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
2020-12-21 09:32:12
職工體檢已成用人單位“標配”,但在體檢機構資質、檢查標準和執行規定上仍有較大差異—— 職工體檢,福利還是符號?
職工體檢,福利還是符號?
臨近年末,北京各大體檢機構檢查科室門口,排起了長隊。記者從一家體檢中心工作人員處了解到,職工體檢預約已經排到了2021年2月。
2020人民職場健康管理論壇日前發布的《2020職場健康管理研究報告》顯示,職工對健康管理普遍重視,尤其關注就職公司健康產品購買情況。隨著年底體檢高峰期的到來,記者采訪發現,用人單位配置職工體檢已經成為普遍趨勢,但在體檢機構資質、檢查標準和企業執行規定上有較大差異。
用人單位體檢規定自主性大
《勞動法》明確規定,勞動者享有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用人單位應當創造條件,改善集體福利,提高勞動者的福利待遇。
但是,職工體檢作為一項職工福利,并無法律強制性規定,而是通過勞動合同、集體合同或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來確定。因此,用人單位對職工體檢的安排具有較大的自主性。
張玲在去年7月畢業后入職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公司的員工健康管理系統每月1日和15日開放預約,職工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相應的體檢機構和項目。如果體檢時間在工作日,則需要向公司請假。
去年10月的職工體檢中,張玲選擇了一家私立的連鎖體檢機構。盡管她在體檢前已查過該機構資質,但張玲認為服務體驗并不如人意。“不僅人很多要排隊,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也很差,牙科檢查時醫生還推銷了好幾個自費項目。”因此,今年她嘗試預約公立醫院的體檢,但名額緊俏。
某出版單位的黃女士,入職滿一年才被允許參加單位組織的體檢。黃女士說,去哪家體檢機構、體檢時間都已被單位事先確定,員工等通知。
而在同一機構的體檢現場,用人單位購買的體檢服務也差異很大。黃女士排隊時交流發現,有單位職工的體檢項目豐富,還包含了好幾種腫瘤指標的篩查。“檢查項目之多、之細致,讓我很羨慕。”
福利還是符號?
上述《報告》顯示,近七成企業表示健康管理成本投入高于預期,或成為企業提升健康管理工作的一大顧慮。
高鵬在成都一家地產綜合服務商的人事部門已經工作3年,卻仍舊沒有參加過職工體檢。他介紹,公司體檢標準按照職位層級劃分:部門經理及以上每年體檢一次,每人2000元的標準;普通的經理、主管和員工根據司齡來確定體檢標準,1~4年500元,4~6年600元,6年以上是1000元,且每兩年安排一次體檢。
在公司負責職工體檢事項的高鵬告訴記者,公司的健康管理工作“核心就是要控制成本”。“2018年公司的體檢費用是20萬元,來源于企業文化建設費項目支出。”
高鵬表示,在選擇具體的體檢套餐時,一般會參考公司的經營狀況和同類型公司的選擇。此外,體檢機構的交通便利程度、資質、服務質量都會成為參考因素。
記者走訪多家連鎖體檢機構了解到,一般而言,單位購買何種類型的體檢套餐會根據預算配備。其中,500~800元的套餐是用人單位選擇較多的檔位。如果需要定制體檢項目,則需另外加價。
黃女士告訴記者,她發現單位安排的體檢套餐檔位是機構團檢里檔位最低的,只包含了血常規、尿常規、彩超、內外科、一般婦科檢查等基礎項目。“檢查面相當有限,像是讓職工走過場的‘符號’。”
將“福利”變為“權益”
盡管職工體檢并非用人單位的義務,但有些健康檢查卻是法定的。根據《勞動法》,用人單位必須提供的體檢包括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的定期檢查、勞動者離崗前90日內的在崗期間的職業健康檢查。
還有部分省、市針對特定人群的體檢出臺了相關規定。例如,浙江省《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每年為女職工安排1次婦科常見病檢查;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女職工,還應當定期組織其進行職業健康檢查。
有法律人士指出,體檢雖非法定福利,但能夠體現企業對員工的人性關懷,提高員工的勞動生產效率,對企業和員工來說是雙贏。
此前,也有地方政協委員建議,將健康體檢納入醫保報銷范圍,作為一項普惠式社會福利,將“福利”變為“權益”。
劉小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