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2021-01-28 10:33:01
過去一段時間里,疫情在全球蔓延被一些人當作反對經濟全球化的借口,但事實是:想要控制疫情依然有賴于全球化。正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在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上特別致辭中所說,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需要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利用疫情搞‘去全球化’、搞封閉脫鉤,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早在四年前,習近平在首次達沃斯演講時就明確指出,經濟全球化確實帶來了新問題,但不能就此把經濟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讓它更好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四年時間一晃而過,這一論斷已被大量事實所驗證。
特別是新冠疫情發生后,人們看到,疫苗研發需要全球科學家的合作,疫苗分運需要觸及世界各地的物流網絡,全球經濟復蘇要依靠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恢復……全球化不可逆已經是國際共識。
當前,面對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帶來的新挑戰,世界需要什么樣的全球化引起新的探討。“克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展鴻溝,共同推動各國發展繁榮”——習近平在此次致辭中作出的論斷,為此提供了中國答案。
世界經濟論壇日前發布的《2021年全球風險報告》顯示,疫情不僅奪去了數百萬人的生命,還加劇了全球貧富差距和社會分化?!都~約時報》撰文稱,疫苗問世讓人們看到了疫情結束的希望,并將世界經濟從大衰退以來最嚴重的災難中解救出來,但一些發展中國家卻有被“甩在身后”的危險。
顯然,更加開放包容的全球化,是當今世界所需。它能夠幫助彌合南北差距,讓更多發展中國家加入到全球經濟網絡中,獲得更多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它能夠幫助更多人面對類似當下的公共衛生挑戰時,不因為貧窮而失去醫療和崗位……
作為堅定支持經濟全球化的大國,中國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面對疫情,中國迄今已向150多個國家和13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為有需要的國家派出36個醫療專家組,積極支持并參與疫苗國際合作。在此次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致辭中,習近平再次重申,“要加強疫苗研發、生產、分配合作,讓疫苗真正成為各國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產品。”土耳其亞太研究中心主任塞爾丘克·喬拉克奧評價說,“習近平指出了一條更加積極的、更有希望的道路,來克服我們過去一年遭受疫情時面臨的所有這些困難。”
面對發展的不均衡,中國始終堅定實施對外開放政策,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順暢穩定。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在推動各國共同發展。2020年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對全球意義重大。南非貿工部負責對華事務的官員賈布說,中國經濟增長將為世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復蘇帶來積極影響。
面對未來,中方不僅強調繼續推進商品和要素流動性開放,還將開放不斷提升至“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的更高水平。這將有助于發揮中國超大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為各國合作提供更多機遇,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注入更多動力。
當然,構建更加開放包容的全球化,不能只靠部分國家的努力,而是需要全球達成共識,不搞歧視性、排他性標準、規則、體系,不搞割裂貿易、投資、技術的高墻壁壘。特別是要“為發展中國家發展提供必要支持,保障發展中國家正當發展權益,促進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
只有這樣的全球化,才能讓更多人受益,共享發展成果。正如習近平所說,“人類面臨的所有全球性問題,任何一國想單打獨斗都無法解決,必須開展全球行動、全球應對、全球合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