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8-04 23:15:08
文|楊加深
在印刷術尚未使用的時期,以書法形式保存大型經典的載體,不是廉價的竹簡木牘和昂貴的絲帛,也不是莊嚴肅穆的青銅鐘鼎,而是一塊塊堅硬、沉重、不帶任何主觀感情色彩的石碑。試想,還有哪一種載體的文字比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更具可信度和持久的傳世能力呢?
石經是中國古代刻于石碑、摩崖上的儒家和佛道經典。無論在書法史上,還是在學術史上,其意義均十分重大。正是因為這種形式的深入人心,后來即使印刷術高度普及了,刻寫石經的傳統還是被繼承和延續下來。
迄今可考的儒家經籍石經共有七種,其中,以《熹平石經》、《正始石經》和《開成石經》最為著名,被稱為儒家經籍“三大石經”。
《熹平石經》的經文是用當時的流行書體隸書體寫成的,又叫“漢石經”、“一體石經”,是我國刻于石碑上的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
秦始皇焚書坑儒對傳統儒家經典的破壞和此后長達百余年的古今文經學之爭,致使漢代經學家各執一端,甚至出現了行賄篡改蘭臺漆書中經文的現象。有鑒于此,熹平四年,在蔡邕等人的奏請下,漢靈帝召集蔡邕、堂溪典等人正定六經文字。
該工程歷時九年,將《周易》、《尚書》、《魯詩》、《儀禮》、《公羊傳》、《論語》、《春秋》等經書嚴格??敝T家異同后,匯刻在46塊石碑之上,除《論語》外,均立于洛陽學館。
該石經共計約200911字,是中國古代規模宏大的一次儒家經籍??焙涂淌こ?,在去偽存真、為讀書人提供經典范本和開創后世經典上石方面開創了先河。
據《后漢書·蔡邕傳》載:“(蔡)邕乃自書丹于碑,使工鐫刻立于太學門外。于是后儒晚學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觀視及摹寫者,車乘日千余輛,填塞街陌?!蔽覀兛梢詮膬蓚€角度來理解這種因觀看石經而導致的車水馬龍、道路擁塞的現象:從書法史的角度理解,這很像是當今名人的一次大型隸書展;而從校對經文的角度看來,又十分類似于當今高考前學生們競相閱讀權威參考資料或標準答案。
可惜的是,《熹平石經》經黃巾起義、董卓兵燹、永嘉之亂后已毀大半,在北魏遷都洛陽之前已毀滅殆盡。近人馬衡《漢石經集存》中所錄石經文字僅八千余字?,F陳列于西安碑林第三室的一塊《易經》原石,正反兩面共計491字,被認定為蔡邕筆跡,彌足珍貴。
三國魏齊王曹芳正始二年立于河南洛陽的《正始石經》,又稱《三體石經》,刻有《尚書》、《春秋》和部分《左傳》經文,共二十八塊碑,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二部石經。
該石經用古文、篆、隸三種字體刻寫,在書法史和漢字演進發展史上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上г撌浺参磦魇?,北魏孝文帝時期曾用來建寺廟,使之遭到毀滅性的破壞,目前所見拓本皆為宋拓。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和民國十一年(1922)兩次石經殘石的發現,才使我們得見該石經原石之一斑。
該石經中的古文字體素為世人推崇,是研究戰國古文字的重要資料。從三種書體看,該碑文顯然非出自一人之手,但因原碑損毀嚴重,書寫者究竟為誰,尚無定論。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中國歷史上的第三部石刻儒家經典《開成石經》,終于豎立在長安城的國子監內,成為讀經者抄錄校對的官方標準。
該石經開刻于太和四年(830),書寫者有艾居晦、陳介等,碑文標題用隸書,正文用楷書,內容包括《周易》、《尚書》等十二種經書和《五經文字》及《九經字樣》。石碑計114塊石碑,雙面刻字,共計650252字,被稱為“世界上最大最重的一部書”。
《開成石經》是我國古代七次刻經中保存最完好的一部,雖經黃巢起義、五代戰亂,但在有識之士的保護之下,至今保存完好。北宋元祐二年(1087),在漕運大使呂大忠的組織下移至西安碑林,成為西安碑林最早的構成部分。
沉甸甸的石碑上,承載著中華民族沉甸甸的歷史文化,石經是“世界上最重的書”,但它們所承載的文化分量,又是石頭的重量本身所遠遠無法比擬的。
作者簡介:
楊加深,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副院長,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