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0-08-23 13:09:08
光明日報記者 任 鵬、曹繼軍 光明日報通訊員 付 婷
“自來水水流太小了。”“冬天的時候,熱水器都用不了。”“一開空調就跳閘。”……管線老化給生活帶來的一系列不便一直困擾著上海市金山區楓涇鎮的2000多戶居民。今年,隨著供水管網改造工程的持續推進,這里的居民在8月底前都能喝到干凈水、健康水。
楓涇古鎮內的供水管線始建于20世紀60年代,主要以鐵管為主,距今已有近60年的歷史。經過長時間使用,管材嚴重老化,“跑”“冒”“滴”“漏”“水質渾濁”,由水引發的各種問題隨之而來。自2018年起,楓涇鎮陸續啟動了供水管網改造工程,除了對供水管網進行系統替換,還增設了水質監測點、智能化遠程水表等新裝備,居民用水有了新保障。
楓涇古鎮的居民楊吉榮是供水管網改造最早的受益人。家里供水管網改造前,時常出現自來水出水小、熱水器打不著的現象,給他的生活帶來極大不便。隨著改造的完成,“堵心事”解決了。“現在很好,日子舒坦多了。”他說。
金山區抓住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工作的契機,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從人居環境提升角度入手,為居民群眾創造一個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尤其是今年以來,金山區隨著“創城”工作和“四史”學習教育的開展,建立了以解決問題為重點的工作機制,推出了89項民生實事項目,切實解決困擾居民生活的難題。
“文明城區創建,到底給我們金山百姓帶來了什么?在我們檢查過程中,聽到市民談論最多的一句話便是:創城,讓環境更美了,交通更順暢了,辦事更方便了。”金山區創城辦綜合協調組副組長黃美娟說。
“清爽多了,菜場里里外外干凈整潔,周邊車輛停放有序,占道堆物、跨門經營等現象也消失了,現在的菜市場逛起來很舒心!”提起蒙山路市場的變化,家住附近的王阿姨贊不絕口,“以前車多人多店多攤多,菜場門前全是流動攤販,里面小市場,外面大市場,環境臟亂差,車輛亂停放,交通擁堵,到處亂糟糟,吵吵鬧鬧,每次來買菜,我是一分鐘都不想多待”。
“蒙山路菜場經過改造升級后,里面環境整潔舒暢,還有空調吹,周邊亂設攤的地方現在改造成了停車位,開車來買菜也不愁沒地方停車了,可以說現在買菜也是一種享受。”現在,王阿姨買菜一點都不著急。
在朱涇鎮秀州街健康路路口處,此前圍墻旁堆積了十多年的廢舊物品、僵尸車等已被清理一空,還鋪設了嶄新的人行步道和綠植,周邊村居民紛紛贊嘆環境變好了。
在金山區,文明城區創建工作的另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為城市鑄魂,提升全體村居民素質,實現城市氣質的“內外兼修”。
車輛停放有序、機動車文明禮讓、交通通行順暢……漫步街頭,平安暢通的交通環境讓人耳目一新。交通環境大變樣,出行更加便捷,隨著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大家的生活也更舒適。
“闖紅燈的少了,我們志愿者舉勸導旗子的次數也少了。斑馬線、停止線比以前更加清楚了,過馬路更安全了。”交通志愿者小劉對記者說,隨著文明城區創建工作的深入開展,市民的自覺性逐漸提高,除了行人注重遵守交通規則外,機動車文明禮讓的意識也在逐步提升。
作為土生土長的金山人,市民張先生對此感觸很深:“文明城區創建以來,看得見的變化太多了。最明顯的就是車輛加塞插隊、機動車占用人行道等現象明顯減少了,私家車遇到行人過斑馬線絕大多數會禮讓,開‘斗氣車’的少多了,這樣的變化非常不容易,也讓我們覺得只要上路就能有個好心情。”
在鄉村,這樣的變化也體現在村民環境保護意識的覺醒和基層自治能力的提高。
比如朱涇鎮在推進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工作中,不僅讓農村外表變美,而且更加注重培育“心里美”,營造村民自治氛圍,積極引導村民參與,美化宅前屋后,保持庭院、村埭整潔。漕涇鎮水庫村在全鎮率先實現自然村落全村域干濕垃圾分類工作,實現了水鄉生態的綜合升級,2019年被評選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截至今年8月,金山區共開展創城志愿服務27萬人次,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文明實踐分中心11個、文明實踐站234個、文明實踐點55個,形成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五分鐘志愿服務圈”,居民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顯著提升。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23日 03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