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7-04-26 17:38:04
齊魯網4月26日訊 4月25日下午,山東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少兒孔子書院特別邀請著名國學學者、創業導師解鵬作《“樂”是<論語>的核心思想》主題報告,山師附小本部執行校長潘恩群主持講學活動。
解鵬先生現任:濟南知道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濟南大學客座教授,教育部大學生創業培訓指導委員會專家,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專家委員會專家,山東省青春創業促進會首席創業導師,濟南市城市經濟研究會副會長,濟南市文物保護與收藏協會副會長、 山東人民廣播電臺和湖南人民廣播電臺特約評論員。在國學方面,他從1984年開始發表有關文章,三十多年來致力于國學的學習和研究,曾經參與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冊《中華經典詩文誦讀》的編寫,超星投巨資為解鵬先生拍攝獨有的《國學與創業》系列慕課,在山東師范大學開設《國學與創業》課程。
解鵬先從自己從小受的教育講起,“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和“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至苦寒來”這樣的詩句當然催人奮進,但是,同時讓人感受到的是,讀書和學習是一件苦差事,囊螢映雪,鑿壁偷光,頭懸梁,錐刺股等勵志故事更是不斷提醒我們“吃得苦中苦,可方為人上人”。難道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的儒家文化,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真的是這樣認為的嗎?這促使解鵬研讀《論語》,并且與其他學者交流,他在與好友著名作家、攝影家和足球評論家李恒昌先生交流時,提出“樂”是《論語》的核心思想。因為,《論語》開篇就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說、樂和不慍不都是講“樂”嗎?看來學習不是一件苦差事。更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樂之者”是最高境界。還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更是把“樂”推到一個新高度。一部《論語》出現“樂”達四十多處,當然并非都指快樂,有的是指音樂等。同時,解鵬還從孔子對老子的謙虛態度,對學生提出的“三思而后行”所說的“再,斯可矣”,對“以德報怨”提出的“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以及孔子在音樂、騎馬和射箭等方面的成就,分析孔子并非一個嚴肅、教條、迂腐、古板之人,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聲有色、有情有義之人。因此,解鵬認為,《論語》中的“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和“仁、義、禮、智、信”等是有層次的,“溫、良、恭、儉、讓”是個人層面,“忠、孝、廉、恥、勇”是群體層面的,“仁、義、禮、智、信”是社會層面的。但是這些都是手段和方法,“樂”才是目的和目標。針對學生的學習,解鵬結合《論語》提出樂學三境界:一、快樂學習;二、以學為樂;三、快樂人生。最后,解鵬不忘提醒同學們,他的觀點僅是一家之言,今后同學們可能會接觸到各種不同觀點,自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學們要多學習,多思考,多開悟。
一個小時的報告,五十名少兒孔子書院的學生一直認真聆聽,積極參與話題互動,他們覺得很有收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