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半島都市報
2018-04-16 14:41:04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
教育部等出臺中小學研學的意見后,研學作為獨特的教育方式之一,目前在各地得到快速發展。島城學校也結合自身育人特色,推出了不同主題的研學活動,推動學生走出課堂探究式學習,在行萬里路中尋找詩與遠方,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但從目前情況看,起步期的研學還有些混亂,存在游而不學使得研學質量不高,真正打開研學密碼尚有一些問題待解決。
吃上“定心丸”的研學熱
將課堂從教室當中搬出來,在旅行中實踐學習知識。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門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出臺,要求全國中小學生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多個省市區也出臺了研學旅行實施意見,全國范圍的中小學研學旅行正興起。今年年初,青島印發中小學研學旅行的管理辦法,明確根據不同學段特點和培養目標,逐步建立小學以市情為主,初中以市情、省情為主,高中以省情、國情為主的研學旅行體系。
政策的出臺無疑給學校吃上定心丸,目前,研學熱潮正在島城學校之間興起,邁開了行萬里路的研學腳步。記者留意到,近期多所學校正組織或已經組織了研學旅行,以幾所高中為例,青島實驗高中組織高一級部“黔”行,因研學團人數之多、規模之大,無疑引來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黔”行更成為學校研學的經典路線,計劃編纂《青島實驗高中研學旅行課程》。青島16中2016級書法班的同學們近期也啟程,開始了為期四天的中國美術學院之旅,將課堂搬到了路上,更搬進了高等藝術學府。
探究式學習激發主動性
走出課堂深入實地進行研學,對于學生而言印象頗深且收獲頗豐,曾參與學校組織研學旅行的單同學說,原本在課堂上在學習的知識是比較生硬的,冷冰冰的沒有帶入感,但當他隨著研學團將課堂搬出教室,這些知識似乎一下就活了起來,記憶起來也就更加的直觀和深刻,尤其是地理科目薄弱的他受益匪淺。
今年參與“黔”行的郝爽同學告訴記者,實地研學的方式比課本直擊人心,研學途中所見所感讓人印象深刻,一路上所學習的知識更是課本上所學習不到的,拓寬了視野。更難能可貴的是,作為集體出行的研學方式,同學們之間互幫互助,友誼就此更加地深厚,提升了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長就在路途中一點一點積累起來。
而研學的形式更是讓家長感到欣喜,“我們比較贊成孩子參加研學旅行,也看到孩子研學回來之后發生的變化。”一位學生家長分享說,如今孩子是生活在比較優渥的家庭環境中,在對社會的認知上缺乏身臨其境的感悟,研學一下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研學歸來的孩子懂得了父母不易,懂得了責任和擔當,這正是家庭所希望看到的。
學校擔心研學成旅行
雖然教育部門出臺了相應的政策,但是這樣可讓學生受益的研學,似乎學校在推行中還有待深入,受益面有待擴大。目前,有高中學校將時機定在自招結束,以自招班的學生研學為主,有的則選擇了學校特色班來研學,業內認為,研學得到了多方面的認可,從最終的效果看也是很有意義的。不過,研學還處于興起的階段,健康推行尚且有路要走。
一所學校校長告訴記者,從教育部到市教育局層面的推動,實際上給學校組織研學吃上了定心丸。不過,學校的育人理念難免存在差異,對研學的看法也有所不同,部分學校出于安全、經費、精力等多方原因,可能采取了相對保守的方式。“畢竟大規模的師生出行,涉及到交通、飲食等安全,學校難免感到提心吊膽,在主動推行研學上會多一番思量。”青島一家旅行社的負責人說,他們之前也曾與部分學校對接,雖然學校對研學感興趣,但考慮到安全、學生經濟負擔等因素,最終無法大規模地組織。
對于研學質量的擔憂就更為突出了。“有的學生并不理解研學的意義以一種集體出行游玩的心態看待,這就讓研學陷入了尷尬的境地,這也是學校考慮并重視的事情。”畢竟學生的自控能力是有限的,這就需要老師提前介入引導,做好周密的研學課題性的安排。這位旅行社的負責人說,研學作為新興起來的事物,市場目前還是有些混亂,涌現出一批打著研學旗號的產品,有的研學沒有課程體系的嵌入,流于形式成了一場旅行,研學質量無法得到保障。
■聲音 課程設置應與 育人目標結合
目前,自從研學旅行的熱潮興起之后,對游而不學的擔憂聲也不絕于耳,家長也擔心部分研學華而不實,無法讓孩子真正有所收獲,如何讓學生在研學活動中真正地受益,其實也是各個學校討論的重點話題。
“書便是路,路便是書。”一位校長認為,研學是很有必要組織的,學生在其中提升境界和視野,培養起學生的核心素養,對于社會也有了參與感。而且,研學對學生而言是很好的交流與學習的機會。但是研學的打開方式得找對路,學校要多方面的進行綜合考量,就方案進行論證和篩選,與學校的特色結合起來,尤其是課程設置應與學校育人目標結合。對于研學實現更加廣泛的推行,青島實驗高中孫睿校長認為,學校應該及時地轉變教育理念,推動實現育人模式上的提升。研學的核心目的在于學而不是游,學習和研究才是研學的目的,旅行只不過是方法。
也有聲音認為,雖然各層面出臺了關于研學的政策,但實際在職責等方面還有細則有待深入明確。研學本身應該具有一定普惠和社會責任體現,但從出行方式、目的地票價上體現力度還不夠。另外,研學是否可以納入學校的教育經費,或者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也是值得探討的話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