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10-04 10:24:10
齊魯網10月4日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一次次面對來自海洋的挑戰,直到新中國成立后的很長時間里,由于對海遠程預警能力薄弱,我國主權和海洋權益時常受到侵擾。祖國的需要就是使命所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40余年投身新體制雷達研究,實現了我國對海探測能力的跨越式發展,為祖國鑄起堅固的“海防長城”。
雷達誕生于戰火紛飛的歐洲戰場,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顯神威。當雷達興起的時候,東方的中國正在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蹂躪。戰火與屈辱在年幼的劉永坦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必須使自己強大起來,國家才有希望,要不然人民就會受欺負。”
1953年,劉永坦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1978年,劉永坦作為改革開放后第一批留學生,赴英國伯明翰大學學習海態遙感技術。在這里,劉永坦了解到一種全新概念的雷達——新體制雷達。
新體制雷達被稱為“21世紀的雷達”,對航天、航海、漁業、石油開發、海洋氣候預報等有著重要作用。而此時,改革開放初期,我國還以傳統雷達為主,近300萬平方公里的管轄海域,可監控、可預警范圍不足20%,別國進入我國海域捕魚、勘探石油甚至敵方目標進來,我們都難以發現。擁有能夠全面監測、反應迅速的雷達,成為我國迫切的需要。
1981年秋,留學歸來的劉永坦發下宏愿——開創中國的新體制雷達之路。當時,國際相關研究也剛剛起步,且嚴格對中國封鎖。劉永坦帶領團隊歷時800多個日夜,進行了數千次實驗,積累了上萬份測試數據,終于在1986年完成了新體制雷達的理論研究。這對新體制雷達的研究有著拓荒式的意義。
雷達研制試驗場,選在荒涼蒼茫的無人區。劉永坦團隊在惡劣的環境下常常一待數月,吃著饅頭咸菜,和衣睡在機房。這期間,嚴重的腰間盤突出曾讓劉永坦幾個月不能行走。4年過后,1990年4月,劉永坦團隊首次完成了我國對海面艦船目標的遠距離探測實驗,取得重大突破。不久,該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憑借在新體制雷達領域的突出貢獻,劉永坦先后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我國首批雙院士。有人勸他見好就收,劉永坦說,不能讓實驗成果躺在報告上,為了建設海洋強國,必須要研制出具有穩定遠距離探測能力的雷達。然而,從實驗成果到工程應用,還要解決一系列國際技術難題,首先就是海洋電磁環境復雜和強雜波干擾。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許榮慶說:“雷達探測時,絕大部分目標都會淹沒在幾種雜波里。如何提取這個目標,是非常非常難的一項技術。”
新體制雷達研制的高難度和高風險,磨礪著研發團隊。經過多年艱苦攻關,劉永坦帶領團隊終于啃下了這塊硬骨頭。這項技術可以對淹沒在干擾中的目標物進行實時提取和跟蹤。外國同行驚呼,中國人把自己的“千里眼”煉成了“火眼金睛”,中國成為世界少數幾個擁有該技術的國家。2019年1月8日,劉永坦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如今,耄耋之年的劉永坦帶領他的“雷達鐵軍”,又開始了小型化雷達研發的新征程。懷揣科學報國的不變初心,從滿頭青絲奮斗到兩鬢斑白,劉永坦癡心無悔:“要對得起國家的培養,就應該為強國奉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在他和團隊的不懈努力下,目前我國海域可監控可預警的范圍已經實現了全覆蓋。維護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中國正在鑄起一道牢固的“海防長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