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4-12-27 15:18:12
就業是民生之本,收入之源。穩就業,根本的是要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還要支持企業穩崗擴崗,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兜牢困難群體就業底線,以高質量充分就業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分年齡組失業率數據顯示,2024年11月份,全國城鎮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歲勞動力失業率為16.1%,較上月下降1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下降,為7月份以來最低。不包含在校生的25—29歲勞動力失業率下降0.1個百分點至6.7%,30—59歲勞動力失業率則持平于10月的3.8%。青年群體就業壓力仍處高位但有所緩解,穩就業還需付出更多努力。
今年以來,隨著經濟增長特別是勞動密集度高的服務業持續恢復,加上就業優先政策發力顯效,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就業形勢總體保持穩定。1月份至11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1個百分點;截至10月末,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達1132萬人。當前,受人口結構與經濟結構深度調整影響,我國勞動力供需兩側出現較大變化,就業總量壓力依然不減,就業難、招工難并存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重點群體就業壓力較大。
就業是民生之本,收入之源。調查顯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七成、脫貧家庭純收入的八成,都來自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注重目標引領,著力實現增長穩、就業穩和物價合理回升的優化組合”。實現這一政策目標,需要把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擺在更突出位置。
穩就業,經濟發展是根本。經濟增長是穩定和擴大就業的基礎,在勞動生產率保持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如果經濟體量擴大,帶動的就業會相應增多。當前,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經濟運行出現分化,重點領域風險隱患仍然較多,新舊動能轉換存在陣痛……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這些困難挑戰,都會不同程度向就業領域傳導。要通過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把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積極推動就業政策與財政、貨幣等宏觀政策協同發力,提高發展的就業帶動力。
穩就業的關鍵在于穩崗位。一方面,要加強對就業容量大的民營經濟、中小微企業等各類經營主體的支持,統籌用好稅費減免、就業補貼、穩崗返還等政策,支持企業穩崗擴崗。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數字經濟、銀發經濟、綠色經濟等就業新增長點,推動重大政策、重大項目、重大生產力布局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使高質量發展的過程成為就業提質擴容的過程。著力營造公平就業的良好環境,有效治理就業歧視、欠薪欠保、違法裁員等亂象,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
穩住重點就業人群,就穩住了就業基本盤。從數據來看,11月份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歲、25—29歲勞動力失業率雖有所回落,但仍高于總體失業率和其他年齡段人群。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每年均超千萬,2025年預計將達1222萬人,就業形勢依然嚴峻。要堅持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作為重中之重,開發更多有利于發揮所學所長的就業崗位,鼓勵青年投身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創業,推動公共就業服務更多向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群體傾斜,兜牢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殘疾等困難畢業生群體就業底線。我國有近3億農民工,要通過深化勞務協作、培育勞務品牌引導有序外出務工,同時,結合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和鄉村全面振興,著力提升縣域就業容量,拓寬就近就業渠道,防止因失業導致規模性返貧。
我國是人口大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穩增長、穩就業的壓力始終存在。就業穩則人心安,就業穩則信心足。面對“千難萬難”,要用盡“千方百計”,以高質量充分就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熊麗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符仲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