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聲在線
2019-06-04 07:46:06
龍華山下親人來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見習記者 歐陽倩
初夏,幾場細雨輕灑,龍華山變得更清秀,山野披綠,羊兒撒歡。
龍華山位于長沙市北部,巍峨的身軀,既是瀏陽市、長沙縣、平江縣3個地區的分割線,也是當地發展的“屏障”。
大山與村民無言相依。幾畝農田,滿山青綠,守住了鄉愁,但也“鎖”住了貧寂。
龍華山下的瀏陽市新光村,由原龍華村和新光村合并,是省級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16戶。
2014年起,新光村陸續迎來了親人:來自長沙市雨花區的68名黨員干部,先后對其開展幫扶。一支3人的隊伍脫產駐守,成為村里的“守護者”。如今,新光村116戶貧困戶,已有108戶“摘帽”。
搬出大山
交通閉塞、生活不便是造成貧困的主要根源。扶貧隊的首要任務,是帶領龍華山下的鄉親易地搬遷出來。
新址要方便生活,要有文娛設施,最好能在家門口就業……扶貧干部穿梭在田間地頭、屋舍村部,把鄉親對遷入地的期盼收集整理出來。再對接資源、爭取政策,扶貧工作隊來回奔走。
很快,新光村啟動搬遷。今年2月,24戶貧困戶住進了新家。
紅色外墻,寬敞的房間,門前屋后都是水泥路。離集鎮5分鐘,離學校10分鐘,這是貧困戶唐輝煌的新家。“以前我們最怕下雨。一是房屋漏水怕倒塌,二是接送小孩泥路難走。現在可睡個安穩覺了。”
新光村黨總支書記徐定介紹,在搬遷的同時,雨花區還啟動配套建設,2017年、2018年共投入240萬元,并爭取省市資金260萬元,完善了13.2公里村級道路建設,修建河壩和村民健康休閑通道等。
變身“股東”
新光村現僅8戶沒有脫貧。對已脫貧的,雨花區也秉持“不脫責任,不脫政策,不脫監管,不脫幫扶”。扶貧隊更遠的擔憂是:在全部摘帽、幫扶隊撤走后,村里如何避免返貧、維持收益的原動力?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產業扶貧至關重要。
扶貧隊在經過調研后把目光瞄準了蘆筍。在扶貧隊的建議下,去年6月,新光村成立仁心合作社,打造蘆筍種植基地。流轉土地、購買幼苗,前期投入均由雨花區政府、新光村負責。
4月初,1.1萬株幼苗種下,經過近2個月的生長,目前嫩嫩的枝條長到了20厘米。徐定指著大棚,給記者算了筆賬:“1畝地可產出1000多公斤,按12元的市場價計算,將帶來70萬元的銷售額。”目前,有64名貧困戶在合作社務工。
村民自己也擰成一股繩,抱團發展。大學生鄧林、鄧豪選擇回村創業,成立了林豪合作社,發展蔬菜基地;村民尋管財、李雪站成立仁德和合作社,流轉300畝土地發展油茶產業。不少貧困戶或以資金或以土地入股,當起了股東。不少貧困戶表示:跟著村里干,大家有信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