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金昌治沙四十年 戈壁灘上建起片片綠洲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2020-06-23 09:28:06

緊鄰巴丹吉林、騰格里兩大沙漠,治沙造林二百萬畝

金昌治沙四十年(小康路上綠色力量·關注荒漠化治理④)

制圖:汪哲平

核心閱讀

甘肅金昌市緊鄰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備受風沙困擾。

從砍樹到護林,從礦山開采到生態修復,從風沙撲面到樹影婆娑……幾十年來,金昌人“北治風沙,中建綠洲,南護水源”,植樹造林204萬畝,在蒼茫戈壁灘上筑起了一道綠色防護線。

“嗵嗵嗵,噠噠噠……”1958年10月,河西走廊龍首山上,一塊綠色孔雀石的出現,讓甘肅省地質局祁連山地質隊隊員精神一振。由此,一座大型鎳礦逐漸揭開面紗。1981年,緣礦建企、因企設市——金昌市成立。

近40年來,金昌人不斷與風沙鏖戰,在蒼茫戈壁灘上建起了片片綠洲。

“過去,村里人砍柴火,攔都攔不??;現在,讓他去都不去”

時近晌午,烈日當空。灼人的陽光,像是一條條火舌,烤得人手臂生疼。停好摩托車,來不及洗臉擦汗,陳國華快步走進視頻監控室。前后左右、推拉搖移,把探頭撥弄一番,沒發現任何異常,他才放下心來。

這里,是金昌市芨芨泉省級自然保護區周家井管護站。陳國華擔任站長已經5年多。38萬畝的管護面積,常常讓他感覺“壓力山大”。

“北邊,就是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我們這可以說是守護金昌綠洲的第一道防線,”言語間,56歲的陳國華神情驕傲,“雖然只有4個護林員,但我們要守好一草一木!”每天天一亮,他們就要出發,分頭巡護。

陳國華的家在40公里外的龍寨村。“說起來,這份工作像是補償?!标悋A不好意思地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他曾經開著拖拉機到現在的管護區域砍柴,“那時候,這一片植被很茂盛,為了燒火做飯,我一次得拉三四車”。

隨后幾年,陳國華明顯感覺到風“野”了、沙多了?!拔覀兗业牡鼐驮陲L沙口邊上,每年都要用麥秸稈在四周修防風墻,一年得修三四次?!标悋A說。

1993年的一場大沙塵暴,讓陳國華一家損失慘重:“30畝地,被沙子埋了一半多,最厚的地方,沙子有30多厘米?!彪x龍寨村不到兩公里的龍源村,也有過同樣的遭遇。今年76歲的陳昌來,曾經擔任村干部20多年,“每年4月中旬開始起風,至少持續兩個多月,風沙壓田幾乎是常態?!?

“那時,莊稼秸稈燒完了,又買不起炭,幾乎家家戶戶都去打柴,攔都攔不住?!标惒齺碚f,植被惡化之后,流沙窩、風沙帶不斷南侵,附近群眾深受其害。

1994年,金昌市開展了全市第一次沙漠化普查工作,數據顯示:全市荒漠化土地總面積高達695.77萬畝,占當時行政區域面積的48%,其中沙化土地340萬畝,風沙線長達237千米?!吧鲜兰o90年代,全市在風沙前沿建立了50多處領導干部治沙造林綠化聯系點。”金昌市林草局副局長張珙告訴記者,在當地,每名干部都有治沙造林任務。

“風沙越來越大,莊稼常常歉收,老百姓也不再砍柴了?!标惒齺碚f,鄉親們開始主動加入治沙隊伍,2018年,龍源村百畝防護林建設項目全面完成,“過去,村里人砍柴火,攔都攔不??;現在,讓他去都不去”。

“山泉水又冒出來了,成群結隊的巖羊、祁連馬鹿又回來了”

從周家井管護站一路向西,約一小時車程,是大石召子灘林場。陽光下,微綠的梭梭樹苗迎風搖曳,不少樹梢都鉆出了嫩芽?!斑@片梭梭林是去年種下的,面積2000多畝。”大石召子灘管護站站長馬林業說。

2013年至2016年,原國家林業局分4次撥付資金4000萬元,用于金川區騰格里沙漠西部邊緣國家沙湖土地封禁保護區、永昌縣清河綠洲外圍國家沙化土地保護區項目建設,支持當地建起42萬畝公益林。

大石召子灘林場,只是其中之一。翻越龍首山南下,但見白楊挺立、紅柳婆娑,車行之處不斷有飛鳥驚起。這里是喇叭泉林場,梭梭、沙棗等樹木枝繁葉茂,空氣也濕潤了不少?!坝啦h清河綠洲北邊有8處風沙口,我們守護了其中5處。”林場場長閆文虎說。

“截至目前,全市所有重點風沙危害地段已全部納入林業部門保護范圍。”張珙說,金昌市按照“北治風沙,中建綠洲,南護水源”的工作方針,對不具備灌溉條件的連片沙區實行全面封禁保護,在風沙沿線建設大型防風固沙林帶,在綠洲內部全面加強鄉村綠化、道路綠化、農田林網建設,打造點、線、面結合的綠洲防護體系。

近年來,金昌市芨芨泉省級自然保護區和永昌縣花草灘林場、金川區西灘林場、金昌市城郊林場陸續成立,總管護面積近200萬畝?!拔覀儗@些范圍內的灌草植被全部建造圍欄封護保護,同時采取生態修復措施,有效控制了就地起沙現象?!睆堢钫f。

與此同時,金昌市先后出臺封山禁牧、禁采等地方法規,嚴懲隨意放牧、亂采濫挖等破壞林草植被行為。近年來,金昌每年拿出1000多萬元財政資金營造城區周邊防風固沙林帶;同時,實行領導干部任期治沙目標責任制,全面加強沙區綜合治理。去年,金昌又率先在全省以地方立法形式確立“祁連山生態修復義務植樹周”。

位于祁連山腳下的東大河自然保護站三岔資源管護站,流水潺潺,鳥鳴山幽。不遠處,幾名工人正在灌溉云杉。“這是永昌縣祁連山水源涵養林建設項目,去年啟動的?!痹诖斯ぷ?0多年的護林員馬培仁告訴記者,近幾年,當地關停所有礦山并進行生態修復,“現在,山泉水又冒出來了,成群結隊的巖羊、祁連馬鹿又回來了!”

“我們幾乎是用過去4000畝地的用水指標,灌溉了9000畝地”

“我是名副其實的職業農民!”見到記者時,王品壽這樣介紹自己。2014年,在新疆經營農場21年的他,回到家鄉永昌縣六壩鎮“二次創業”,“我們現在有9000畝地,其中4000畝是流轉而來,5000畝是戈壁灘復墾。”

“金昌是水資源非常緊缺的工業城市,復墾的5000畝地,水從哪來?”記者不禁生疑。

“我們對新墾地進行了高標準農田建設,運用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等方式提高地力;同時,還采用了高效節水灌溉方式。”王品壽說,“過去,一畝地要用600噸水,現在只需275噸。我們幾乎是用過去4000畝地的用水指標,灌溉了9000畝地。”

這9000畝地,王品壽種植了3000畝苜蓿,“在我們這里畝產能達到900至1000斤,效益很好。”

在金川區營盤村,馬尚龍的大漠營盤農民專業合作社也辦得風生水起。“去年營業總收入50萬元,今年到6月初已經超過去年?!瘪R尚龍說,2015年,他流轉500畝戈壁荒灘,加上自家的100畝地,辦起了農家樂,到現在已經建成沙漠旅游、拓展訓練、餐飲住宿等項目?!拔覀兗?口人全在這里‘上班’,還雇了21位鄉親?!瘪R尚龍說。

為了吸引游客,也為了改善當地環境,5年來,馬尚龍栽下了不下10萬棵樹,因為缺水,活下來的只有4萬多棵,但他一直在堅持,“在我們這,栽棵樹就像養個娃娃,不容易”。

2014年,第五次荒漠化普查數據顯示,金昌市荒漠化土地599.67萬畝,其中沙化土地175萬畝,另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258.1萬畝。“1994—2014年,全市沙化土地減少165萬畝,治沙造林204萬畝,沙化土地呈現整體遏制、持續縮減、功能增強、成效顯著的良好態勢。”張珙說。

付 文

【編輯:房家梁】

[責任編輯:楊凡、武云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重慶沙坪壩區:“清水綠岸”整治帶來城市精管善治

題 重慶沙坪壩區 “清水綠岸”整治帶來城市精管善治。小橋流水、草木蔥翠,清晨在重慶市沙坪壩區磁器口古鎮的清水溪畔,幾只白鷺翱翔其間,...[詳細]
新華網 2020-06-23

這個理念,習近平“云外交”中一提再提

[詳細]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2020-06-23

技能培養傳幫帶,產教融合長本領 藍領“含金量”更高了

技能培養傳幫帶,產教融合長本領藍領“含金量”更高了(第一落點·關注高技能人才)。企業急需什么樣的技能人才。記者在制造業大省浙江進行...[詳細]
人民日報 2020-06-23

重慶綦江普降暴雨 部分小區積水嚴重

6月22日,重慶市綦江區菜壩社區部分小區積水嚴重,救援人員正在轉移被困群眾。受此影響,綦河水位猛漲,6月22日,綦河水位已超保證水位。截...[詳細]
人民網 2020-06-23

暴雨黃色預警:10省區市有大到暴雨 湘贛皖黔局地大暴雨

中新網6月23日電據中央氣象臺網站消息,中央氣象臺6月23日6時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預計,6月23日08時至24日08時,湖南中北部、湖北東南部...[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0-06-23

揭秘!北京確診病例活動軌跡,是這樣“偵查”出來的

“XX,XX市XX區人,現居住XX小區,X月X日經過X處……”疫情期間,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類似的提醒信息。6月19日下午4時,記者跟隨流調員王小英...[詳細]
新華社微信公眾號 2020-06-23

北京:18家連鎖商超公示不漲價承諾

記者從北京市商務局獲悉,北京18家大型連鎖超市均已向公眾承諾,至少10種與百姓生活緊密相關的蔬菜品種一個月內不漲價,這份承諾現已在各大...[詳細]
北京日報 2020-06-23

早知道·財訊熱搜榜TOP10(6月23日)

1、深交所受理創業板試點注冊制33家企業申請。4、6月LPR報價維持不變降準降息仍有空間。7、新能源汽車雙積分政策更新明確未來三年要求[詳細]
新華網 2020-06-23

科技支撐夏糧豐收,“中國飯碗”端穩了

“我種的近600畝小麥收完了,平均畝產達到550公斤左右,又是一個豐收年。育種技術保障夏糧豐收。除新麥26外,今年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還公...[詳細]
科技日報 2020-06-23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