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0-08-21 14:21:08
水昭高速路穿越峰巒疊嶂的云南烏蒙山區,在凌子口附近高速路旁的一片荒地上,今年崛起了一座新城,149棟嶄新的住宅高樓錯落有致,這便是全國規模最大的跨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靖安新區,容納了來自昭通6個貧困縣的搬遷群眾40549人。他們告別了高山上生存條件惡劣的村寨,于今年3月翻山越嶺搬進了靖安新區的新家園。
地處烏蒙山深度貧困地區的昭通,是全國決戰脫貧攻堅最后即將攻克的堡壘之一,全市“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達36.24萬人。這些遠離家鄉、住進高樓的群眾,他們住得舒心嗎,能真正脫貧嗎?這是移民搬遷群眾忐忑不安的心事,也是今年云南省及昭通市決戰脫貧攻堅掛牌督戰的焦點。
“到我家坐坐,看看我家的新房,我第一次住進電梯房!”8月12日中午,58歲的李升貴在靖安新區合順社區大門口熱情地邀請記者。5個月前,建檔立卡貧困戶李升貴一家三口告別了永善縣大興鎮核桃村的石砌舊房,帶著全部家當坐上政府組織的搬運車輛,風塵仆仆來到靖安新區,免費住進了第11層70平方米的新房,新房里還有政府發的電磁爐、取暖器和桌凳。李升貴反復說:“這里生活方便,女兒上學也很近!”
搬家前,有兩塊“石頭”一直壓在李升貴一家心頭。一塊“石頭”是3年前讀初二的兒子患腦膜炎去世,難以承受打擊的妻子從此全身病痛;另一塊“石頭”是家里太窮,每年老家地里收獲的苞谷、馬鈴薯只能賣三四千元,全家人只能依靠低保。搬到靖安后,李升貴成了靖安新區附近蔬菜基地的工人。他帶記者去看蔬菜基地,一路上笑瞇瞇地說:“我開始每月工資1400元,后來當了小組長,工資就漲到了2000元,比在老家種地收入高幾倍呢!”
李升貴一到蔬菜基地,便穿起藍色工作背心,麻利地鉆進蔬菜大棚里鏟土除草。在他身旁,是一排排用線吊起的整齊瓜藤,綠葉間是綠油油的貝貝南瓜、刺青黃瓜……“我在老家種瓜一年只收一茬,這里的瓜能收三五茬!”李升貴連連感嘆。
已建成3000個大棚的蔬菜基地,由一家從重慶引進的農業開發公司建設。據公司副總經理陳吉介紹,公司將把在靖安流轉的4000畝土地打造成現代科技農業種植示范園區,可安排易地搬遷群眾及周邊鄉鎮貧困戶1200人就業,人均年收入可達15000元以上;3500多戶村民還有每畝900元的土地流轉費。公司還與昭通學院等院校合作,每年將為昭通蔬菜產業培養技術人員和職業農民1500人以上。
“靖安新區已建成2.5萬平方米扶貧車間,已入駐3家企業,生產家電數據線、手機膜、服裝等,可提供就業崗位3000個,月工資可達2300元以上;新區還通過提供商鋪、創業廣場、公益崗位等途徑,使搬遷群眾能充分就業。”靖安新區服務管理中心產業辦主任朱榮明說。
昭通魯甸縣卯家灣安置區是云南跨縣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最多的易遷安置區,共搬遷安置來自昭通5個縣的3558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2347人于今年3月全部搬遷入住。
“讓搬遷群眾既要住進新房子,還要鼓起錢袋子。省能源局、市搬遷安置局都在督辦卯家灣。”卯家灣安置區臨時黨工委辦公室副主任闕云華說,安置區配套建設2200畝綠色食品加工園、3000畝現代物流園、1萬畝蔬菜基地和1萬畝蘋果基地,建設扶貧車間10萬平方米,引進了10戶企業入駐,可提供就業崗位6000余個。今年疫情期間,安置區組織輸出勞動力8073人就業。目前搬遷群眾有勞動力18479人,實現就業17016人,就業率達92%。
令人驚奇的是,記者在卯家灣生產箱包的扶貧車間看到,許多女工都帶著孩子來上班,媽媽們埋頭工作,孩子們坐在一旁玩耍。女工江小翠一家從魯甸縣水磨鎮新棚村搬遷而來,她邊縫拉鏈邊說:“我以前到浙江打工,現在為了照顧兩個孩子,就來這里上班,月工資近3000元,與浙江相差不大。”
“搬遷來卯家灣,孩子上學方便嗎?”記者問。
“方便多了!兩個孩子讀一年級和三年級,以前在老家上學要走1個小時,現在從卯家灣去縣城的學校上學有大巴車接送。”江小翠說。
闕云華解釋:“安置區的學生上半年暫時去縣城的學校上學,有9輛廣東東莞贈送的大巴車接送學生。現正在建設4所幼兒園、一所小學、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和一所高中,今年9月除高中以外的學校就要建成使用,學生們就能在家門口上學了。”
搬遷群眾看病方便嗎?記者走進靖安新區惠民社區衛生服務站,搬遷移民楊遠付正在陪78歲的母親輸液,他全家今年3月從大關縣天星鎮沿河村搬遷到惠民社區。說起搬遷前后的變化,他笑了:“在老家時去村衛生室要走4.7公里,現在新家離衛生站只有幾步路,我不在家時,我媽自己都可以來看?。?rdquo;
“我們惠民衛生站有3個醫生兩個護士,設備好,還有化驗室,完全能夠滿足搬遷群眾的看病需要。”正在值班的年輕女醫生季順文說。記者看到,靖安新區6個社區就有6個衛生服務站,還有一個新建的衛生院即將投入使用。
今年以來,昭通市根據云南省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和百日總攻的部署,對25個千人以上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選派精兵強將緊盯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等問題重點掛牌督戰。目前,昭通市389個集中安置區(點)已全部建成,配套建設44所學校、33個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等項目,確保了36.24萬搬遷群眾安全有序搬遷入住,滿足了安置區學生就近就學需求。
為確保搬遷群眾就業有渠道、產業有支撐、收入有保障,昭通市在搬遷安置點規劃建設5318個蔬菜大棚、60萬平方米扶貧車間和45萬平方米配套商業設施,引進企業,可提供崗位約4.98萬個,開發公益崗位7800個。“截至目前,全市易地搬遷勞動力13.74萬人中,已就業12.28萬人。對未就業的,我們還將加強與廣東對接聯系,盡最大努力組織轉移就業,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能發展。”昭通市扶貧辦公室主任潘華通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