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21-01-14 07:56:01
原標題:初心始發地 創造新奇跡
來源:新華社
織密疫情防控網,既守住城門又守牢國門;經濟運行逐季向好,預計2020年實現正增長;成功舉辦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回首2020年,上海在高質量發展方面,體現了經濟中心的擔當、彰顯了超大城市的韌性。
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作為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上海如何創造新奇跡?新華社記者采訪了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
抓發展:謀定快動 增強“四力”
記者:作為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2021年上海如何抓好開局年、展現新氣象?
龔正: 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既要謀定而動,更要迅速行動。我們將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傳遞出上海“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的信心決心。
具體而言,抓開局工作,上海要持續增強“四個力”:
向強化科技創新要動力。上海將積極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持續加強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攻關,推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規模倍增。
目前,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已形成基本框架,去年全社會研發支出占GDP的比重達到4.1%。下一步,上海將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圍繞生物醫藥與腦科學、人工智能等領域加快國家實驗室建設。在強化原始創新的同時,上海還積極推動機制創新。比如,上海集聚了期智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究機構。這些機構無行政級別、無事業編制、無事業經費,不與高校爭名、不與企業爭利,架起科研成果轉化的橋梁。
向擴大國內需求要潛力。作為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上海將以“五五購物節”等重大活動引領消費持續復蘇,大力發展線上消費、體驗消費等新型消費,不斷做強首發經濟、品牌經濟、免退稅經濟。
向做優“五型經濟”要實力。創新型經濟、服務型經濟、開放型經濟、總部型經濟、流量型經濟是上海的長板、優勢,上海將努力把長板拉得更長,優勢做得更優。
向深化改革開放要活力。上海將在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上率先試、出經驗,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謀布局:做強“節點”“鏈接” 優化空間格局
記者:胸懷大局、服務全局,新發展格局下上海如何布局?
龔正: 去年年底的上海市委全會提出,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上海要努力打造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
做強“中心節點”,主要是賦能,上海要助力國民經濟循環更加暢通。做強“戰略鏈接”,關鍵是能量交換,上海要實現要素鏈接、產能鏈接、市場鏈接、規則鏈接,形成獨具優勢的戰略通道。
——推動長三角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2021年,上海將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抓住高質量、一體化兩個關鍵,做好對外、對內開放兩篇大文章,推動長三角積極探索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路徑。
——優化市域空間格局。面向“十四五”,上海將加快形成“中心輻射、兩翼齊飛、新城發力、南北轉型”的空間新格局。其中,上海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南匯五個新城,將打造成獨立的綜合性節點城市。
新城建設,某種程度上是“打到外線去、開辟新戰場”。五大新城不是過去的衛星城、郊區新城,而是要按照產城融合、功能完備、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的要求,突破土地、人口瓶頸,成為上海未來發展新的戰略支點。
——完善經濟發展格局。比如在“五型經濟”方面,上海將量身定制一批扶持政策,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頭部企業,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五型經濟”集聚區。
此外,上海還將促進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在城鄉之間雙向流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促轉型:打造數字“底座” 激發“細胞”活力
記者:上海市委全會提出“城市數字化轉型”,2021年如何破題?
龔正:在最近的寒潮天氣中,上海城市運行“一網統管”迅速調整到“應戰”狀態。從路面結冰、水管爆裂,到居家養老、社會救助,“一網統管”24小時監測各類“體征”數據,默默守護城市溫度。
對上海來說,數字化轉型是事關全局、事關長遠的重大戰略。要通過打造城市數字“底座”,激發城市生命體每個“細胞”的活力。未來,上海將持續推進經濟數字化、生活數字化和治理數字化,建設“國際數字之都”。
經濟數字化形成新供給。當前,上海正在大力建設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數字產業集群,推動要素重構形成經濟發展“新模式”。為此,2020年上海推出48個新基建重大項目,總投資2700億元,當年完成700億元,今年將以更大力度推進。
生活數字化滿足新需求。建設面向人人的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庫,提升互聯網醫院、智慧養老等服務能力,推動博物館、美術館等智慧化升級——這樣的數字生活“新圖景”,已經來到很多上海市民身邊。
推動數字化轉型的同時,我們還要做好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的智能技術無障礙服務,避免“數字鴻溝”、實現“數字包容”。
治理數字化優化新環境。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立足高效辦成一件事,日均辦事近12萬件。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立足高效處置一件事,在防汛防臺、交通管理、公共衛生方面開發了多個應用場景——“兩張網”建設,為上海城市治理“新范式”打下了基礎。
惠民生:宜居安居放在首位 最好資源留給人民
記者:把“人民城市”建設推向縱深,2021年上海有哪些新的思路和舉措?
龔正:抓民生也是抓發展。建設人民城市,上海把百姓的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新的一年,上海把惠民生與抓發展一道,作為“十四五”開局的先手棋。
民生保障網更牢:2021年上海高校應屆畢業生數量將再創新高,首次突破20萬人。為此,上海將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新增就業崗位50萬個以上。解決人才居住問題,全年形成租賃房供應5.3萬套。
生活煩心事更少:去年,上海在“老小舊遠”基礎上確定16項民生工程。今年上班第一天,又召開民心工程現場推進會,做出全面部署。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改善居住環境是繞不開的話題。去年上海完成舊改75萬平方米,是計劃目標55萬平方米的1.36倍。今年計劃再完成70萬平方米,這樣上海原定的“十四五”舊改任務,有望提前到本屆政府任內完成。
家門口服務更優:評判生活品質,群眾最先想到的是家門口。浦東的“家門口”、徐匯的“鄰里匯”、楊浦的“睦鄰中心”——上海各區在家門口的“小空間”做好民生服務的“大文章”,完善15分鐘社區生活圈,嵌入更多養老、托育、衛生等服務。希望通過點滴改善,讓群眾家門口有更足的煙火氣、更濃的生活味、更強的幸福感。
“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人人都能有序參與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質生活、人人都能切實感受溫度、人人都能擁有歸屬認同”——以“人民城市”理念為指引,上海將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