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早報
2017-04-22 08:14:04
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思想兩千多年來一直被人們推崇傳承。記者日前從即墨古城片區規劃建設指揮部了解到,始建于元代的即墨文廟,被毀于戰火近百年后又重新 “復活”。 4月15日,即墨古城在孔子誕生地——曲阜尼山夫子洞,將圣土圣水恭請至即墨古城。隨著今年上半年文廟的正式開廟,即墨古城也將重新擔負起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的傳播任務。
從尼山取來圣土圣水
“從孔子誕生之地取來的圣土圣水,代表的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信仰。而即墨文廟的復建,也將成為傳統文化的承載之地。”孔子后裔男儒生以特制盛具從尼山取來圣土,女儒生從夫子洞中取出圣水,身著古裝的演員跳起古代風韻的祭祀舞蹈……15日,雨后尼山,靜謐而神圣。上午9時許,伴隨著莊重肅穆的雅樂,即墨古城恭請圣土圣水儀式開始。經欞星門,至大成門,祭祀毓圣侯,宣讀奉禮祝文,祭拜后土祠,大成殿前行禮、宣讀祭文,夫子洞中恭取圣水,尼山上恭取圣土,整個儀式莊嚴肅穆。隨后,圣土圣水被迎至即墨古城。
“恭請尼山圣土圣水,旨在以孔子誕生地水土祭祀先師,藉此表達對孔圣人及其偉大思想的深深尊崇,續衍傳統文脈,弘揚經國立訓,繼承儒學精髓,將儒家思想在即墨大地繼續發揚光大。”即墨市副市長、即墨古城片區規劃建設指揮部總指揮宋宗軍如是說。
宋宗軍說,先哲孔子作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中華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學說的創始人,被后世譽為“萬世師表”。即墨自古就有尊崇、供奉至圣先師的傳統,元朝至正元年(1341年)始建文廟,毗鄰學宮、考院、文昌閣、勞山書院,形成了完整的儒學文化建筑群,1929年卻毀于戰火。為延續歷史文脈,即墨市在古城復建文廟,祈愿儒家思想在即墨薪火相傳、文脈永繼。
文廟今年上半年開廟
即墨是一座有著25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春秋戰國時期為齊國名邑,秦代置縣,隋朝建城。即墨古城自公元596年遷至現址,歷經1400多年變遷,成為即墨歷史文化演變重要見證,“青島之源、文化聚落、時尚之都”區域文化承載地。即墨自古就有尊崇、供奉至圣先師的傳統,即墨古城文廟開廟以后,將作為舉辦孔子祭祀典禮、成人禮、開筆禮等傳統儀式的場所,將傳承了幾千年的儒學精髓繼承和發揚起來,續衍中華民族“文明古國,禮義之邦”的輝煌與燦爛。即墨文廟復建始于2015年1月18日,竣工于2016年8月,將于今年上半年開廟。
名詞解釋:文廟
孔廟,又稱文廟,是紀念和祭祀孔子的廟宇。唐代封孔子為文宣王,故稱“文宣王廟”,并在各州、縣立廟。明清時代,全國幾乎各大小縣城都建孔廟。即墨孔廟始建于元代,當時廟宇規模很小,到明朝嘉靖年間,即墨城倡導尊孔的各界名流,集資重修孔廟,重修后,占地面積約三畝。在廟前臨街處,立一高六米、寬四米的石雕牌坊,牌坊橫匾上“圣門”兩個大字,為即墨人藍田(藍田十六歲中舉,后中了進士,官至河南道御史,即墨當地流傳有藍田寫“圣門”,省銀三千兩的故事)書寫。明萬歷七年編著的《即墨志》中有關于孔廟祭器、樂器、樂章、禮儀等內容的記述。清朝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即墨城增修城樓,城內主要建筑群就有即墨縣署和孔廟、城隍廟等處,可見當時孔廟的輝煌。
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1月上旬,侵占青島的德國軍人闖入即墨縣孔廟,將孔圣像四體破壞。1929年,文廟毀于戰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