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參考消息網
2020-11-25 17:01:11
參考消息網11月25日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22日刊發報道稱,RCEP讓中國贏得貿易規則話語權。全文摘編如下:
不言而喻,隨著包括中國、但不包括美國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簽署,中國作為亞洲貿易支柱的吸引力將超過美國。但是,RCEP的真正意義在于,它賦予了中國通過機構發聲的機會。
中國經濟實現了引人注目的增長,與之不相匹配的是,北京在制定貿易、金融和投資等領域游戲規則方面的政策影響力并沒有相應上升。隨著RCEP的簽署,這種局面可能發生重大變化。
長期以來,美國不僅是經濟規模方面、而且是機構影響力方面的“老大”,因此也是地區和國際標準的制定者。
產品或投資和金融交易方面的市場準入是一回事;制定市場運行規則卻是另一回事。美國在這方面享有的終極優勢就是,它擁有發行世界主要國際儲備貨幣的“極高特權”。
美國還實際控制著世界主要多邊機構(其中很多是它主導成立的),包括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設立的姊妹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地區性開發銀行以及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
2015年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立。
正如日本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經濟學教授邢予青指出的,當時外界普遍沒有認識到,亞投行在賦予中國在國際金融事務中的存在感和話語權方面可以發揮何種作用。
此后,亞投行在保持非常低調的同時力求打造管理健全的聲譽。它作為國際金融機構的地位讓它站穩了腳跟,同時幫助它吸引了外國人才,從而進一步幫助中國在國際金融決策領域異軍突起。
不過,在貿易決策領域,中國缺少這種發聲的渠道。
2016年初,在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主導下,多國正式簽署了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當時美國決定亞太地區貿易規則的能力似乎還非常穩固。
TPP是一個高度政治化、野心勃勃的協議。美國總統特朗普2017年初突然宣布美國退出TPP時,理由完全是錯誤的:首先是因為他希望達成“美國優先”的雙邊貿易協議,其次是因為TPP是奧巴馬的政治遺產。
2012年,RCEP作為一項非美國主導且本質上具“亞洲”色彩的協議被提出,中國當即表示支持。
這個戰略成功了,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特朗普的短視沖動行為,但實際上是因為北京正確地認識到,亞洲尚不具備達成TPP之類協議的條件。后者要求各方嚴格奉行美式市場經濟意識形態。
同樣,中國成立亞投行時的想法也是正確的,它當時認為,對于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系統內的類似地區開發銀行發放貸款時作為附加條件開出的很多政策處方和禁令,很多亞洲國家已不再感興趣。
華盛頓智庫大西洋理事會非常駐資深研究員洪川認為:“RCEP的主要贏家是中國,它在世界最有經濟活力的一個地區獲得了主導地位,北京因此有機會制定自己青睞的規則和標準,也賦予了中國公司利用這些有價值市場的重大優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