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舜網
2017-08-08 09:02:08
李洪文(右一)到村民家中走訪。
為了給村里修路,李洪文天天盯在施工現場,餓了就啃口燒餅。
山高路陡的葉家坡
近年來,市和縣區兩級選派第一書記,大力推進脫貧攻堅,實現了對全市貧困村的全覆蓋。第一書記入村后,積極融入,認真履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推動精準扶貧、辦好惠民實事、提升治理水平,涌現出了一批先進典型。為全面展示第一書記風采,激勵第一書記牢記使命、扎根基層,推進我市新一輪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自今日起,本報開設“第一書記在基層”專欄,敬請關注。
8月2日,天剛微亮,家住仲宮鎮李家村的李洪文,便啟動摩托車前往自己擔任第一書記的西營鎮葉家坡村。
從2016年3月15日到該村擔任第一書記以來,李洪文駕駛這輛摩托車已行駛了近4萬公里。對他來說,這輛花5600塊錢買來的摩托車,不僅是他出行的親密“戰友”,更是他駐村幫扶的流動“辦公室”。每當聽到摩托車突突的聲音,村民們就知道“俺們李書記來了”——
初識葉家坡 他被村里的困難震驚了
李洪文今年56歲,一年多前被歷城區供銷社派駐到葉家坡村當第一書記。在我市916名第一書記中,他是年齡最大的,幫扶任務卻也是最艱巨的。
李洪文幫扶的葉家坡村位于南部山區跑馬嶺附近的山脊上,由藏主庵、葉家坡、東水峪、西水峪、杜家坡等5個自然村組成。5個村分布在兩座山頭上,相隔10多公里,最高海拔780米。
都說葉家坡底子薄、條件差、歷史欠賬多,盡管來前有了心理準備,但當2016年3月15日李洪文騎上摩托車來到葉家坡村時,還是被村里的情況震驚了:村里的路泥濘不堪;一座座破敗的土坯房幾近坍塌;果樹下堆積著來不及采摘而爛掉的瓜果;因為山高沒有水井,村民吃水要跑兩三里路外肩挑手提;212戶村民中,貧困戶就有122戶……“貧困戶多,破房多,光棍多,孩子少”,李洪文總結的“三多一少”,直觀地反映了葉家坡村的貧困窘狀。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葉家坡去年才劃歸西營鎮,此前20多年從未發展過一名黨員,常年不開黨員會。全村14名黨員中,年齡最大的85歲,最小的48歲,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十分薄弱……
初識葉家坡,村里的情況深深刺痛了李洪文的心,但他卻沒有心生退意,更沒有后悔當初的決定。
“既然讓我擔任葉家坡村第一書記,領了脫貧攻堅任務,再難也必須帶頭沖上去,不然怎么對得起全村老少?怎么對得起黨組織的托付?”當天,在全村黨員干部脫貧攻堅會上,他對全村父老鄭重承諾。李洪文坦言,擔任葉家坡村第一書記,壓力大、困難多,但每當看到全村黨員干部群眾滿懷期待的眼神時,他還是暗下決心:再苦再累,也要完成好扶貧任務。
為了日后方便在山路上奔波,回家后李洪文便說服妻子,花5600元換了輛馬力更大的摩托車。而這次換車,也成了李洪文從機關干部到第一書記角色轉變的真正起點。
知難而進 “戰天斗地”也要趟出扶貧路
葉家坡幾乎是全市最窮、基礎設施最差、歷史欠賬最多的貧困村……面對脫貧攻堅的巨大壓力,他知難而進,帶領著村民從改善基礎設施開始逐步脫貧——
要致富,先修路。葉家坡村內道路大部分是土路,一到雨雪天道路泥濘,外邊的人進不來,里邊的人出不去。李洪文擔任第一書記后,首先對村內道路進行硬化。然而村里青壯年勞動力少,很多村民對這個第一書記持觀望態度,修路并不積極。為了盡快修好路,李洪文撲下身子帶頭干。如今,村里的硬化街巷道路已達到8564米,此外還建起了1500米的生產路,村民再也不用為雨雪天出行而發愁了。
葉家坡村海拔高,打井困難。多年來,為了吃水,村民只能到幾里外挑水,種的莊稼也多為耐旱的品種。駐村以后,李洪文一直想著在村內修建蓄水池。蓄水池要建在高處,然而高處山路陡峭,施工難度大,大型機械根本上不去。李洪文就帶領大家通過人工的方式,一點一點地干。“修水管子的時候最窄的地方不到70厘米,挖掘機根本用不上,全是人工用鎬往下弄的。”村“兩委”委員馬連寶一邊喝著水,一邊回憶著李洪文當初的不易,“為了解決村民吃水難,李書記天天盯在工地上,餓了就吃口燒餅。就連父親住院、大爺去世他都沒顧上回去。”
在李洪文和村民的努力下,短短半年時間,村里建起了兩座蓄水池,鋪設了13000多米的自來水管道,村民全都喝上了自來水,結束了挑水喝的歷史。現在李洪文又在四處籌措資金,計劃在村內修建3處攔蓄水壩,徹底解決村民生產、生活用水的問題。
為了幫助葉家坡村脫掉“窮帽”,一年多來李洪文還東奔西走到處“化緣”,為18戶重大疾病貧困戶申請救助金6萬元;完成改廁134戶;為14戶解決危房問題;為123位老年人連續兩年購買意外傷害保險;資助6位特困學生6000元;為貧困群眾贈送價值達9萬元的優質化肥24.6噸;兩赴梁山縣購進16萬元的小尾寒羊248只分發給貧困戶……這些,都為葉家坡村盡早脫貧奠定了基礎。
李洪文說,“作為第一書記,我在葉家坡任職可能只是短暫的一陣子,但葉家坡的群眾卻要在這里生活一輩子,限時脫貧不是我們的終點,要讓葉家坡富起來,就必須在抓好民生保障促脫貧的同時,多做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打基礎、利長遠的事。”下一步,他計劃引導村民種植越夏高山蔬菜和油籽牡丹,實現山頂松柏、刺槐戴帽,山下鮮花、林果、蔬菜纏腰的計劃,發展生態旅游觀光農業,幫助村民就業、增收、致富。
誓摘“窮帽子”我就是要出這個“風頭”
8月2日,李洪文組織村“兩委”和群眾代表在村委委員馬連寶家開會,主要討論葉家坡今年新增低保人員名單等問題。開會的時候,群眾代表張繼剛很認真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咱村貧困戶多,很多人都盯著吃低保,所以公平、公正、公開地選出新增低保戶很關鍵。李書記推薦的3戶都是他做了大量走訪調研后選出來的,我沒意見。”
張繼剛說,李洪文到任之前,他從未參加過此類會議,天天忙活自家事兒。這些年,眼瞅著其他村大張旗鼓搞發展,村民的日子越來越好,自己十分羨慕,總想為村里的發展盡份薄力。去年,李洪文上任后主抓修建生產路,需要挖張繼剛家20多棵碗口粗的花椒樹,他二話沒說,帶頭砍了自家的“經濟來源”。“書記與我們非親非故,拋家舍業來俺村幫助脫貧,人家為了啥?和書記比起來,我這不算什么。”張繼剛深有感觸地說。
全村要發展,關鍵看支部。駐村伊始,李洪文就意識到建強班子的重要性。作為一名從農村走向機關、又從機關走向農村的第一書記,他把好的作風、好的習慣、好的思維帶到了葉家坡村,教育、帶動了當地干部群眾。在一次村干部會議上李洪文要求,村民要向黨員看齊,黨員要向村“兩委”成員看齊,而村“兩委”成員要向自己看齊。
“自己主動帶頭干,啥事都沖到前頭,李書記就是這樣的人。”葉家坡村支部書記李天生今年70周歲,他沒想到,為了葉家坡村脫貧,50多歲的李洪文干得這么拼命。“李書記去年3月到俺村以來,除了春節休了6天,其余時間不管刮風下雨、天冷路滑,每天7點鐘準時到村。”他算了筆賬,從李洪文家到葉家坡村來回需要75公里。跑5個自然村需要30多公里。再加上為了考察項目,多次騎摩托車到彩石鎮、長清區等地。如此算下來,幫扶一年多來,李洪文已騎著摩托車行駛了近4萬公里。“不說別的,就光說這4萬公里,一般人就做不到呀。”
為協調監督水網工程順利施工,他85歲的老父親有病住院15天,他未伺候一天;妻子患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因他工作忙至今未去醫院治療;他本人患有嚴重的消化道疾病,本應該一年一次的手術治療,至今已連續兩年未治療;為了一個項目,他在結冰10多厘米厚的山路上往返騎行20多公里,摔了19個跟頭,摔壞了車把、鏡子,砸傷了的右腳至今未愈;葉家坡村海拔700多米,冬天氣溫比市區約低7℃,他每天騎著摩托車,往返奔波于葉家坡5個自然村之間,涼徹透骨的嚴寒,凍得雙膝關節落下了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防汛時節,他帶領村干部值班,冒著特大暴雨,蹚著路上洶涌的山洪,到地勢低洼的受災戶家中扒開院墻排泄山洪,保證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有人說他:“現在都什么年代了,還有你這樣‘傻乎乎’的黨員嗎?”還有人說他,這樣撇家舍業、沒白沒黑地干是“出風頭”。面對這一切,李洪文卻說:“我今年56歲了,早已過了出風頭的年齡,但為了葉家坡的老少爺們能早一天過上好日子,我愿出這個‘風頭’、做這樣的‘傻子’。”
真情付出 七尺男兒流汗也流淚
都說腳上有多少泥土,心中就積淀多少真情。在李洪文的認知里,多干實事,多干好事,多干有益于群眾、讓群眾滿意的事,不是一句空話。從進入葉家坡,一路上都有村民熱情地跟李洪文打招呼……而這“好人緣”的背后,就是他實實在在為群眾付出換來的。
一次,李洪文看到村里一戶種植小麥的大爺因無場地揚場,眼看著收獲的小麥即將霉變而愁眉不展時,他主動拿起簸箕,用大半天時間揚了2000多斤小麥。這件事情很快傳開了,大家都知道,這位李書記是來干實事的。而像這樣的事情,一年多來在李洪文身上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今年春節前,李洪文到村民家走訪時發現,一位有精神疾病的村民所住的房子已經破損,因為沒有門窗凍得瑟瑟發抖。事后李洪文從自己存折上取出1000元錢,趕在年前為他安裝了鋁合金門窗;村里一位87歲的老大娘因患病無錢買藥,李洪文三次自掏腰包680元為大娘送去救命的藥……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一年多來,李洪文已這樣搭進去七八千塊錢。
“哪見過你這樣的第一書記,不掙錢也就罷了,還到處貼錢。”在妻子馬春云看來,兩人每月僅吃藥的錢就得3000多元,加上雙方老人年老患病,兩人每月6000多元的工資幾乎剩不下,日子過得緊緊巴巴。而自從李洪文擔任第一書記以來,他早出晚歸不顧家,“褲腰帶縮進了8個眼兒,體重減輕了40斤,忙活一天常常就只吃個燒餅,我生病也不照顧,都快退休的人了,這是圖的什么!”每當遇到妻子這樣抱怨,李洪文總會說,“正是因為快退休,我為組織工作的時間越來越少,所以才倍加珍惜。再說葉家坡全村603名村民看著我呢,一天不脫貧我一天不安心,組織交給我任務,我必須完成,就是搭錢我也愿意。”
話雖這樣說,可有些難題即便搭錢也很難解決。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一次為給村民爭取一個項目,50多歲的李洪文哭了。
在葉家坡村122戶200多名貧困人口中,大部分是年齡偏大的老人。如何幫助他們脫貧,是李洪文來去葉家坡的路上思考最多的問題。去年秋天,在得知一個加工美國核桃的項目后,李洪文通過私人關系聯系到項目經理。“把核桃掰開,取出核桃仁,砸一袋子就給35塊錢。別看錢不多,但對年齡大的村民來說,坐著就能掙錢,這樣的活兒哪找去?”但是,考慮到葉家坡山高路陡,運輸成本太高,幾乎沒做思考,項目經理就放棄了葉家坡。可李洪文不肯罷休,前后跑了三十多趟,軟磨硬泡最終打動了那位經理。“去了那么多趟,人家覺得很感動,說老李你這樣跑你能落下什么,你能為鄉親們這樣,那我也不計成本地給你項目。我一聽,算是喜極而泣吧,當場沒忍住就哭了……”至今提起這件事,李洪文還有些動容。
一年多來,第一書記李洪文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扶貧答卷。而他那輛摩托車卻提前“衰老”,換了若干個零部件。“輪胎換了4個,車鏡換了6個……”每當說起自己的愛車,李洪文不無心疼。
眼看著太陽就要落山,處理完一天的公務,李洪文騎著摩托車往家里趕。此時,太陽已經西下,回首望去,這條扶貧的道路雖然崎嶇,但上面已鋪滿了陽光……
一枝一葉總關情
習近平總書記在指示精準扶貧工作中多次強調“因村派人要精準”,說的就是要選準派強第一書記。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的戰役中,只有選準派強第一書記,才能推動脫貧致富工作取得成效。
怎樣的人才算是“選準派強”?對第一書記來說,“第一”的含義不僅僅只是“一把手”“第一負責人”,“第一”還是一種模范、一根標桿,更是一種使命、一種擔當。李洪文在一年多的駐村幫扶工作中,以一流的作風、一流的標準、一流的成效在各項工作中身先士卒、樹立典范。在脫貧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勇挑重擔、一馬當先,不僅為黨和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也讓“第一”名副其實。
“名者,實之賓也。”先有實干,后有名聲,為民服務是好干部的底色,也是共產黨人最響亮的宣言。人民利益大如天,一枝一葉總關情。李洪文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擔當與民本情懷。
原標題:摩托車上的第一書記李洪文:為扶貧一年騎行4萬公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