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2021年中國經濟平穩收官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作者:

2022-01-24 09:17:01

原標題:2021年中國經濟平穩收官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2021年中國經濟平穩收官

文/鐘正生 張璐

發于2022.1.24總第1030期《中國新聞周刊》

2022年1月17日,中國經濟2021年的成績單出爐。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1年中國GDP同比增長8.1%,分季度看,一季度至四季度GDP同比分別增長18.3%、7.9%、4.9%、4.0%。2021年消費、投資、凈出口分別拉動經濟增長5.3個、1.1個、1.7個百分點。

新冠疫情以來,2020年、2021年中國GDP的兩年平均增速為5.1%,各季度的兩年平均增速分別為5.0%、5.5%、4.9%和5.2%。總體上,兩年來,中國經濟減速主要還是受到最終消費支出的拖累,而外需發揮了正向拉動作用。

相比疫情前2019年中國經濟6%的增長,在增長放緩的同時,疫情后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特征突出:傳統穩增長動能——房地產和基建增速落后于疫情前水平;與綠色轉型相聯系的高耗能產業成為拖累,而裝備制造類和高技術類行業獲得了比疫情前更強的增長動能;疫情催生的線上類消費與疫情限制的線下類消費呈兩極分化。

面向2022年,盡管更好地平衡經濟增長和綠色轉型、大宗商品價格回調改善中下游利潤,對2022年中國經濟企穩提供支撐。但需求端除制造業投資外,對經濟復蘇的制約愈發明顯,需要貨幣、財政、產業政策多措并舉,避免經濟進入“總需求收縮——居民消費能力下滑、企業投資意愿下降——需求進一步收縮”的下滑慣性之中。

四季度中國經濟有所好轉

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GDP季調環比增速從第三季度的0.7%升至1.6%,從兩年平均增速看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從三季度的4.9%回升到5.2%,顯示經濟較三季度有所好轉。這主要得益于“能耗雙控”政策在執行上被糾偏。

10月碳達峰、碳中和頂層設計文件發布,并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使得上游工業原材料生產約束得以放松,中下游工業則從過高原材料價格的回落中受益,四季度連續三個月的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增速回升。

與此同時,逆周期調節政策也在加快和加碼。地方政府專項債加速發行,以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以及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央行旋即采取全面降準工具提振需求,就是逆周期政策加力的兩個典型例子。

具體來看,四季度,凈出口對GDP的拉動保持在1%,外需對中國經濟的支撐較為穩定。尤其是,奧密克戎病毒株的橫空問世打亂了部分海外經濟體復工復產的步伐,使中國出口的較高景氣仍在延續。

而四季度投資對GDP的拉動進一步下滑至-0.5%,為2015年以來次低(最低是2020年一季度)。這其中,除了制造業投資的表現相對較好外,在“缺資金”和“缺項目”雙重約束下基建投資依然低迷,而房地產投資更是在多重沖擊下陷入深度調整。

此外,四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GDP的拉動回落至3.4%,消費增長仍然沒有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的放緩、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以及家庭部門杠桿率的攀升,均令居民的預防性儲蓄傾向高漲,如何提振消費成為一項中長期挑戰。

房地產投資和基建投資  

均不及疫情前水平

2021年各項經濟指標普遍在2020年的低基礎上進一步修復,只有房地產投資和基建投資是兩個例外。

兩年平均增速超過疫情之前水平的分別是:工業增加值(尤其是高技術產業)、出口交貨值、制造業投資。2021年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兩年平均增長6.1%,小幅高于2019年的5.7%。其中,2021年高技術產業增長18.2%,裝備制造業增長12.9%,兩年平均增速均已顯著超過疫情之前。

2021年制造業投資在固定資產投資中可謂“一枝獨秀”。當年,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3.5%,相比2020年的-2.2%大幅加速;兩年平均增速5.4%,也比2019年的3.1%顯著回升。制造業投資得益于出口的持續高景氣,以及貨幣政策對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的針對性支持。此外,新一輪產能周期的啟動也對制造業投資提供了根本動能。

回顧2006年以來的幾輪制造業上市企業資本開支周期,每輪周期中資本開支同比處于高位的時間均在兩年左右,而在此期間制造業投資增速通常能夠穩中有升。本輪資本開支周期于2021年一季度開始到達高位,參照前期經驗,資本開支周期對制造業投資的驅動有望貫穿2022年。而大宗商品價格回調,亦有助于釋放制造業企業的投資需求。

2021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4.4%,2020年為7%;兩年平均增速5.7%,比2019年的9.9%大幅下滑。自2021年6月以來,該指標持續下滑,恒大事件是個導火索,而房地產融資“三條紅線”、房地產貸款“兩個上限”、土地供應“兩集中”管理體系的政策疊加影響,是其根本原因。

2021年12月,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當月同比再度全線下挫,包括10月~11月曾連續恢復的個人按揭貸款和自籌資金;房地產銷售當月同比的兩年平均值已連續第五個月負增長,70大中城市新建商品房價格已連續四個月負增長;房屋新開工面積的兩年平均增速再降至-14.4%,去年四季度以來負增長的規模較此前進一步拉大。

可見,房地產市場“鈍刀割肉”式的調整仍在進行中。無疑,這對于2022年房地產投資的平穩增長構成很大挑戰。不過,也不宜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前景簡單地線性外推,隨著政策調整更加明確和細化,房地產投資的底部有望漸行漸近。

2021年基建投資同比增長0.2%,2020年為3.4%;兩年平均增速1.8%,比2019年的3.3%回落。疫情以來,基建投資在電力熱力、倉儲、管道、航空、水上運輸、水利管理業上加快增長,分別體現綠色轉型、補短板和重大工程項目建設的進展;而在公共設施管理、道路運輸、生態環境保護、燃氣和水的生產供應業方面,投資明顯減速,顯示傳統基建的發展開始減速,并成為影響基建投資走向的主導力量。

這一新基建與老基建之間力度消長,或者說“青黃不接”的問題需要更多重視。新冠疫情以來,中國基建投資明顯向新基建傾斜,帶動電力熱力、倉儲、管道、航空、水上運輸、水利管理等領域投資增速比疫情前加速,但老基建的核心領域——公共設施管理(占2017年基建投資的39.4%)和道路運輸業(占比23.3%)的明顯減速,才是近兩年基建投資持續低迷的關鍵。

究其根本,還是在于地方政府專項債對于項目能夠收益自求平衡的要求,已與老基建的匹配度較低。而對于專項債監管的要求,從2021年9月財政部與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的《關于申報2022年新增專項債券項目資金需求的通知》來看,并未發生變化。因此,預計2022年圍繞新基建、重大項目、保障房的投資將會加速增長,一季度由于資金供給錯位原因,基建投資增速有望抬升,但不宜高估其持續性和幅度。

2022年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與挑戰

預計2022年全年中國實際GDP同比增速為5.3%,四個季度的同比增速分別為5.2%、4.8%、5.7%和5.3%。中國經濟將在堅持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保持運行在合理區間。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海外經濟整體仍處于從疫情走向復蘇的階段,其開放經濟的節奏、經濟復蘇的節奏、政策正常化的節奏,均可能進一步提速。這將使海外經濟和政策對中國的外溢效應產生一系列新變化,突出表現為“三個錯位”:在疫情防控上出現“開放差”,在經濟增長上出現“周期差”,在貨幣政策上呈現“松緊差”。

首先,新冠疫情的演化還存在高度不確定性,能不能從“動態清零”轉向“流感化”處理,中國最優的策略還是等待發達國家“先行先試”。而病毒變異的方向是傳播能力越來越強,這就會導致中國防疫的經濟成本進一步提升,與海外經濟體之間產生“開放差”,需要更好處理穩增長與控疫情之間的關系。

其次,2022年中美經濟復蘇周期出現錯位。IMF最新預測2022年中國經濟增速為5.6%,略低于2020年1月疫情前預測的5.8%;但同期美國經濟增速達5.2%,顯著高于疫情前2%左右的“正常”水平。原因可能在于:美國政府的貨幣和財政刺激不僅較快彌補了疫情對美國經濟的沖擊,也可能提升了美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

需要注意,2022年中國出口靚麗表現的延續或將面臨挑戰。2022年一季度,海外新冠疫情蔓延仍有利于中國出口高景氣的保持。但全年來看,仍需密切關注中國出口景氣衰退的風險。除了美國經濟外溢效應的弱化,目前還觀察到三個方面的不利跡象:新冠疫情下嚴重的供應鏈瓶頸問題,使得發達國家更加重視自身供應鏈的穩定問題,“逆全球化”的進程或有提速;2021年7~9月份,中國出口市場份額優勢已顯著收窄,全球已愈發適應了與疫情共存,生產能力已有顯著修復的跡象;扣除價格因素,2021年7月以來,中國出口量增長已顯著下滑,出口增速中約有一半是價格因素貢獻的。即便不考慮價格因素將隨著大宗商品價格見頂而減弱,出口對中國經濟的拉動效果也已出現減弱跡象。

再次,本輪美聯儲緊縮周期帶來了新的挑戰與風險。2022年,中美復蘇周期錯位決定了貨幣政策錯位:美國趨緊、中國趨松。但中國貨幣政策仍有空間“以我為主”地支持國內穩增長。一方面,目前的中美利差仍能提供足夠的“護城河”;另一方面,人民幣匯率可以更有彈性。未來若人民幣在美元階段性走強時“順勢”貶值,既可以釋放國內流動性寬松的壓力,也可以對沖中國出口景氣下行的風險,還有益于釋放“穩增長”的政策信號繼而穩定市場預期,起到“一石三鳥”的效果。

“三個錯位”之外,居民消費恢復將面臨中長期挑戰。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償債負擔繼續壓制居民消費能力;二是2022年可能同時出現穩就業壓力上升和退休潮來臨,拖累邊際消費傾向;三是2021年12月至今國內多地出現本土局部疫情,2022年國內疫情仍有多點散發的可能。

此外,當前,民營企業短板突出,從增收不增利向需求下滑過渡,預期仍在惡化。隨著大宗商品價格回落,2021年民營企業“增收不增利”問題將得到緩解,但2022年終端需求孱弱成為民企的主要壓力來源,民營企業經營預期呈現惡化。從制造業PMI來看,2021年12月小型制造業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下挫至47.9,降至榮枯線以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企業家信心指數也表現出類似的情形。

應對以上風險挑戰,2022年中國經濟行穩致遠,需要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上有所作為,避免經濟進入“總需求收縮——居民消費能力下滑、企業投資意愿下降——需求進一步收縮”的下滑慣性之中。前期出臺的收縮性政策也需要適度調整,著眼于穩經濟的發展大局,新老經濟須實現平穩過渡,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也應當并重。

(鐘正生為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所所長,張璐為平安證券研究所資深宏觀分析師)

《中國新聞周刊》2022年第4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責任編輯:楊凡、崔中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香港事務不容外部勢力干預

香港事務不容外部勢力干預。歐洲議會近日通過所謂涉港決議,對香港的法治、自由和人權狀況橫加指責。在香港由亂轉治、由治及興的今天,歐洲...[詳細]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2-01-24

銀保監會對差異化監管提具體要求 規范銀行保險機構關聯交易

銀保監會對差異化監管提出三方面具體要求——。規范銀行保險機構關聯交易。近日,銀保監會印發《銀行保險機構關聯交易管理辦法》[詳細]
經濟日報 2022-01-24

多地調整公積金貸款政策 商貸放款速度加快

多地調整公積金貸款政策,北京商貸放款周期縮短至一個月內。近日,北海、四川自貢等地發布公積金貸款新政,明確放寬公積金貸款要求。中國證...[詳細]
中國證券報 2022-01-24

河南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例 在安陽市

中新網1月24日電據河南發布微信公眾號消息,1月23日0—24時,河南省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例;新增境外輸入無癥狀感染者1例;無新增疑似病例;2...[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2-01-24

新疆伊犁州霍爾果斯市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2例

中新網1月24日電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消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生健康委最新通報,1月23日0時至24時,新疆維吾爾...[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2-01-24

河北新增本土確診病例3例 均為北京豐臺區返鄉人員

中新網1月24日電據河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網站消息,2022年1月23日0—24時,河北省新增本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3例,無新增本土無癥狀感...[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2-01-24

北京大興安定鎮對重點村開展全員核酸檢測

中新網1月24日電據北京大興區官方微博消息,1月23日,北京市大興區安定鎮接報后辛房村1人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安定鎮立即啟動應急響應,第...[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2-01-24

北京兩大機場設立24小時核酸檢測點 無需提前預約

兩大機場設立24小時核酸檢測點。本報訊2022年春運的大幕已經拉開。記者從首都機場及大興機場了解到,機場方面制定了疫情防控和春運保障的工...[詳細]
北京日報 2022-01-24

“躺在床上的時光被長護險照亮”

修訂版廣州長護險實施一年,越來越多參保老人和家屬受益。新修訂的《廣州市長期護理保險試行辦法》正式實施一年來,廣州長護險在前期試點的...[詳細]
廣州日報 2022-01-24

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北京:這些人員請立即主動報告

北京市衛健委提醒 全市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要堅持從嚴從快從緊,快速開展病例調查、風險人員及物品排查,人物同溯、同防、同查、同管,...[詳細]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2-01-24

疫情管控區老人病危 醫生“操”心5小時搶救

珠海成功實施全國首例二級防護下ECMO支持的TAVR手術。疫情管控區老人病危醫生“操”心5小時搶救。我是華發商城社區醫院的醫生,我這里有個...[詳細]
廣州日報 2022-01-24

中東部地區有大范圍雨雪天氣 局地有大暴雪、凍雨

中新網1月24日電據中央氣象臺網站消息,昨日8時至今日6時,甘肅東部、陜西、山西中南部、河北南部、河南、湖北北部、安徽北部等地出現小雪...[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2-01-24

北京新增6例本土確診病例、2例本土無癥狀感染者

中新網1月24日電據健康北京微信公眾號消息,1月23日0時至24時,北京市新增6例本土確診病例(含1例1月21日診斷的無癥狀感染者轉確診病例,確...[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2-01-24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