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濰城區充分利用鄭板橋地方特色文化資源,深入挖掘鄭板橋政德思想的時代價值,政法干部不斷從鄭板橋的理想抱負和司法情懷中汲取營養,將學習成果應用到司法實踐,傳遞司法溫度。
彰顯技能,凝心聚力提升領導干部法治素養。從鄭板橋的判牘,即他在審理案件或者結案時,在原告者遞呈的狀紙上親筆批示審理和結案的結論性質文字中,既能領略其專業法律文書寫作水平及釋法說理技能,又能看到其適度詩意展示文采,恰到好處地拿捏分寸,這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能力,而領導干部工作水平和質量提高的源泉是不斷地學習和實踐。濰城區始終堅持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緊抓領導干部“關鍵少數”,通過印發《濰城區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制度》《領導干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學法清單》《濰城區政府常務會議學法計劃》《領導干部和第一責任人學法計劃表》等,全面推行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法、政府常務會議“第一議題”學法、單位干部和第一責任人會前學法、召開法治專題講座、法治素養集中測試、組織行政訴訟旁聽庭審、開展法治專題研討,推動領導干部學法制度化、常態化、精準化,構筑學法用法“新體系”。在學法內容方面,強化黨內法規學習,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實到位;強化憲法及其相關法律學習,引領帶動全社會形成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運用憲法的濃厚氛圍;強化學習與推動高質量發展相關的法律法規,切實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社會事務;強化學習與社會治理現代化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不斷提高依法執政能力和水平。
彰顯民本,深入弘揚法治為民的司法理念。鄭板橋年少的成長經歷,傳統文化的長期浸潤,使他的思想深烙民本主義的印跡,他強調“于民事則纖悉必周”,民為邦本,關心民瘼,體恤民情,愛民情結極強。在1746年調任山東濰縣時,作出膾炙人口的詩句:“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滿腔愛民如子情懷躍然紙上。濰城區司法局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扎實開展“法治為民辦實事”,切實做到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密切聯系群眾。成立企業合規法律服務中心,打造“1中心+7部室+N服務團”的工作模式,全區14家律所包靠服務500余家企業,建立并充實“律師來了”“律企同行”企業法務服務團隊,實施“法務賦能”工程,深度走訪對接企業200余家,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在完善村居法律顧問工作的基礎上,選育輻射力較強的“中心社區”,將優質法律服務資源向基層延伸,向中心平臺集中,點狀散布形成集聚吸引力,建成劉家園、曹家巷、倉南街等社區法律服務聯合平臺。創新開展“法治門診”活動,由“兩代表一委員”主任律師和“頭牌律師”組成專業團隊進駐社區,建成“星期五法律門診”品牌。推行“全周期、追蹤式、鏈條式”調解工作模式,高標準建成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和區調解中心,針對復雜疑難糾紛,啟動“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機制,僅23年各級各類調解組織調解案件6267件,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重新選聘53名法律顧問,培訓法律援助聯絡員272人,構筑了“橫到邊、縱到底”的網格化法律援助服務體系,共受理各類法律援助申請992件,為群眾挽回直接經濟損失400余萬元。
彰顯實效,不斷創新普法工作思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鄭板橋強烈的創新意識造就其詩書畫作與眾不同的新格調。在司法領域,他同樣義無反顧地推進機制創新,強調司法便民,簡化復雜的傳統程序,判案深入群眾一線,親歷田野調查。濰城區司法局主動迎合新時代人民群眾的法治訴求,創新普法產品供給,提升普法工作質效。依托“十笏園非遺空間”,廣泛吸納民間文化能人、非遺創承人和社會文藝團體,將鄭板橋法治文化知識融入小品、快板、朗誦、“三句半”等文藝作品,制作憲法面塑、法治剪紙、普法泥老虎、以案說典冰箱貼精致“普法周邊”;編印《鄭板橋法治鴻泥》《法治楹聯》,將法治思維引導與民俗文化、群眾性活動相融合,增強普法宣傳的娛樂性,提高群眾接納度。突出品牌效應,打造“‘城’邀學法”創意普法品牌,舉辦法治文化藝術節、法治電影展映月等有主題、有質量、有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活動;普法“向云端”要“流量”,創新打造“濰州律師、枝葉關情”品牌直播間,開啟“直播+”普法宣傳新模式,影響力在全國同類司法宣傳賬號中排名前八。利用大數據布局線下普法“微陣地”,建成“1個法治教育基地+2個法治公園+5條法治文化街+13個法治小廣場+54個中小學法治宣傳站+255個法治宣傳欄”普法集合群,切實發揮普法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