信息采集工作主要依托村兩委及幫扶干部入戶訪談,受人為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多,與實際情況時有出入。
“都是干部上門,問答式采集,不同的人去可能獲得不同的數據。”云南省一名第一書記表示,在有限的人手、時間等條件下,無法保證不出錯。
一些村級干部還認為,農戶隱瞞財產收入等真實情況、產業幫扶等個別指標難以量化,不同統計口徑帶來重復摸底等現象都會讓數據真實度打折扣。
“如果說真實情況像一堆木柴的話,最后填在表上的可能只是從里面撿出來的幾根。”
西南地區一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說,2016年有一周扶貧表格換了9次,如果寫錯了還不能涂改,只能全部推倒重來。
為減少紙質填寫的煩惱,半月談記者發現一些地方專門開發了手機APP輔助采集,但干部在使用中也多有吐槽:信號差登不上,功能太有限,最終仍要手動錄一遍。
“填來填去,還是不清楚”“精準扶貧似乎成了精準填表”“每天都去幫貧困戶算收入賬,扶貧一年下來,除了一堆材料,好像啥都沒有”……多名一線干部向半月談記者表達了困惑。
更新難:系統每年開一次,人工篩查耗時多
廣西大學中國貧困治理與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莫光輝認為,構建穩定持續脫貧的監測機制,扶貧數據動態管理至關重要。
基層干部反映,在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中,由于功能開放權限要逐級授權,貧困戶新增、刪除、自然增減功能每年只開放一次,貧困戶的動態管理工作較困難,平時仍舊采用原始的紙質資料管理,待系統開放時才能操作。
多名具體接觸扶貧數據更新的扶貧干部反映:“系統開放時間較短,對于工作量大的行政村任務非常艱巨”“哪怕考核前發現問題了,裝袋材料是準確的,但沒有時間在系統上更正”……
開展動態管理工作時,各地都得集中錄入,網絡阻塞嚴重,很多鄉鎮即使白天晚上連續工作“搶網絡”也無法完成任務。一些縣級扶貧部門負責人表示,同一個系統在省級層面登錄正常,但縣、鄉層面就很難登上,有時為完成工作任務,只能采取拉專線、包網吧等方式盡力解決。
半月談記者在一些地區調研時,也多次遇到包括貧困戶姓名在內的部分信息錯登狀況。這些疏漏最終都需要人工在線上更改。
一位在貴州從事扶貧軟件開發的人員表示,不少地方自己開發了“扶貧云”系統,但由于經費不足等原因,在功能設計上無法達到邏輯檢測、自動調整,一些調取分析難以保障,此類低端軟硬件基礎設施也會延緩數據更新的速度和周期。
共享難:單個指標輸三遍,功能卡殼不相通
數據共享,是精準比對和系統施策的關鍵。半月談記者發現,當前不少扶貧信息系統之間缺乏交互應用機制。
“除了國務院扶貧辦,還有省扶貧辦、市扶貧辦、易地搬遷、低保管理等信息系統。”云南省一位扶貧干部羅列了一些他接觸的扶貧信息系統。
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羅以洪調研中發現,國家和省級的系統是上級指揮脫貧攻堅工作和對各地扶貧開發工作考核評定的主要工具,由于這兩類扶貧系統的功能有限,無法完全滿足地方扶貧工作的需要,部分市州又自行開發了系統。
3個系統之間數據信息不能相互共享,同一指標有時要分別在3個系統中進行人工輸入、更改或完善,增大了基層扶貧干部工作量。
同時,涉及跨部門、跨行業的數據交換、對比更為困難。
“一些部門本身用的都是上級系統,只能登錄,不能互開數據共享交換端口;一些部門還以各種理由‘保護數據’,往往只會給一個反饋結果。例如,在省扶貧辦扶貧信息系統中有關部門只能向省扶貧辦反饋某貧困戶有無不動產登記,而不動產類型、面積、共有人等信息無法獲取。”羅以洪說,這涉及部門調度權限的劃分。
多位致力于推動大數據使用的人士指出,當前面臨的另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缺標準,沒有標準,數據就無法交換。尤其是大數據精準扶貧涉及多個部門,既需要制定數據標準,還需要確定業務標準。(記者:何偉 向定杰 楊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