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廣網
2025-04-02 10:47:04
剛剛過去的3月,全國各地共舉辦了約90場不同級別的馬拉松比賽,參賽選手破百萬人次;短短三天的F1中國大獎賽,上海國際賽車場迎來22萬人次觀賽客流,預計可為當地帶來收益超50億元……隨著全國多地體育賽事人氣高漲,賽事經濟不僅充分激活上下游全產業鏈,更跨界聯動文博、餐飲、酒店住宿、商超、娛樂、會展等多業態,發揮著流量入口和消費引擎的重要作用。
所謂“賽事經濟”,就是充分抓住體育比賽的賽前、賽中、賽后三個階段,為前來參賽或觀賽者提供豐富的消費供給、創新消費場景,“寓賽于節”,使體育賽事帶來的客流消費潛力充分釋放。從賽事的籌辦、組織,到貫穿始終的賽事傳播,再到賽后的衍生開發,體育比賽項目上下游形成一條完整產業鏈,可為當地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并提供大量就業增收機會。
2025武漢體育消費展,展示潮流體育品牌、體育科技、汽車展以及電競賽等活動
從觀賽到體驗,“賽事+文旅”正在重構全鏈條消費場景。譬如,貴州銅仁梵凈山馬拉松以山水為賽道背景,賽道旁展示苗銀服飾,補給站提供本地特色美食,將競技與非遺展示相結合,賽后游客留存率有顯著提升。被稱為“最美賽道”的武漢馬拉松,今年專設了20多處櫻花打卡點位,以湖北省博物館的玉器漆器文物為靈感設計的獎牌也讓參賽者切身感受荊楚文化,吸引大家從“參加一場賽”到“玩遍一座城”。武漢還同時推出體育消費展等系列活動,發放千萬元體育消費券,努力推動體育服飾裝備、體育培訓乃至大健康行業蓬勃發展。
除了上下游產業鏈的延伸拓展,體育賽事還可以橫向跨界,聯動看似不相干的產業迅速升溫。以F1中國大獎賽為例,我國F1“粉絲”數量已經突破2億人,其中半數為女性,年輕化、高學歷、高收入群體正成為觀賽主力。當地推出的嘉年華衍生品,除了傳統文創周邊外,更有針對女性車迷的櫻花主題隊服、碳纖維首飾、賽車元素彩妝等,銷售火爆,首日即告罄。眾多賽車體驗項目,包括打卡F1模擬器和換胎體驗、車手面對面、車手巡游等活動,均吸引很多觀眾前來深度參與。F1賽場外同步舉行的上海汽車文化節,汽車博物館、試車場、后備廂集市等眾多文旅體商聯動活動和消費新場景,讓車迷們流連忘返。三天賽程共吸引超22萬人次觀眾到現場觀賽,直接帶動當地會展服務、廣告傳媒、餐飲住宿、免稅店甚至汽車等消費,大型體育賽事對地方經濟的積極影響不言而喻。
F1中國大獎賽前夕,上海汽車文化節的“格子旗嘉年華”活動在外灘舉行
在各大賽事順利舉辦的背后,我們看到的是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賦能支撐。去年曾人工驅雨的“漢馬”今年直接來了個人工降雨控溫,無人機、機器狗上崗協助保障賽事。F1賽道轟鳴間,500TB的數據被即時采集、存儲、傳輸,相當于每天處理20萬部高清電影;北外灘“第二現場”通過5G+8K技術,實現與墨爾本賽道的毫秒級直播互動;而模擬器挑戰賽則讓普通觀眾也能切身體驗到時速265千米切過彎道時的重力壓迫……“賽事+文旅”本質上都是服務業,以“賽事經濟”加速度拉動消費的同時,我們更要把好事辦好,不僅讓賽事成為大眾樂于參與的活動,更要優化賽事活動的消費鏈條和服務保障。
從馬拉松熱到F1中國大獎賽,從“村BA”到亞冬會,“賽事+文旅”的融合模式在多地已取得不少成功經驗。期待更多地方取長補短、因地制宜,堅持以人為本,在“場景”上動腦筋、在“體驗”上做文章,將賽場熱度延伸至市井、商街、景區,把紅紅火火的賽事流量轉化為居民和游客滿滿的獲得感。(央廣網評論員 姜葳)
編輯:丁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