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2021-03-26 09:19:03
原標題:理上網來|山東制造如何“脫胎換骨”?關鍵是做好這件事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
3月10日,山東省政府新聞發布會提出,利用數字技術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賦能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智慧農業、數字服務,實現實體經濟與數字技術的融合發展。
山東是制造業大省,制造業是山東經濟的一個固有優勢,與此同時,山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任務也十分繁重。因此,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并以數字化改造提升制造業,打造形成數字經濟時代的制造業新優勢,進而充分發揮兩大優勢的疊加效應、聚合效應、倍增效應,對于山東發展至關重要。
由下而上、由外及內,推進數字技術與制造業全面融合
數字經濟為何重要?
數字經濟是全社會的數字化活動的經濟總和,代表著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新興經濟形態,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深度融合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已成為引領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催化劑”和“加速器”。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制造業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為數字經濟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
當前,我國數字技術與制造業融合已呈現出明顯的“由下而上”“由外及內”的路徑規律,即從下游消費品行業沿產業鏈向上游裝備、原材料等行業延伸,從營銷、服務等外圍環節向研發、制造、加工等內部延展。
山東作為制造業大省,數字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的態勢發展迅速,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
工業領域中超過85.5%的企業跨過了起步階段,43.5%的企業進入了綜合集成的深化階段和創新突破的高級階段;
制造業企業數字化基礎能力穩步提升,設備數字化率持續提高,生產設備數控化率達到54.2%;
工業互聯網發展迅速,制造業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領先制造企業積極利用5G建設改造企業內網,已經覆蓋飛機、汽車、電子、機械、軌道交通、化工等多個重點領域,特別是5G+工業互聯網,聚合了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從安防、物流等生產外圍環節,向仿真、控制、質檢等生產內部環節深層次延伸,有力推動制造業從單點、局部的信息技術應用向全面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轉變。
破解底層技術不足、企業業務重構難度大、標準話語權不夠等難題
目前,山東制造業在數字化進程中,仍面臨一些突出問題。
我省工業門類齊全、企業眾多,但從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指數等關鍵指標看,我省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為82.3%、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為55.7%,低于江蘇、浙江等先進省份,原因何在?
部分企業融合發展的意識不強。一些企業過多關注生產過程的穩定性,對數字化升級改造顧慮較多,依然存在重硬件輕軟件、重制造輕服務、重規模輕質量的觀念,企業間及內部部門間缺乏數據互通的有效機制,數據價值難以有效挖掘利用。
企業業務重構難度大。很多制造業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由于源端和目標端硬件存在差異,源端使用了多種數據庫、中間件、操作系統和應用,架構和應用之間的耦合度錯綜復雜,導致遷移方案和實施難度大。
以山東華凌電纜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近年來先后部署企業ERP自動化系統、產品報價系統和生產數據采集終端,但三套系統之間數據無法打通,企業的數字化整合存在較大困難。
大量中小企業數字化基礎薄弱。企業數字化升級和智能制造轉型,不僅包括軟件的建設和改造,還包括硬件傳感器、云服務平臺和智能控制等,是一個系統工程,但很多企業連硬件也達不到智能化的標準。
如我省很多企業的電表不是智能電表,機床不是數控機床,要實現轉型升級需要更新大量設備或增加設備模塊,這無疑會給企業增加巨大開支。
專業技能人才及跨界人才缺乏。傳統制造轉型為智能制造,需要既熟悉企業內部業務、也熟悉信息技術的跨界人才。但大多數人才分布在傳統的產品研發和運營領域,深入掌握工業大數據采集與分析、先進制造流程及工藝優化、數字化戰略管理、制造業全生命周期數據挖掘等領域專業技能人才的總量遠遠不夠。
同時,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也嚴重缺乏深入了解傳統制造業運作流程與關鍵環節,能夠在細分垂直領域深度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進行改造的跨界人才。
融合發展環境依然存在短板。信息技術方面,存在產業上游原創理論缺乏、底層技術不足等問題,且面向制造業升級的智能機器人、智能機床太少。
智能制造標準方面,目前我國共有28項智能制造國家標準獲批立項,與智能制造基礎共性和關鍵技術國家標準體系整體數量相比仍然偏少,同時參與國際標準體系制定不夠,與發達國家合作不多。
基礎設施方面,企業數字轉型依托的5G、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正處于整體布局階段,數字經濟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更多停留在典型、示范、部分制造環節或者部分制造領域。
進一步推廣“企業上云”,加強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構建融合發展最優生態
打造山東發展的雙重優勢,推進山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必須牢牢把握數字化帶來的歷史機遇,立足做大做強制造業,將融合發展作為推動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戰略支點,全面提升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水平。
聚焦制度建設,提高融合發展政策供給。要加強頂層設計,構建數字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政策制度體系。
盡快出臺《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行動計劃》《關于工業大數據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把中央的指導意見變成推動我省數字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實招硬招。應對《數字山東發展規劃(2018-2022年)》進行中期修訂,提出更加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政策措施。
財稅扶持方面,我省首創“云服務券”補貼制度,累計發放補貼超過1.4億元,帶動上云用云企業22.6萬家,要在總結“企業上云”政策實施效果的基礎上,盡快拿出新的扶持政策,設立加快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專項扶持資金,引導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聚焦標準體系建設,提升智能制造話語權。建議相關部門和領軍企業積極爭取國家標準的立項任務,緊緊圍繞基礎標準領域、關鍵技術標準領域和行業應用標準領域等開展研究,努力培育本土智能制造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
積極創造條件參與全球智能制造標準制定,與發達國家開展對接合作,不斷提升在全球范圍內的參與權和話語權。
聚焦“新基建”,為融合發展提供基礎支撐。應在5G產業、“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持續開展試點示范項目建設,加強標桿示范引領。
加快5G基站建設進度,支持5G與工業、醫療、教育、車聯網等垂直行業的融合發展,縱深推進各類垂直應用,構建產業融合創新發展的優良生態。
重點加強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大力支持海爾、浪潮兩個國家級“雙跨”平臺發展,推動與行業鏈主企業共建子平臺,迅速擴大規模、提升實力。加大財政資金引導力度,加快推動工業設備上云,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堅實動力。
聚焦中小企業建設,提升生產設備智能化水平。加大對中小企業技改的財政投入力度,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鼓勵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引進先進適用技術、工藝和設備,改造傳統工藝,優化生產流程。
建設完善中小企業數字化服務平臺,推廣適合中小企業需求的數字化產品和服務,支持中小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提高效率和效益。圍繞重點行業篩選一批智能制造企業,總結經驗、倡樹標桿,讓企業切實看到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效益,助推中小企業踏出設備升級的關鍵一步。
聚焦人才隊伍建設,為融合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及時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海外數字領域優秀高端人才回國,加快引進數字經濟重點領域跨界人才。推動職業培訓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加強人工智能、數字技術與制造業結合的專業設置,支持職業院校與企業共建實訓基地,培養“數字化”新藍領。
鼓勵高等院校注重數字領域學術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化的跨界人才教育培訓體系,打造“數字經濟”人才高地。
[作者:趙麗娜,單位: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