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19-11-08 09:30:11
當前各地招才引智、招商引資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狀態。各地優惠政策大同小異,各種推介會接踵而至,要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不僅要在招引技巧上下功夫,還要在優化營商環境上亮真招出實招。
只追求轟動效應,不重視實際成效——
杜絕“雙招雙引”中的形式主義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有些地方的“雙招雙引”存在形式主義,看上去熱熱鬧鬧,但實際上“雷聲大雨點小”甚至“干打雷不下雨”,有的還帶來一些問題、留下一些后患。
為加大“雙招雙引”力度,我省西部某縣在西安成立了返鄉創業服務站。召開成立大會時熱氣騰騰,常務副縣長率領縣委辦局、鄉鎮主要領導等30余人千里迢迢前來授牌,還給站上5位企業家頒發聘書,慷慨激昂的推介辭讓企業家們摩拳擦掌。但一年多過去了,家鄉領導卻再沒來過該站,也沒反饋項目需求,偶爾的聯系也是禮節性的問候。該站30余位企業家感到“投資無門”。
“把時間和金錢花在營造場面上,轟轟烈烈的場面一結束就沒了下文,這是形式主義在‘雙招雙引’中的典型表現,說到底還是扭曲的政績觀在作祟。”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招商引資是需要坐下來談、反復考察、謹慎拍板的事情,希望這類“大撥轟”的方式越來越少。
一位在外省發展的山東企業家,在老家鎮村干部多次上門邀請下,去年回鄉投資600萬元,租用近千畝土地種植中草藥。但開始運營后,卻遇到了“招來之后沒人管”的問題。“當時承諾的100萬元扶持資金至今沒有兌現,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培訓、土壤改良等問題,也是我們自己一個‘大門’一個‘大門’地去跑。”這位企業家有些寒心。
招引時扯胳膊拉腿,招來后卻撒手不管,只管大把撒種子,卻不管種子是否發芽,這是形式主義在“雙招雙引”中的深入表現。其因何在?一位知情人士對記者分析,目前有些地方招商引資的考核“重招引輕落地”,項目招來就算完成指標,能否扎根發展對考核影響不大。看來對考核做一些改進是必要的。
調研中我們也注意到,不少地方不只從考核上看招商,而是本著對客商和本地發展負責的態度,切切實實為客商服務,到頭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招來的很多企業都存在‘水土不服’現象,缺乏長期發展的資金,尤其是民營企業。”青島市市北區招商促進中心主任隋淼介紹,招商促進中心與以區級新舊動能轉換引導基金群為基礎打造的基金港合作,共同為企業做投后服務。金蓋德教育科技集團的項目市場前景廣闊,但前期研發資金不足。市北區招商促進中心幫助其與基金港的基金對接,目前已募得社會資本1000萬元,企業業績正穩步增長。
細致貼心的投后服務不僅能讓項目盡快落地,產生實際經濟效益,也讓招商部門在企業家中獲得高人氣和好口碑。“很多企業家自己的項目還沒完全落地,就急著推薦別的企業家來我們這里,大家都愿意做我們的招商大使,這種效應就像滾雪球一樣。”隋淼說。
要么不和企業家見面,要么異常親熱卻另有所圖——
準確處理“親”“清”關系
各級黨委和政府應把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要求落到實處。然而一些地方對“親”“清”不是持中守正,而是在兩個極端上蕩來蕩去,破壞了營商環境。
一名在陜西發展的山東籍企業家帶著項目返鄉創業,一年多過去了,當地鄉鎮領導卻從未看過他這個“老鄉”,從未幫助解決過一個問題。“實際上,我和他們都知道對方,就是誰也不愿意邁出第一步。他覺得自己是父母官,要我先去拜訪他;我認為回鄉投資是為家鄉發展作貢獻,沒必要這樣做。”這位企業家說,隨著項目逐漸走上正軌,他計劃繼續投建農產品加工廠,但不考慮把工廠建在老家了。“鄰鎮領導幾次上門看望我,勸說去他那里投資,還主動幫我解決問題,我想把廠子建在鄰鎮。”企業家老家鄉鎮領導看似“清”的行動,實際上卻沒有做到“親”,讓企業家傷了心。
有些干部在“親”的方面做得不錯,對企業家特別熱情周到,但卻是因為“唐僧肉好吃”。一位在北京發展的山東企業家反映,我省中部某縣招引他返鄉投資,政府部門和官員非常殷勤,作出了很多承諾,甚至經常到北京看望他及家人。但在廠房建設期間,縣交通運輸局局長找到他,以商議的口吻說:“你企業附近的馬路多年沒修,請你幫忙修修這幾條路。”當地稅務、工商等部門十分著急,經常催他將項目建成投產,因為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收費、收稅。
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既不是“背對著背”互不來往,也不是為了吃“唐僧肉”“面對著面”大獻殷勤,而是要大處著眼、長遠著眼,真心實意為企業家服務。
目前在海信從事芯片開發的一個核心團隊,負責人是從美國歸來創業的高端人才,他此前在上海、西安從事圖像技術領域內的芯片研發。一次他在青島遇到一點困難,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打電話給青島市工信局一位副局長,此前兩人互聞其名,卻從未謀面。出于幫一下遇到困難的外地人的心態,這位副局長順手幫忙,很快也就忘了這件事。兩年后,這位海歸人才打來電話說,考慮帶領團隊尋找更好發展平臺時,首先想到青島。這個研發團隊的到來,為海信壯大自有芯片生產提供了很大支持。
做事上的差距其實是心態上的差距,是思想上的差距。目前各地招商引資的辦法大同小異,企業家和政府部門坐在一起,最先比較的是態度,
感受到的也是態度。一位臨沂籍企業家曾說,招商就像相對象,第一面的眼緣非常重要。但山東一些地方的領導干部仍習慣居高臨下,擺官架子,認為企業家返鄉是“熊孩子回來瞎抖”,這樣也就不會真心實意為企業家幫忙了。而與企業家打交道,政府不但要熱心提供服務,還要追求最高境界“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在法律法規允許范圍內,做到“有求必應、無需不擾”。
深圳崇德動漫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發展十年,負責人對工商、稅務等部門領導一無所知,因為幾乎所有申報都可以在網上搞定。但當企業發展遇到困難時,深圳市卻將100萬元扶持款打到了企業的賬戶上,幫企業成功渡過難關。這樣為企業家服務的態度與精神,是山東亟待學習的地方。
主動擔當作為,提高政策配備度
為企業提供管用的服務
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核心在市、縣,重點在縣。但許多問題更需要省、市通過改革來解決。
作為全省惟一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城市,近幾年德州承接了大量從北京轉移的企業。根據有關規定,公司跨行政區域遷移,名稱中帶有的原行政區域名稱要進行更改,生產許可證等也要在遷入地重新申報審批,但很多京企看中北京身份,想在名稱中保留“北京”二字。于是,這些京企選擇在德州成立子公司或分公司,但這樣帶給德州的稅收非常有限,無法與總公司相比。
河北、天津也遇到這類問題。他們是怎么解決的?2016年河北省主管部門主動與北京市對接,對集中轉移到滄州產業園的京企,其名稱、注冊地址都允許不改變。2017年,天津出臺同類政策。由此河北、天津承接的京企,都是包括總部在內的整體搬遷。
“同樣的事情,為什么人家能做到?”一位業內人士發問。在“雙招雙引”、新舊動能轉換中會不斷出現各種新事物,對這些新事物需要各級拿出敢闖敢試的真功夫,主動擔當作為,推動其成長,而不是畏首畏尾,不聞不問,任其自生自滅。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縣區層面。一家經營模式比較新穎的金融管理公司,在工商注冊目錄上沒有這一類別,但省金融辦批示可以注冊。公司手持金融辦的批示到我省中部城市某區注冊,區工商局還是以目錄沒有而不給注冊,三個月注冊期限過去,區工商局要求公司再到省金融辦申請一個批示,省金融辦答復,他們的批示有無限期效用,但工商局還是不給注冊,一直到現在。
記者到浙江采訪獲悉,1999年阿里巴巴在杭州注冊時,工商局注冊目錄內也沒有電子商務這一類別,但杭州工商部門大膽突破,專門為阿里巴巴新設目錄,使其順利注冊——設若思想保守,杭州能有今天聞名全球的電商“帝國”嗎?
為了推進“雙招雙引”,近年來各級出臺一系列促進政策,但有的政策在執行中卻不盡如人意。
對政策制定方來說,需要使政策更接地氣,提高政策配備度。眾所周知,最早從南方省市做起的給項目以重頭補貼,是吸引大項目好項目的有效手段。我省某市一個區引進一個近40億元的項目,企業希望用地價格在原有基礎上每畝優惠200萬元,這樣造成5億元缺口,但區、市兩級傾盡所有政策,也補不上這個缺口,項目最終沒能落地。記者了解到,為了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各級都設立引導基金。針對上例,有基層干部希望這些基金真正針對實際所需,好申請,易到位,落地發揮作用。
政策接地氣,關鍵是要給創業者提供黃金白銀式的幫助。山東大學極光學領域的博士李明,研究成果在我省獲過很多獎,但在創業時申請到的扶持資金只有二三十萬,這對一個高科技企業來說是杯水車薪。2018年李明到江蘇常州發展,很快獲得600萬元的創業支持資金,現在做得風生水起。有目共睹,近年來我省也出臺了一些含金量頗高的政策,但有的卻因為缺乏實施細則,一直落不了地。某市在2017年就出臺招才引智政策,對人才購房、租房上有可觀補貼。但政策出臺兩年,至今沒有實施細則。記者近日去采訪時,細則草稿剛在各個局辦之間傳閱完畢。
現在對“雙招雙引”主要考核黨政領導和招商部門,這是行之有效的辦法,但項目落地需要各部門合作,還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我省中部城市某區招來一家公司,水、電、氣的安裝與開通,需要與市屬國有企業對接。雖然區里積極協調,但市屬國有企業并不買賬,致使園區開放運營要推后一段時間。“需要對考核機制進行改革,將‘雙招雙引’壓力傳導到相關部門。”一位招商辦主任說。
“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改善營商環境既需要搭建四梁八柱,做頂層設計的文章,又需要從作風入手,做實事,求實效。各地只要把省委部署落到實處,重視流程再造,錘煉作風,敢闖敢試,動真碰硬,就一定能營造更好更優的營商環境。(齊靜 張依盟 王學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