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2020-11-26 09:16:11
日前,山東大學教授劉淑琴團隊研發出的新冠肺炎“救命神器”ECMO樣機,成功突破技術瓶頸,實現體外膜肺氧合設備ECMO樣機自主研發,專利群轉讓額達到8400萬元,打破國外壟斷,實現這一高端醫療器材國產。
山東大學找準科技創新的歷史方位,充分發揮高水平科研支撐“雙一流”建設的筋骨作用,實施“學術興校”戰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中找準定位,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山東發展過程中不斷創新,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孕育興起新時代背景下揚帆起航。
山東大學以強校興國為己任,堅持“四個面向”,始終把學術卓越作為核心價值追求,大力實施“學術興校”戰略,深入推動“學術振興行動計劃”,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學術基本面進入國內高校第一方陣。十三五期間,山東大學新增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6個,承擔自然科學國家重大重點項目191項,一系列原創性科研成果發表在CNS等頂尖期刊上,獲國家科學技術獎15項,新建山東工業技術研究院等校地校企合作平臺106個,巖土工程、創新藥物等領域大批“千萬元級”項目落地轉化。
在基礎研究領域,山東大學加強“從0到1”前沿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創新,目標導向獨創性研究成果持續涌現。數學學科作為基礎研究的代表,山東大學實力雄厚。彭實戈院士作為中國金融數學研究的奠基人,是第一位被邀請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一小時報告的中國大陸數學家,創立的“彭最大值原理”成為引領國際相關研究的新理論,開創“倒向隨機微分方程”新領域,成為國際公認的“非線性期望”中國學派,獲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王小云院士領銜的密碼技術與信息安全研究團隊,在數論、代數和密碼領域進行交叉研究,先后破解了MD5和SHA-1兩大密碼算法,在國際密碼學界引發強烈“地震”,牽頭制定了國際密碼算法標準(SM3),為國家航天重大工程專門設計加密算法,有效保障了航天安全通信。
在其他基礎研究領域,山大粒子物理研究團隊首次提出的夸克膠子等離子體(QGP)的“整體極化”理論被《Nature》發表的國際實驗成果證實。重大疾病基礎研究取得突破,山東大學突破不孕癥遺傳發病與早期胚胎發育調控機制,奠定了我國在生殖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入選“2019年度中國醫學重大進展”。科研團隊還揭示了心血管重構發生和發展的分子機制,闡明了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機理,研究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此外,山東大學首創“Red/ETDNA重組技術”,用于開展天然活性產物和靶向藥物的研究。
多年來,山東大學聚焦制約國家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難題,發揮多學科協同優勢,強化集成攻關和長周期持續攻關,攻克了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山東大學副校長、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易凡說:“山大晶體材料創新團隊研究制備出了多種事關國防安全和產業發展的功能晶體材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山大的巖土工程團隊也聚焦國家戰略和重大工程需求,攻克了地下工程突水突泥災害預警與治理系列關鍵技術,研究成果廣泛應用于成蘭鐵路等全國200余個重大工程,為國家地下工程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助力交通強國建設,獲國家科學技術獎4項?!?/p>
易凡介紹,控制理論與應用創新團隊研發的高性能集中式和分布式全功率等級光伏發電系統,填補國內空白,為推動我國光伏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做出了重要貢獻,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此外,科研團隊攻克了40余年一直未解決的氟硅橡膠制備難題,產品廣泛應用于大飛機、神舟飛船等極端關鍵應用領域。新型合金材料加工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為高鐵、大飛機等國家重大工程和軍工裝備提供了關鍵材料支撐。不僅如此,山大的微生物技術創新團隊在生物質資源高效、高值轉化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建成了國內唯一的萬噸規模利用廢棄生物質生產乙醇的示范工廠。
以眾多的科研成果和科研團隊為基礎,山大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加強學術創新體系建設,山東大學服務國家戰略能力顯著提升。“十三五”期間,學校新增國家應用數學中心、集成攻關大平臺、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6個,新建一批新型交叉研究機構,在平臺建設上,校企研究平臺也不斷涌現。
山東大學聯合齊魯交通集團(出資8億元)共建齊魯交通學院(研究院),服務交通強國戰略。同時,學校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與華為、中國中鐵、山東重工等50余家世界500強企業、行業領軍企業共建產業發展研究院等各類平臺83個,其中山大泰和環境技術研發中心等平臺支撐多家公司上市。
此外,校地合作平臺也不斷開發。據了解,目前山大共建校地研究平臺23個,其中山東工業技術研究院設立投資發展基金3億元,培育建設27家協同創新中心,落地項目轉化額超12億元,孵化山東中芯光電等企業80余家;淄博生物醫藥研究院孵化山東則正等高新技術企業26家,PGPR生物菌劑等新藥實現轉化并成功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在成果轉化方面,山東大學不斷優化成果轉化制度體系。科技成果轉化實現重大突破。激發教師成果轉化活力,實現成果轉移轉化可持續、跨越式發展。學校修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管理辦法,完善轉讓、許可、作價投資、自行轉化等模式,在國內率先探索實踐“股權+貨幣資金”特色模式,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制度體系。
以此通知,良好的成果轉化制度體系還催生了一批千萬元級成果成功落地轉化。大尺寸碳化硅、氧化鋯、人工晶體等5個“千萬元級”專利群成果轉化,“氧化鋁特種陶瓷材料”“甲基苯基硅橡膠生產技術”兩個專利群轉讓額達到7000萬元,巖土工程團隊成果專利群以技術使用費3000萬元轉化。
“百廿山大,強校興國”,這是山大人發出的時代強音,也是山東大學面向新時代的行動宣言,更是建設山大模式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旗幟和方向。下一步,山東大學將進一步突出重點、聚焦熱點、打造亮點,形成推動實現“由大到強”歷史性轉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山大貢獻。(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趙秋麗、馮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