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文明網
2018-03-30 15:21:03
20世紀90年代,她曾因“大量讀寫·雙軌運行”教改實驗課題而享譽全國;2017年9月,她又因豐富多彩、有聲有色的校園文明建設,再奪“國字號”金牌——首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她,就是龍口市實驗小學。
龍口市實驗小學走出煙臺,沖出山東省,躋身全國文明行列實屬不易。這份光榮充分印證了這所有著35年歷史的學校的深厚底蘊和文明積淀。
錘煉教師乃立教之本
“教孩子五年,想孩子五十年”。這一句平實的話語,既是學校辦學理念的深刻呈現,更是對國家、對社會、對家長作出的鄭重承諾。“教育的使命,就是要培養面向未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校長王永平說。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著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實驗小學將加強黨員教師隊伍思想建設、打造一流師資隊伍作為夯實校園文明建設的根基,抓牢抓實。
每天,從教20多年的級部主任劉春俐從辦公樓大廳經過時,總會看到這句“修師德、樹師風、鑄師魂”的醒目標語。“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將正能量傳遞給每一名學生。”迂麗華說。學校每學年都下發學習資料,通過網上收看、典型宣講、師德征文、演講、評選“感動實小”人物等形式,引導廣大教師將職業道德規范落實到教育教學的每個細節中,讓教師感到受益匪淺。
讓李青春老師受用最多的便是學校2005年啟動的讀書工程,現今已堅持了13個年頭。多年來,在李老師的辦公桌和床頭,總是擺放著一本本書籍,她告訴記者,學校要求教師每學期必讀一本教育教學理論專著、一本與自己所教學科相關的理論著作、兩本文學類著作和四本學生在讀的兒童讀物,目的就是與學生共成長,思想上不落伍。“讀書靠的是慢工夫,只有日積月累堅持不懈才能見成效。”李青春介紹,好書推薦、讀書沙龍、曬讀書心得、讀書演講,這些靈活多樣的形式不僅開闊了教師的視野,更提升了教師的綜合素養,為傳道、授業、解惑做了最充分的準備。
作為教師,不僅要讀書,更要深度反思,走內涵發展之路。為了促使教師向專家型教師轉變,學校要求每位教師間周寫一篇教育教學隨筆。“隨筆不只是簡單的現象記錄類的教育敘事,或教育情懷的抒寫,更是對現象或事件進行的深度反思,生成自己的教育主張。”身為齊魯名校長、煙臺名校長的王永平告訴記者,每周例會上,學校舉辦教師論壇,選取本周老師優秀隨筆當眾宣講自己的教育感悟。同時將優秀隨筆編撰成冊,目前已成書40余本,有近百篇作品在各級各類報刊上發表。
德育活動為立校之根
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的根本,如何開發設計和營造生動活潑、富有創意的德育活動,進而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目標,不僅是一項系統工程,更是一門學問。
綜合實踐活動已被國家列為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的必修課程。實驗小學合理開發校本實踐課程,自小學一年級至五年級全面實施。
東有黃縣林苑、西有人民公園,其間有書店、社區、超市、銀行等公用場所……地處城區中心位置的實驗小學擁有著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實驗小學巧妙借勢,進一步拓寬綜合實踐課程資源建設渠道,主動與其建立校外實踐基地。同時,發揮家長委員會和社會人士作用,將自來水公司、人民醫院、交警大隊等開辟為綜合實踐基地。加上徐福祠、濕地公園、博物館等,可供學生活動的校外實踐基地達到30個。在全校50個家委會的協助下,學校有計劃地開展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培養學生做勇于挑戰、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小公民。
校外實踐拓視野增體驗,校內課程豐富多彩。每個周的星期五,是全校學生最興奮的一天,這一天被師生們形象地稱為“快樂星期五”。全校10大類、56個社團和興趣小組的師生們分別走進綜合實踐活動室、科學探究室、陶藝教室、機器人活動室等功能教室,開展各類喜聞樂見、富有創意的手工類、實驗類活動。“由于活動參與性、互動性強,而且形式新穎活潑,學生們上課的專注力大大提高,注意力非常集中,學習教育的效果很明顯。”副校長王萍說。
如果說富于創意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快樂中形成了具有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那么文明習慣和素養的養成決非一蹴而就便可大功告成。實驗小學將師生文明素養的滋養融會貫通到行為規范教育中,組織學生學習《煙臺市文明禮儀教育讀本》《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開展文明禮儀課,加強文明禮儀崗、文明監督崗的示范督查,建立了導護、課任、衛生、常規檢查“四位一體”的評比制度,并通過每周學校網頁、宣傳看板及時予以反饋,公布落實情況和評比結果。學校還結合國家重大事件和傳統節日,不失時機地以征文、歌詠、文藝匯演、繪畫比賽、演講等形式組織開展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得到心靈的凈化、思想的浸潤和文明意識的鑄就。
就在2017年龍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之際,實驗小學應聲而動,開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系列主題德育活動,開展服飾儀容大檢查和“五米問好”活動、發放“家校共建文明城倡議書”、召開“創文明、勇爭先”主題班會,結合創城進一步提升師生文明素養。王永平校長認識到,“立德樹人要注重在真實的教育環境中讓學生自發生成基本的道德意識。”真實的教育情境就是學校要為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德育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培育道德準則生成價值觀。
家校攜手共育文明之花
家長既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更是教育的組織者和學校教育的參與者。自2013年起,學校開始建立班級、年級、校級三級家委會機構,搭建起緊密的家校溝通橋梁。2015年9月,學校家委志愿團成立,成為學校活動更加有力的助手。志愿團成員除了做好后備服務,還利用業余時間,和學校德育領導一起學習、研究如何更好地開展家校共育,引導更多家長參與到教育中來。校領導和老師更將志愿團成員當作最好的伙伴,開展教育活動時充分征求其意見,多角度考慮問題,逐步嘗試放手,讓志愿團成員在活動中對全體家長起到引領和激勵作用。近兩年,學校家委共有60余次活動被媒體報道,對全市教育系統的家校共建活動都產生了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應。
如今,微信群、QQ群成為快捷溝通的橋梁。實驗小學適時利用這一先進手段,創新家校共育方式,增加教育成效的持久度。
在家委會成員的引領和推動下,52個班級利用“兩群”創造性地開展活動,各司其職,井然有序。在QQ群里,教師與家長溝通孩子的在校表現、學習成績、身體狀況。孩子們的學習情況通過圖片、文字等形式及時展現在家長眼前。對于家長的問題,老師們有問必答,百問不厭。班級微信群則用來開展教育講座,家委會成員不定期將有利于孩子身心發育、提高學習效率、幫助家長學習等方面的文章分享給大家。還有的班級利用微信群成立了班級讀書會,鼓勵群內孩子每天閱讀,激勵家長進行親子共讀。
公益活動助力社會文明
龍口實小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為文明龍口創建奉獻一校之力。
2017年7月,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報道了一位10歲的小學生熱心公益活動的感人事跡。這個孩子就是實驗小學學生黃琪惠,龍口近萬名志愿者中的一員。別看年齡小,她4歲起就開始做志愿者。6年來,聰明伶俐的黃琪惠便在父母和老師的帶領下到敬老院為老人唱歌跳舞,陪老人說話,成為敬老院里的“開心果”。黃琪惠熱心公益、奉獻社會的舉動,在龍口已小有名氣。黃琪惠只是眾多實小優秀少年的一個代表,還有更多的實小孩子活躍在龍口大地的各個角落,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為城市發展、鄉村建設助力。孩子們用他們純凈的歌聲為養老院的老人們送去安慰;用他們柔嫩的雙手鏟除街頭巷尾的小廣告;用他們明媚的笑容溫暖家庭遇到變故的小伙伴的心……
學校教職工中有40余人參加志愿者團隊。他們資助春蕾女童,關愛空巢老人,積極參加文藝下鄉活動……他們積極推進“說普通話、寫規范字,做文明龍口人”活動,參加“聲動龍口、走進社區”經典誦讀,參加龍口全國文明城創建活動……把實小人的陽光、樂觀、積極、奮進的精神播撒在龍口大地上。龍口實驗小學通過這些活動讓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緊密結合,相互促進,共同育人,這正是實驗小學推進校園文明建設的創新之處。
我們行走在實小校園里,感受著文明之風遍布在這所綠色花園式學校的每一個角落;文明之花開放在2800多名師生心中。我們也徜徉在經典長廊、民俗長廊之間,與實小人一起浸潤在濃濃的文明氛圍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