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位于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的“黑燈工廠”——濟南東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車間內,機械臂在有序運轉,24小時無人化生產。車間外,國網濟南供電公司員工馬佰超正在協助企業定期檢查配電室設備,保障企業用電安全穩定。
供電員工在濟南東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向客戶了解用電需求。(何延海 攝)
2021年4月25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獲批設立,是繼雄安新區起步區之后全國第二個國家級起步區。4年時間里,不斷向著改革先行區、自主創新區、開放示范區和綠色產業聚集區方向發展,含“新”量、含“綠”量、含“金”量顯著提升。為更好服務濟南起步區經濟社會發展,2022年1月1日,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批準設立濟南供電公司起步區供電中心,目前用電客戶從成立時的7.2萬戶增加至10.6萬戶。2024年,濟南起步區全社會用電量14.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映照出蓬勃向上的發展態勢。
“先行電”賦能重大項目落地“快進度”
4月9日,濟南供電公司工作人員來到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及零部件產業園開展定期上門服務,咨詢了解近期的生產計劃和用電需求,并協助開展供用電設備“春檢”,保障企業用電安心、放心。
供電員工正在利用無人機巡檢比亞迪濟南基地專用供電線路。(陳彬 攝)
比亞迪濟南基地總投資150億元,是起步區投資規模最大、示范引領最強的重大產業項目之一,平均一分半鐘下線一輛新能源汽車,全年產能突破36萬輛,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年產能突破1000萬輛作出起步區貢獻。2022年3月,在項目落地之初,國網濟南供電公司就從濟南市政府重點項目服務專班獲取了項目主體、建設內容、用電需求等信息,組建“項目長+專業部門”跨專業辦電服務專班,各相關專業部門攜手,保障重點項目早日用電。
在該基地自建110千伏變電站施工期間,國網濟南供電公司服務專班先后協同濟南起步區管委會、項目建設單位等各方召開項目推進會12次,協調解決工程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工程量大、物料設備多、雨季施工難等問題。當年12月15日,這座客戶變電站順利送電,跑出了項目建設的“加速度”。截至目前,該基地已成為濟南市單體用電量最大的用電客戶。
供電員工與客戶核對220千伏愛旭變電站氣體絕緣全封閉組合電器設備位置,為變電站送電做好準備。(何延海 攝)
對城市而言,產業是發展之基、是富民之源,重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牽引器”和“動力源”。濟南起步區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引進了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愛旭太陽能電池等60家世界500強企業的192個項目入駐,總投資近5000億元。通過大項目引領、大企業帶動、大園區承載、大集群發展,起步區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領跑全市。
寧讓電等發展,不讓發展等電。濟南供電公司堅持起步區的“重大項目落在哪里、電網項目就建到哪里”,使電網建設與產業布局協同發展。“2021年以來,我們聚焦濟南起步區經濟社會發展,新建擴建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6座,增加變電總容量46萬千伏安,起步區電網規模較2020年足足翻了一番。”濟南供電公司起步區供電中心副主任李廣福說。
起步區供電中心及時跟蹤對接該區重點企業項目用電需求,通過組建專屬服務團隊、制訂“一企一策”供電方案、建立政企聯席會商機制等舉措,累計服務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愛旭太陽能電池等69個省市級重點項目按期送電。同時,項目投運后,該中心積極為客戶量身定制能效方案,指導企業降本增效,先后為起步區200余家企業提供“供電+能效”服務,截至目前已向起步區企業推送能效賬單突破1萬次,以優質服務護航起步區“加速”發展。
“滿格電”保障跨河通道建設“加速度”
4月17日,在省級重大項目黃崗路穿黃隧道基坑內,“山河號”盾構機以每日16米至18米的速度掘進,目前已順利掘進突破2100米,完成總長度的60%,預計將于年底實現盾構段隧道貫通。建成后,跨越黃河南北兩岸30分鐘的車程將縮短為5分鐘。
黃崗路穿黃隧道項目工程全長約5755米,其中盾構段長約3290米,盾構采用長163米、重5200噸,直徑相當于6層樓高的“山河號”盾構機作業,這是世界在建直徑最大的泥水平衡盾構機,也是一臺“吞電巨獸”——306把合金刀具在高壓電能的驅動下精準啃噬鈣質結核,每推進1米就要消耗5500度電、日用電量超8萬度。再加上輔助工程用電,該項目一天用電10萬度。“山河號”盾構機掘進以來,即使在每月2次的檢修時間也需要24小時不間斷供電,配備的開挖倉伸縮攝像頭等先進裝備,對電力供應的可靠性要求特別高。在掘進過程中一旦停電,可能導致泥水壓力失衡,進而引發“掌子面”失穩,致使泥漿無法及時排出、堵塞管道,還可能導致監測設備失靈,進而加大發生意外的風險。
供電員工在濟南黃崗路穿黃隧道項目施工現場向客戶了解用電需求,并向客戶講解安全用電注意事項。(葛劍飛 攝)
“濟南供電公司的供電實力我們一百個放心!我們干過的濟濼路穿黃隧道,建設了1000多天,供電一秒都沒有停過。這次黃崗路項目也沒問題!”中鐵十四局濟南黃崗路穿黃隧道項目部項目副經理趙大博信心滿滿地說,“我們的設備即使檢修時不向前掘進了,也需要每隔3-5個小時空轉幾分鐘,以保證泥水壓力平衡,電真是一刻都不能停。除了供電線路的雙保險,我們還有16臺300千瓦的應急發電機。”
在該項目用電申請階段,國網濟南供電公司“主動服務、靠上服務”,開展多專業現場聯合辦公,該項目報裝容量3.3萬千伏安,由4條10千伏線路組成兩套高壓系統供電,確保了項目供電的“雙保險”。100天遷改配變臺區6個、架空線路1000余米,為項目快速推進提供了堅強的“先行電”。線路投運后,通過“人工+機巡”相結合的方式,加大項目供電線路的巡視頻次,將原先的每七天一巡加密為兩天一巡,全力確保電力不間斷供應。
讓黃河“動起來”,沿河“通起來”。近年來,濟南市重點布局推進跨黃通道建設,2024年隨著黃河大橋復線橋、齊魯黃河大橋建成通車,濟南起步區目前已有11處橋隧投入使用。守護黃河安瀾,國網濟南供電公司主動聯系重點交通工程項目施工單位,提供臨時施工用電接入服務,并根據施工進度,適時調整供電方案,確保電力供應與施工需求無縫對接。同時,定期開展上門服務,收集用電需求,開展安全用電檢查,宣傳安全用電知識,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用電安全隱患,以實際行動保障路橋隧道“加速通”。截至目前,國網濟南供電公司累計完成29個重點交通工程建設項目送電工作,共計報裝容量12萬千伏安。
“舒心電”護航綠色低碳出行“便利度”
4月6日,清明節假日最后一天,在山東濟南繞城高速崔寨出入口1公里處的起步區綠色低碳車網互動充換電示范站內,一臺自動駕駛充電機器人正自動前往停車位為新能源車進行充電。車主房玉表示:“有了這個自動駕駛充電機器人,就不用去排隊等充電樁了,在停車位上就能實現自動充電,出行高峰期能節省不少時間。”
近年來,濟南市迎來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黃金期,匯集了中國重汽、比亞迪、吉利等龍頭骨干企業,越來越多的市民購買新能源車,居民公共充電需求日益增多。國網濟南供電公司將保障新能源汽車綠色出行作為服務民生用電的重點工作,精心規劃、多點布局,全面有序推進新能源汽車充電生態圈建設。截至目前,累計建設投運了公交、公共、高速、專用等各型充電站348座,投運充電終端超過3766個,實現了濟南地區充電設施的全行業覆蓋。
供電員工在濟南起步區綠色低碳車網互動充換電示范站,向前來充電的新能源汽車車主講解充電注意事項及相關優惠政策。(葛劍飛攝)
濟南起步區作為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重要載體平臺,2024年7月,國網濟南供電公司在此建成投運了國內首座全要素綠色低碳車網互動充換電示范站,一經建成,就以其要素全、功能強、位置優等特點,為濟南起步區提供著澎湃動能。
“我的車是比亞迪的元plus,一般用站里商業快充區的充電樁,40分鐘就能充滿,聽說站西南側車網互動區那個液冷超充樁還快,不到10分鐘就能充滿呢!”來起步區示范站充電的新能源車主任鵬說道。
起步區示范站共設置123個充換電車位、104臺充電樁,并配備國內場景最豐富的移動充電設備群,可滿足多種車輛充換電需求。其中液冷超充樁是這座起步區充換電示范站的特色,它采用國內單套功率最高的全液冷超充系統,10分鐘充電超100度,真正能實現“咖啡時間,滿電出行”。
截至目前,已有1160輛車輛在該站放電,累計放電量約2萬度。該站聚合了“光、儲、充、放、換、保、檢、車、巡”9種要素,供站內辦公用電,從而實現零碳運行目標。該站還是國內最先落地應用的儲能式換電站,提供換電服務之余,備用動力電池還可作為儲能用于示范站內電量平衡,實現了換電、儲能“雙收益”。
據悉,自運營以來,示范站日均服務電動汽車265輛次、日均充電量8108千瓦時,單日最大服務車輛465輛次、單日峰值充電量達1.5萬千瓦時。結合山東“三公里”充電半徑要求,遠期預計日服務車輛790輛次,能滿足周邊3.6萬輛電動汽車充換電需求。
“五年成形,十年成勢,十五年成城。”如果把起步區“三步走”建設發展時序看作一場接力賽,今年就是第一棒交接前的關鍵期。在這條沖刺之路上,國網濟南供電公司積極融入發展大局,以高標準的電網規劃、高質量的供電服務,為鵲華新區、黃河新城高質量“起步”與“加速”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