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旗文稿》
2020-10-22 17:03:10
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強調,我們現在就需要像艾思奇那樣能夠把馬克思主義本土化講好的人才。我們要傳播好馬克思主義,不能照本宣科、尋章摘句,要大眾化、通俗化。“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大批能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講好的人才,講人民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話語,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延安時期,我們黨緊緊圍繞用什么樣的馬克思主義化大眾,馬克思主義如何化大眾這兩個重大問題努力破題,取得了“馬克思主義這個最好的真理在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人口的民族中空前的推廣”的顯著成效,為我們在新時代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積累了珍貴的經驗和借鑒。
堅持用“活的馬克思主義”
用馬克思主義化大眾,這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題中應有之義。用什么馬克思主義來化大眾呢?當然是用“活的馬克思主義”!這種“活的馬克思主義”,就是要“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也就是“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與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頁),毛澤東稱之為“創造性的馬克思主義”,強調要“宣傳創造性的馬克思主義” (《毛澤東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頁)。
堅持用“活的馬克思主義”化大眾,其實質就是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來武裝全國人民。堅持用“活的馬克思主義”化大眾,絲毫不意味著否定學習、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意義。相反,毛澤東強調,“我們要普遍宣傳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文集》第5卷,第260頁),并號召“一切有相當研究能力的共產黨員,都要研究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理論”(《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532頁)。他帶頭學習馬列、宣傳馬列,全黨掀起了學習熱潮,組建了許多學習團體與學習小組、舉辦了許多學習講座、出版了許多馬列著作。這種學習、研究和宣傳,“要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際運動結合起來,是為著解決中國革命的理論問題和策略問題而去從它找立場,找觀點,找方法的。”(《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01頁)
堅持“和人民群眾結合”
馬克思主義要實現大眾化,這自然涉及到馬克思主義“和人民群眾結合”的問題。正如毛澤東指出的,“共產黨員如果真想做宣傳,就要看對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說、談話、寫字是給什么人看、給什么人聽的,否則就等于下決心不要人看,不要人聽。”他還說,“做宣傳工作的人,對于自己的宣傳對象沒有調查,沒有研究,沒有分析,亂講一頓,是萬萬不行的。”(《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36-837頁)為此,1941 年8月1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調查研究的決定》明確規定,“在農村中,應著重對于地主、富農、商人、中農、貧農、雇農、手工工人、游民等各階層生活情況及其相互關系的詳細調查;在城市中,應著重對于買辦大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貧民群眾、游民群眾及無產階級的生活情況及其相互關系的詳細調查。”(《毛澤東文集》第2卷,第361-362頁)
如何堅持“和人民群眾結合”呢?當然首先要考慮滿足人民的主體即農民的利益要求和“耕者有其田”的愿望。毛澤東深刻指出,“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毛澤東文集》第2卷,第467頁)我們黨采取了一系列的方針政策來滿足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如在根據地開展的減租減息政策、大生產運動,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戰時農民的經濟負擔;開展的民主政治建設,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參政議政的積極性;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建設,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這些政策的直接效果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從日常生活中直觀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及其提出的各項方針政策是為了實現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是可以擁護、值得信賴的,這為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奠定了良好基礎。
堅持“和人民群眾結合”,要使群眾認識到我們黨的理論、政策、主張、口號的正確,這就必然要求用人民群眾聽得懂的話向他們解釋馬克思主義。為此,我們黨強調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強調要善于簡單地、具體地用群眾所熟悉和懂得的形象來進行宣傳和講話。毛澤東特別強調指出,“真想實行大眾化的人,那就要實地跟老百姓去學,否則仍然‘化’不了的。有些天天喊大眾化的人,連三句老百姓的話都講不來,可見他就沒有下過決心跟老百姓學,實在他的意思仍是小眾化。”(《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42頁)毛澤東率先垂范,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在《矛盾論》《實踐論》等著作中,隨處可見他用樸實通俗的話語表述馬克思主義的一些深刻道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就被當時的中央總學委評價為“用通俗語言轉化成的馬列主義中國化的教科書”。習近平同志也評價說,“翻開《毛澤東選集》,鮮明樸實的文風撲面而來,生動活潑的語言引人入勝,深入淺出的論述讓人茅塞頓開”。(習近平:《努力克服不良文風積極倡導優良文風》,《求是》2010年第10期)
延安時期,黨的理論工作者尤其是被稱為“哲學大眾化之第一人”的艾思奇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方面也作出了巨大貢獻。其《大眾哲學》一書,是我國哲學大眾化的開山之作。該書把深刻的哲理寓于生動的事例之中,通俗易懂,使青年和干部受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的啟蒙教育,啟發引導了幾十萬青年去探求真理,找到了認識和改造舊中國的革命道路。毛澤東對《大眾哲學》給予了高度評價,將這本書推薦給黨的干部,確定為抗日軍政大學教材,并盛贊這本書勝過十萬雄兵。
堅持“和人民群眾結合”,就要考慮廣大工農兵由于長時期的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統治“不識字,無文化”的實際,“切實地鼓勵工農干部加緊學習,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619頁)還要考慮他們讀全部馬列選集“不現實”和讀起來困難的情況,挑選其中的一些經典著作讓他們讀。中央指定讀五本理論書: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列寧《在民主革命中社會民主黨的兩個策略》(今譯名為《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
堅持“和人民群眾結合”,就要努力倡導貼近大眾、為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民歌戲劇標語圖畫和講演等宣傳教育方式,還要善于針對不同的大眾群體分類施教。我們黨在黨內所開展的理論學習、整風運動都體現了這一點。針對受過中等教育的群體,結合其文化程度相對較高,但馬克思主義信仰還不夠堅定的特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形式要著眼于進行理論灌輸,從而進行意識形態的整合,如通過馬克思主義進學校,講解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觀點,引導其正確區分和對待馬克思主義以及封建主義各種思潮,從而在心理上認同和接受馬克思主義。針對文化水平較低的初等教育及以下者,就通過樹立農業和工業上的模范典型,來很好地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我們黨十分重視通過樹立典型來帶動影響廣大黨員和群眾,工業中的趙占魁、軍隊中的張思德、國際友人中的白求恩等,都是學習的典型。這種樹典型的學習方法,以群眾所最熟悉的和最欽佩的群眾英雄及其業績來教育群眾,以群眾英雄的活榜樣號召大家前進,這就打破了教條主義的空談,使教育產生出力量。
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經驗的啟示
延安時期,我們黨在用什么樣的馬克思主義“化”大眾,馬克思主義如何“化”大眾方面積累的經驗,對我們在新時代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有重要啟示意義。
堅持不懈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凝心聚魂。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在多思多想、學深悟透上下功夫,深刻理解其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在系統全面、融會貫通上下功夫,深刻把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在知行合一、學以致用上下功夫,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更加自覺用這一思想指導解決實際問題,切實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推動事業發展的生動實踐。
始終密切聯系群眾,須臾不可脫離群眾。堅持“決不可脫離群眾的多數,置多數人的情況于不顧”(《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525—526頁),堅持“只有代表群眾才能教育群眾,只有做群眾的學生才能做群眾的先生”,堅持“和人民群眾完全結合”(《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48頁),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工作才有前途。相反,如果脫離大眾,如果對大眾不熟、不懂,如果把自己看作群眾的主人,那么,不管他們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眾所不需要的,就會英雄無用武之地。
立足我國實際,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聆聽人民心聲,回應現實需要。要堅持讓群眾滿意這一我們黨做好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標準,持續深入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這里,我們有必要重溫毛澤東的一段話:“只要我們黨的作風完全正派了,全國人民就會跟我們學。黨外有這種不良風氣的人,只要他們是善良的,就會跟我們學,改正他們的錯誤,這樣就會影響全民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