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19-08-25 06:32:08
電視劇如何打通文化血脈
□ 梁劍簫
▲電視劇《老九門》中主人公張啟山住宅內景。盆景是傳統家庭擺設,通常會借助綠植討個好寓意,桌椅采用中國傳統正紅色點綴鳳翎、花草紋樣。
電視劇工作者的責任,就是將豐富的文化通過長篇敘事延展拉長,傳承影響一代代人。如此,整個行業才會出現更多良心之作、更多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作品。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掀起收視熱潮。劇中情節、人物臺詞、服飾和禮儀處處彰顯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傳統文化元素和電視劇行業融合度如何?它又是如何進行現代性轉化的?記者就此采訪了業內人士。
傳統激發審美共情
在電視劇制作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為何很重要?“優秀傳統文化一定有其內在生命力,不論是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還是儒家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等,它們背后所飽含的,都是前人的一種精神態度,是他們對生活的一種理解。”知名編劇、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倪學禮認為,時至今日,雖然國人所處社會結構、生存結構跟老祖宗有所不同,卻是同樣生長在東方這片土地上,同樣會經歷生老病死、遭遇挫折與磨難,同樣會為人生許多根本性問題所困惑。
“一部電視劇的創作,不單單是為了講述一個好聽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故事背后所要傳達的內容,即創作者對于生活的理解、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在這個層面,中國優秀的思想文化傳統會給予創作者很大啟發。甚至可以說,它就是一個寶庫,創作者有責任和義務從中去挖掘,并把這些寶貴的思想精神融入到作品中。”倪學禮說。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副教授王青亦對記者表示,文化是一國電視劇的靈魂。“在當代影視產業中,可以驚喜地發現,越來越多的導演、演員和制片人對我國固有文化充滿由衷喜愛、尊重乃至敬畏。無論是《延禧攻略》里‘博物館級別’的刺繡,還是《長安十二時辰》里‘學術級別’的對長安生活復原,都在引發作者和讀者在文化和審美層面共鳴以致共情。”在王青亦眼中,影視行業里由文化自覺深刻體現出的文化自信,讓人們對未來涌現更多富有民族文化審美的影視藝術精品充滿信心。
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副研究員、電視劇研究者呂鵬則認為,任何時代的文藝作品都是當時當代的作品,都是不能脫離其國家社會歷史與文化的文藝作品。“因此,我們看到的所有電視劇創作,都是將傳統文化進行符合當今意識形態改造,以適應當下主流文化的電視劇。”呂鵬表示,不論是現代題材電視劇如《丑娘》中的“孝”,還是歷史題材電視劇如《三國演義》中的“忠”與“義”,均如此。
內在精神傳承是王道
如何在當代電視劇創作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關鍵在于要找到中國傳統文化與電視劇創作的一種根本性聯系。”倪學禮認為,“融入”不是指“古香古色”的場景布置、“仙風道骨”的人物造型,甚至也不是“之乎者也”的臺詞風格,“這些都是比較外在的。我更推崇的是內在的、精神性的融合與傳承。它不是懸置的、宏大的東西,更不是某種符號或者教條,而是特別細微具體的”。
倪學禮解釋說,比如傳統文化對“家國”的理解、對“善惡”的理解、對“孝道”的理解,甚至可以進一步聚焦到父子之間如何相處,兄弟姐妹之間如何相處,朋友、師生、鄰里……“將這些細化為人物某種精神氣質和故事背后的思想內涵。這雖可能是一種潤物無聲、水過無痕式的轉化,但一定是內在的精神性傳承。這意味著把個體納入民族甚至是人類,從當下進入歷史,把過去與未來勾連,去尋找當代人與前人之間關于情感體驗、生命體驗的共通之處,挖掘我們這個民族的待人待物之道,傳承屬于我們的文化血脈。”倪學禮說。
慈文傳媒集團副總裁趙斌認為,一般根據電視劇項目題材和故事主題思想選擇融入怎樣的文化元素。以電視劇《花千骨》為例,其主人公表達情感的方式是含蓄、詩意的,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情感模式。在劇中,不論是以匡扶正義為己任、守護天下蒼生的長留三尊,還是犧牲自己阻止戰爭為后蜀換取太平的花千骨,都透露出他們對世人與家國的關注,充斥著憂國憂民情懷。“這份情懷,正是中國傳統文化極力弘揚的部分。”趙斌說。
王青亦舉例說,在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何監將賀知章詩句中“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剪”和“裁”抽煉出來,烘托出故事肅殺的背景;將李白詩歌“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中恰當地嵌入了激烈、殘酷卻俠義的劇情,對傳統文化實現了現代性轉換。此外,劇中許多人物、名詞、言語、習俗諸如李必、喏、靖安司、叉手禮等,都在網上引領了一股“長知識”潮流。這些劇集中傳統文化的成功轉化,都有很高匹配度和話題性,在多元化現代傳播中創意襲人,還難得地使傳統文化獲得了鮮活生動的當代性。
電視劇需要將傳統文化中與劇集敘事相關的元素,用符合國人內在精神特質的方式,與現代人日常生活縫合于一處。“這是創作者的使命,也是當前國產電視劇所欠缺的東西。”倪學禮認為,這說起來容易,但其實對每個創作者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它絕非編劇和導演天馬行空、隨便拍拍腦門的一種“靈感式”想象,而一定是扎進書堆中刻苦鉆研習得的。唯有不斷讀書思考,向生活取經,方有可能。
解決制作流程的工業化
完美融入傳統文化后,我國電視劇就能提升品質,走向世界嗎?
趙斌認為,融入傳統文化之后將大大豐富電視劇內容和題材,提供更多可深挖的、有意思的創作構思。“還能更加激發創作者匠心。作為被各類觀眾廣為接受的藝術形式,電視劇擁有豐富多元的內容,最適宜傳遞因時間推移而被人逐漸忽略的傳統文化和優秀思想。創作者在接受優秀作品影響成長后,就會思考‘下一代該看什么’這一問題。”趙斌說,電視劇工作者的責任,就是將這些豐富的文化通過長篇敘事延展拉長,傳承影響一代代人。如此,整個行業才會出現更多良心之作、更多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作品。
不過,進一步而言,當代電視劇生產的諸多問題,并不是不尊重傳統文化造成的。“既然傳統文化一直在電視劇生產規約之中,所謂的傳統文化就并不是解決當今電視劇生產中存在問題的要義。”呂鵬認為,更亟待解決的應是電視劇制作流程的工業化問題。
“電視劇行業作為文化產業的一個分支,需要高度重視產品生產的標準化。這將極大提升行業運行效率,保障資本和從業人員利益,最終促進產業生產和再生產。譬如,美劇的創意提出、劇本創作、投融資、前期拍攝、后期制作以及宣傳發行等都有一套嚴格精細的標準。這是我國電視劇產業需要借鑒的。”王青亦說。
“紅孩兒傳媒”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影視編劇李志超同樣支持“工業化優先”的觀點:“傳統文化應成為電視劇中固有元素,所需只是強化和升級,電視劇運作流程工業化才是當務之急。唯有工業化,傳統文化才能更好更優質地展現出來。”
“規范工業化流程后,傳統文化精髓就會更好、更合理地通過影像加以傳達,中國優秀的文化元素才得以更廣泛地傳播到各個國家,世界才能更深刻地認識中國、了解中國、學習中國。”王青亦說。
梁劍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