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我與病人是生死之交”——骨科泰斗盧世璧的傳奇醫路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

2019-05-27 03:54:05

“我與病人是生死之交”

——骨科泰斗盧世璧的傳奇醫路

盧世璧近照 本報記者 劉宇航攝/光明圖片

【光明訪名家】

盧世璧院士的從醫之路,十分傳奇。

他感受過西南邊境戰事的創傷,參與過鐵路建設一線的搶救,經歷過4次大地震的驚險。他是科學家,從實驗室走到病床邊,將醫學研究轉化為臨床治療;他是醫生,以病人的訴求,作為科研的方向。這些波瀾起伏的經歷,全都成為他一生傳奇醫路的注腳。

5月10日,89歲的盧世璧退休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舉行了隆重的儀式,他笑吟吟地來了,戴著助聽器,拄著拐杖,聲如洪鐘:“今天雖然退休了,但我幾十年來積累的經驗和教訓不會過時,我還會繼續盡我的綿薄之力,為我一生熱愛的醫學事業,為我一生熱愛的總醫院,繼續發揮我的余熱。”

誠如所言,盧世璧把一生都獻給了中國的醫學事業。他是我國骨科泰斗、中國工程院院士,也是把病人視為生死之交的醫生。

1930年,盧世璧出生在一個醫學世家。他的父親盧永春,是我國結核病學先驅。父親以救死扶傷為己任,在北京西山開設平民療養院,為貧苦百姓低價看病、免費義診。在盧世璧的記憶中,父親沒有一個除夕是在家中過的。

抗戰時期,國家危難,盧永春時常講起岳飛的故事,還手書“身只此身要珍重留為家國用,學需便學莫等閑白了少年頭”,掛在墻上。如此家風,指引著盧世璧和兩個哥哥,走上了醫學報國之路。

盧世璧的醫學生涯,幾乎與新中國同步而行。1948年,19歲的他進入清華大學生物系預科班,一年后以救護中隊成員身份,參加了開國大典。愛國之情,心潮澎湃。一個滿懷報國之心的學子,自此踏上了發奮圖強、披荊斬棘的醫學道路。

1951年,盧世璧考入中國協和醫學院醫療系,畢業后任中國協和醫學院外科住院醫師。1958年調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成為一名骨科醫生,師從骨科主任陳景云教授。

世事多艱。1960年,蘇聯突然撤走在中國的所有專家,并帶走了圖紙和資料。同時,西方發達國家對華封鎖資料。四顧茫然時,曾留學英國的陳景云主任,給盧世璧指出方向:去攻克人工關節的研究,填補我國醫學空白。

“我并不是自覺走上研究型醫師道路的。搞科研的主要方向,都來自陳景云主任的指引。”盧世璧回憶,就這樣,他從病床前,走進了實驗室,把“十二小時臨床醫療”以外的時間,投入科研中。

當時,全世界約有一半中老年人患有關節病,而我國因腿疼喪失勞動力的人難計其數。因受技術封鎖制約,資料奇缺,我國人工關節研究水平整體落后國外40年,盧世璧只能自己摸索。

人們常羨慕行業補白的成就,卻很難體會初創的艱辛。10遍、20遍……盧世璧和同事王繼芳對照著影印的外國雜志,試著用木頭刻出人工關節模型。找人畫工業設計圖、選金屬材料、赴寶雞深山尋找金屬鈦……盧世璧緊盯每個環節。

有了人工關節,還要保證它插入骨髓不能松動。這時候,骨水泥的使用成為關鍵,一旦操作不當,就會引發肺栓塞。“人工關節置換術”是20世紀世界性的骨科難題,美國早期骨水泥臨床應用就出現過死亡病例。經過無數次試驗,1979年,盧世璧成功研制固定人工關節的TJ骨水泥,填補了國內空白,使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得以廣泛推廣,業內稱他為“中國人工關節的奠基人之一”。

槍彈等火器造成的神經大范圍損傷,是新中國骨科學界另一項重大難題。20世紀60年代初,盧世璧和同事朱盛修等,在國內率先開展自體神經移植,修復受損神經。十幾年后,被國際醫學界稱為“世界斷肢再植之父”的骨科專家陳中偉訪美歸來,盧世璧追問他國際骨科界的最新動態,陳中偉講到周圍神經“電纜式縫合”時,盧世璧笑了。這種手術在國內已成功了幾十例,第一例操刀人就是他。

幾十年的科研成就,足以讓盧世璧穩躺功勞簿,但他始終站在臨床一線,始終陪伴在病人身邊。這源自他早年一次痛心的治療經歷。

盧世璧剛參加工作時,收治了一個七八歲的男孩。孩子年紀小,腿部外傷,反復發燒,盧世璧對他格外關照。雖然打了破傷風疫苗,但7天后,孩子還是感染破傷風去世了。

面對男孩家屬,盧世璧有點不知所措。讓他始料未及的是,這位來自農村的母親沒有責怪,只是說:“小孩死了,可你們這么關心他,我記在心里。”

“這給了我很大的教育,都說醫者仁心,這個‘仁’啊,其實還是兩個人——醫生和病人。醫患之間共同承擔著風險,應該相互信任。”說到這兒,盧世璧眼中有淚,“醫生和病人其實是生死之交。”

從那時起,他把病人當成親人。不僅關切病人的情況發展,甚至連如何使用拐杖都親自示范。在日常檢查中,他每次都把手搓熱,再摸病人。

對病人的愛和軍人的使命感,讓盧世璧一次次主動奔向最危險的地方——

1966年邢臺地震,36歲的他,帶領醫療隊走進邢臺的席棚;1975年營口地震,45歲的他,夜以繼日地搶救傷員;1976年唐山地震,46歲的他,輾轉各地醫院,搶救地震傷員。復查、復健,一待就是半年。

2008年汶川地震,78歲的他再次主動請纓。考慮到當時他身患癌癥,老伴已去世,女兒挽留,領導也規勸。但他有自己的考慮:唐山地震過去30年了,有擠壓傷經驗的醫生幾乎都退休了,災區急難險重,傷員等不及,必須去!從接到出發命令到趕到機場,僅僅一個多小時。他成了災區年齡最長、級別最高、參加抗震次數最多的醫療隊員。在盧世璧的“保肢治療”下,不少傷員甚至保住了瀕臨殘疾的腿。家屬看到滿頭白發、手杵拐杖的盧世璧,忍不住哭著道謝。

那些與病人的交往,不僅積累了臨床經驗,更成為他科研的新方向。

當時,我國神經損傷修復技術,雖然追上了發達國家,但自體神經移植,意味著二次創傷。病人不想用自己的神經移植,央求醫生用別的代替,但異體排異難題,百年來始終無解。盧世璧一頭扎進實驗室,帶領團隊從1989年開始探索異體神經移植技術,最終攻克神經移植排異反應的國際難題,2003年首次應用臨床,比美國早了6年。該項成果2012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人工關節置換在我國早已是常見手術,但病人試著問:“能不能修一修,不換了?”軟骨修復,又是個世界級難題。盧世璧再次組建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以同種異體來源的組織工程軟骨支架的臨床應用,給骨、軟骨損傷患者帶來了福音。這項研究,成功搶占了組織工程技術前沿研究的高地。

多年往返于實驗室和臨床一線,盧世璧總結出重要經驗:“臨床難題是科研創新的源泉,成果轉化是臨床提高的根本。”這是他一生經驗的總結。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骨科研究所將這句話印在墻上,勉勵后學。

如今,退而未休的盧世璧,依然每天準時出現在辦公室,翻閱學生作業,瀏覽學科前沿。進入畢業答辯季,他還要緊鑼密鼓地指導學生。

“院士是一種終身的榮譽,更是一份光榮的職責。”這一理念,讓盧世璧的時間表里,沒有暫停,沒有休息。正如他把一生奉獻給新中國的醫學事業,在面對險情、危機、挫折的時候,從沒想過放棄。

(本報記者 李苑 金振婭 本報通訊員 羅國金)

[責任編輯:楊凡、徐紅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5G基站輻射大?多慮了

5G基站輻射大。那么,5G時代通訊基站會不會輻射更大[詳細]
經濟日報 2019-05-27

合理運用調控手段 臨儲玉米拍賣成糧市“穩定器”

臨儲玉米拍賣成糧市“穩定器”。自去年新玉米上市以來,玉米價格呈現出市場預期復雜多變、價格波動頻繁、波動頻率加快等新特點[詳細]
經濟日報 2019-05-27

地鐵禁食“一刀切”,你支持嗎?

地鐵禁食“一刀切”,你支持嗎。在《乘客守則》中明確規定,不得在地鐵車廂內飲食[詳細]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9-05-27

人民日報:諉過于人不如反觀自照

最近,美國耶魯大學杰克遜全球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美國一些政客批評中國完全是基于錯誤敘事,這些人所作所...[詳細]
人民日報 2019-05-27

幸虧巡河遇見了! 5職工合力救起輕生女孩

5職工合力救起輕生女孩。圖為賈魯河救人的中牟縣水利局職工李德隨、張會、師國選、張沛沛、陳書立(從左到右)[詳細]
鄭州晚報 2019-05-27

風雨中的“快閃”:重現解放軍露宿街頭感人一幕

風雨中的“快閃” 重現解放軍露宿街頭感人一幕。“快閃”以六組解放戰爭時期的人物造型拉開序幕,生動再現了從攻占上海、解放上海、進入上...[詳細]
文匯報 2019-05-27

身份證丟了后被冒用上黑名單 男子騎摩托千里維權

身份證丟了后被冒用上黑名單。朱玉龍向記者展示筆跡鑒定結果[詳細]
武漢晚報 2019-05-27

她在這個世界只停留6天,卻讓3個生命重獲新生

“小毛豆,你還沒來得及看一眼這個世界就走了,現在,讓有緣人來替你看看這個世界,你一定會支持爸爸這個決定的,在另一個世界里,請替我照...[詳細]
新華社 2019-05-26

這個藝術展很“科技”!約嗎?

這個藝術展很“科技”。原標題:這個藝術展很“科技”[詳細]
新華社 2019-05-26

“大漠新絲路”格庫鐵路:看新疆如何直通青藏高原

“大漠新絲路”格庫鐵路 看新疆如何直通青藏高原“大漠新絲路”格庫鐵路 看新疆如何直通青藏高原中新社格爾木5月26日電題 “大漠新絲路”格...[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9-05-26

雷雨天氣致北京等多地機場通行受阻 大量航班取消

雷雨天氣致北京等多地機場通行受阻。大量航班取消視頻 南航一航班遇冰雹襲擊擋風玻璃破裂[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9-05-26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