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2020-11-18 22:44:11
從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北部的龍湖濕地出發,沿著簇新的堤頂路一路向南,途經青蓮公園、大禹公園、馬橋濕地、花海彩田、牛樓小鎮,一幅大美泗河的鄉村畫卷徐徐展開。沿著兩岸放眼望去,河堤內3300畝的“花海彩田”姹紫嫣紅,被清澈靜謐的馬橋濕地緊緊環繞,融為一體。堤外占地150多畝的“牛樓小鎮”飛檐交錯,粉墻黛瓦,古香古色的小鎮內游人如織。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兗州區按照“一帶一軸兩城四區”的思路格局,以建設泗河綠色發展帶為引領,在南部著力打造新兗鎮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在全市率先實現了泗河全域開發,既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也收獲了生態振興帶來的豐碩成果,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能量。
點“土”成金廢棄荒地變青山綠水
兗州區緊緊抓住濟寧市泗河綠色發展帶重點建設和泗河全域開發整治的機遇,做好土地文章,盤活閑散荒地,變廢為寶打造青山綠水。在泗河堤內堤外,全力打造10平方公里涵蓋20個村莊的鄉村振興濱河示范片區。以“一心連三點,一廊串五區”為引領,規劃建設“花海彩田”、馬橋濕地公園、“牛樓小鎮”等重點工程。
總投資2億元的花海彩田項目,充分利用泗河復堤取土區,在不改變土地使用性質的前提下,依托現有資源,對泗河西岸的2000畝土地進行平整、培肥,北部打造600畝的馬橋濕地公園,南部1400畝根據不同季節種植油菜花、向日葵、低桿高粱、谷子、芝麻等農作物,并點綴種植各類鮮花。
牛樓社區積極探索盤活土地發展集體經濟。全村1000余畝土地流轉到合作社,發展休閑采摘、農事體驗、餐飲娛樂農場。利用舊村拆除土地,建設了6800平方米的商貿中心、占地60畝的花鳥魚蟲市場、大型鋼材交易市場以及“牛樓味道”生態農莊,吸引了100余家商戶落戶,安置500余名村民就業。土地向種糧大戶、合作社流轉,各類產業項目的迭加實施,村民除了土地租金,還可到合作社打工賺錢,腰包漸漸鼓了起來。
泗河景觀帶建設重點打造“兩脈、三湖、五區、九園”,通過兩三年的努力,把兗州泗河區域建成集文化旅游、休閑觀光、高端康養于一體,人水和諧的綠色發展帶。龍湖濕地、青蓮公園、馬橋濕地、花海彩田、牛樓小鎮等一批項目相繼建成開放,在濟寧市率先完成泗河綠色發展帶建設任務。
三產融合打造泗河沿岸璀璨明珠
春天賞油菜花,夏天觀薰衣草,秋天看葵花、紅高梁,還有豐富多彩的油菜花節、啤酒節、音樂節、農民豐收節……上榜國家3A級旅游景區的“花海彩田”,輻射涵蓋周邊60公里半小時生活圈、一小時城際圈。
“花海彩田”項目融合發展一二三產業,建設農產品加工車間1萬平方米,對油菜籽、葵花籽進行榨油、加工、包裝、出售一條龍深加工,拉長了產業鏈條。除了和旅游相關的美食、商業、游樂之外,通過和當地產業的互動,示范區還向高效農業、休閑漁業、運動體育產業等一系列產業延伸,擴大經濟效益。剛建成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引栽容器苗、食用牡丹等新型品種,實現育苗、采摘、無公害貯存,預計每年可接納游客80萬人次,農產品及各項服務業經營性收入可達到每年600余萬元。
牛樓社區依托花海彩田景區建設的牛樓小鎮,占地138畝,已進駐商戶百余家。年輕村民郭磊就是其中之一。2019年,在外打工的他一直關注著家鄉的發展。“商業街建成后,我是第一個搬來開始裝修的,現在店里每天的營業額在6000元左右,是個很不錯的開端。”店主郭磊說,他開的小店成了“網紅店”,門口排隊的人絡繹不絕。
“小鎮里三分之一商鋪是牛樓社區居民在經營,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入伙’,小鎮為商家免去第一年租金,第二年只收取營業額的10%作為租金。”牛樓社區黨委副書記王安說,小鎮不僅盤活了現有鄉村旅游資源,更增加了參股居民的收入,帶動了社區居民就業。在花海彩田、牛樓小鎮景區的帶動下,一年接納的游客量將達百萬以上人次,年底增收可達2000多萬元。
隨著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村民入股牛樓小鎮項目也都得到了實惠。“2018年入了股,年年有分紅,利息也高,要用錢的時候提前說一聲就能把錢取出來了。”今年69歲的牛培棟已連續兩年拿到了分紅,牛培棟說,現今,社區里還給居民各種補貼,有養老保險、合作醫療、天然氣補貼等,65歲以上老年人每年還有補貼。
典型示范引領鄉村實現“強美富”
牛樓小鎮花海彩田項目只是兗州區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兗州區將鄉村振興納入全區“三重”工作體系,構建形成區鄉村振興指揮部統籌謀劃、五個專班協調推進、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區鎮村聯動推進的“1+5+N+10”工作格局,2019年被確定為全省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一等”縣。
圍繞強村富民、鄉村振興,兗州區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相關辦法政策,從資金、土地、人才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通過典型示范,輻射帶動其他村發展,不斷引領廣大鄉村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兗州區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探索了適應本地的發展模式,打造了一批鄉村振興示范工程,1個鎮、5個村被認定為全省首批鄉村振興示范鎮、村,今年被列為山東省第二批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示范區。充分發揮村黨組織引領作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漕河鎮管家口村黨支部領辦企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經驗、新兗鎮牛樓社區堅持黨建引領以“支部主導+公司運營+村民入股”模式,受到了省、市領導的高度關注和肯定。全面推進鄉村振興“1+1+N”示范模式,以新兗鎮牛樓和小馬青為中心的濱河示范區、以大安西垛村為中心的瓜蔞種植、以小孟鎮梁家村為中心的中草藥種植、以漕河鎮管口村為中心的特色農業種植初具規模,均帶動了周邊3—4個村實現發展。
截至目前,兗州區省市兩級美麗鄉村示范村達到33個,清潔村莊達到115個,林木覆蓋率達到30.1%。兗州區還抓住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的機遇,村村建起了文明實踐站、鎮街建起了文明實踐分中心,打造了“蒲公英夜堂”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為農民提供豐富多采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趙秋麗、李志臣通訊員 張美榮、李海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