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9-04-30 09:26:04
鼓勵創新,為協同發展賦能(一線視角·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②)
將政策、產業、企業、人才以及資本等創新要素整合,構建起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是當前協同發展中產業協同需要著力破解的課題
參加“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大型主題采訪活動,在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采訪。當記者問及區域生產總值的考核指標“是不是有壓力”時,園區管委會的一位工作人員如此回答:“我們不考核生產總值,更關注深化改革、服務企業、推進創新的指標。”考核指標的變化,反映著創新驅動帶來的理念之變。
今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考察時強調,自主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動能轉換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撐,必須創造條件、營造氛圍,調動各方面創新積極性,讓每一個有創新夢想的人都能專注創新,讓每一份創新活力都能充分迸發。作為疊加著北京中關村和天津濱海創新創業雙重優勢的園區,如何最大限度發揮優勢、為協同創新積極賦能?這是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自誕生之日起便肩負著的重要課題。
京津冀協同發展既是體制機制創新,也是發展方式創新;既是產業創新協同,也是空間布局協同。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承接著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轉移的部分功能,一方面有需要重點承接的產業,另一方面,需要探索完善協同創新工作機制,打造協同發展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向創新要動力。對推動高質量發展來說,通過改革體制機制鼓勵創新,讓創新為發展賦能,是更為深層和持久的動力。這也是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感受最深的一點。
向創新要動力,對企業來說,需要在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上狠下功夫。“京津冀協同發展,我們做企業的打心眼里贊成,不管是經營成本還是發展空間,都有了很大改善,可以說協同發展天地寬。特別是區域內鼓勵創新的生態系統,對協同發展中的企業進行了最好的‘賦能’。”采訪中,一位企業家道出發展的“真經”。在這里“其他的事兒都有人管,剩下就是埋頭干、迎頭趕”,但“協同發展、產業轉移絕不僅僅是為了節省成本”,企業自己不能抱著原來的技術固步自封,有這么好的條件,“得趕緊加把勁兒將過去想做但沒有實力、沒有客觀條件做的創新做好”。
向創新要動力,對治理者來說,要以改革破除阻礙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形成有利于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氛圍。傳統的科技園區,多側重于空間載體的提供和“五通一平”的基礎服務,招商服務也都圍著產值高、規模大的企業轉悠,要錢給錢要地給地。借著協同發展的東風,不少地方還是老思路,覺得可以憑借著各種優惠政策吸引來北京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卻發現效果不盡如人意,原因何在?
“今天企業最看重的不再是某項優惠、一點補貼,而是整個環境,是園區管理者的發展理念和對產業的深刻理解。”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管委會副主任續光的話,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如何將政策、產業、企業、人才以及資本等創新要素整合,構建起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是當前協同發展中產業協同需要著力破解的課題。
營造有利于協同創新的大環境,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正在凝聚制度“合力”。目前,科技園內大多數科技型企業已享受到創業初期的房租、藍白領公寓、子女教育等一攬子優惠政策。一批自主創新企業在科技園內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每天都有一家以上的企業新注冊成立。以要素整合賦能創新,將進一步培厚創新土壤,催生更多良性反應。
(作者為本報天津分社記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