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
2020-08-24 19:38:08
聶鳳英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研究員
今年以來,先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近期又是長江流域、淮河流域的洪澇災害,我國糧食生產受到了一定影響。這也引發了社會大眾對我國糧食安全狀況的關注。盡管遭遇了這樣的困難,但要看到,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下,我國糧食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早已今非昔比。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科技水平不斷提升,糧食生產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糧食產量不斷提高,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從生產、加工到運輸、流通,都在努力確保糧食能滿足人民生活所需。可以說,到目前絕大多數人們已經可以不用為吃飯問題擔憂。這主要是因為以下三點:
首先,從糧食供需狀況看,我國糧食尤其是口糧,供給充足,完全能夠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
生產上,我國糧食產量連續16年豐收,2019年糧食產量達到6.64億噸,其中稻谷2.1億噸、小麥1.34億噸、玉米2.61億噸。按照當年統計人口數量,人均糧食占有量超過470公斤,已經連續多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折算到每日占有量來看,每日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1.3公斤,也超過了居民每日的消費需求。
貿易上,2015年以來我國糧食進口量保持在1億噸以上,但這其中大部分是大豆、粗糧等飼料糧,谷物僅占很小部分。2019年大豆進口量達到8851.1萬噸,占糧食進口總量的79.4%。而且,谷物進口從2017年以來呈現下降趨勢,尤其是大米,我國大米進口量明顯下降,從2017年突破400萬噸的高位回落至2019年的255萬噸,但出口卻增加到275萬噸,是5年來第一次成為大米凈出口國。谷物的進口主要是調劑品種,滿足國內的多元化需求。總的來看,我國谷物和口糧的自給率仍處于較高水平,自給率分別為97.6%和99.1%。
庫存上,我國的糧食庫存包括兩部分,一是政府庫存,一是社會庫存。近幾年國家大力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加大“去庫存”力度,玉米庫存大幅下降,但總庫存仍處于高位。據有關機構估算,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的儲備庫存在3億噸左右,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這是政府庫存。其他還有農戶自留的糧食和企業的存貨,這些也是糧食庫存的重要組成。
消費上,我國居民的口糧消費,主要是大米和小麥。按照居民健康飲食消費標準,每年人均口糧消費量在140公斤左右。2019年我國稻谷和小麥兩種口糧的產量合計達到3.43億噸,人均占有量達到245公斤,超過了居民營養所需的消費量。就消費數據而言,目前我國沒有官方的統計,按美國農業部的數據,2018/2019市場年度,中國小麥、大米的消費量分別是1.25億噸、1.43億噸,這也是低于我們當前產量的。而且,口糧的消費是在逐年降低的,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3年到2018年,全國居民谷物年人均消費量從138.9公斤一路降低至116.3公斤。
其次,從災害影響看,我國農業的特點是怕旱不怕澇,洪澇災害對糧食生產的影響有限。
今年長江流域的洪澇災害引起關注,特別是對于農業生產的影響。據8月13日的國家防總消息,今年洪澇災害導致603.26萬公頃農作物受災,其中絕收114.08萬公頃,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和淮河地區。而2019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1606.4萬公頃,受災面積僅占播種面積的很小部分,而且洪水災害也不可能會導致整體糧食減產。從目前公布的統計數據看,2020年全國夏糧總產量14281萬噸,比2019年增長0.9%;早稻總產量2729萬噸,比2019年增長3.9%。目前的基礎很好,從全年糧食生產來看,秋糧占全年糧食產量的70%以上,從生產區域來看,60%的秋糧在北方地區,受洪澇影響相對較小。而在長江中下游等受災地區,得益于近些年的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通過各項救災措施,加強種植管理,洪澇災害的影響是可以降到最低的。
最后,從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看,國家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了大量資金,糧食生產抵御風險的能力已經大大提高。
基礎設施支撐糧食產能提升。近年來,國家十分重視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到今年要確保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推動每畝產量增加100公斤,這將大大提高糧食產區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同時,劃定并加快9億畝水稻、小麥、玉米等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并搭建一系列配套設施,確保糧食產量得到鞏固和提升。
農業科技對糧食生產貢獻明顯。目前,我們已經建立了超級稻、矮敗小麥、雜交玉米等高效育種技術體系,成功培育出數千個高產優質糧食作物新品種、新組合,實現了5~6次大規模更新換代,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推動糧食畝產從1978年的168.5公斤提高到2019的381公斤。
農業防災減災能力明顯增強。我國在全國建成了大量災害地面監測站網,并建立完善了自然災害監測預報預警體系。同時,隨著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智慧氣象等新型技術在農業防災減災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對自然災害預警能力大幅增強,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災害給農業生產帶來的損失。
綜合來看,我國糧食生產抵御風險的能力不斷增強,糧食供給充足,貿易渠道通暢,完全能夠滿足我們居民的消費需求。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們的口糧是充足,但未來飼料糧的需求會不斷增加,這是因為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對肉類的消費需求會增加,而且我國的資源環境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壓力重重。因此,我們仍然要堅持國內國外兩條腿走路,可以根據國際市場價格的波動情況適度購入糧食,但絕不能放棄“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的根本策略。(責任編輯:樂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