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萊蕪日報
2017-08-08 10:40:08
嬴牟大地上,常年活躍著一支自發成立的義工協會。他們懷揣著“報效社會,服務社會”的共同心愿,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溫暖著這個世界———愛心的奉獻 9年的堅守
九年時間,三千兩百多個日夜,萊蕪義工協會從2008年成立之初的20多人發展為如今常年活躍的1000多人,堅守初心、篤定前行。為了更好地了解這個由普通人組成但令人肅然起敬的群體,在幾次電話溝通后,8月2日下午,記者來到約好的愛農鮮花店慕名見到了萊蕪義工協會的骨干吳勇、劉冬梅、魏佑湖,在兩個多小時的采訪中,聽他們講述著一個又一個協會里的故事。在感動之余,記者選取了幾個小故事來詮釋“愛”的真意。
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
楊永軍,萊蕪義工協會的秘書長,也是一位下崗職工,妻子沒有工作,上有80多歲的老母,下有上大學的女兒,生活很拮據。但是每當協會有活動時,無論手頭上怎么忙碌,他都會到現場。每次捐款,他也走在前頭。在義工大家庭中,大家親切地稱他“大楊”。“大楊”有一句口頭禪:“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
在一次敬老院服務過程中,他犯了膽囊炎暈倒在現場,由于拖延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后來做了膽囊切除手術。2015年的夏天,去山區大槐樹探望特困學生,由于路途偏遠,加上天氣炎熱,過了中午12點還沒有吃飯,本來就有病的楊永軍,身體消耗很大,他臉色蠟黃,身體打顫,會員勸他停下來休息,可他喝了口水,吃了幾口自帶的干糧,繼續堅持工作,在場的會員無不為之動容。
楊永軍是心里裝著他人的人。為了給尿毒癥患者籌款,他上北京,去濟南,到淄博,四處奔波,風雨兼程。為身殘失去勞動力的商販,他冒著嚴寒,為其義賣大白菜。論錢,他不如人家;論身體,他不如別人的好。可他的善念、善心、善舉感動著協會的義工,也感動著身邊無數人,帶動了很多人加入義工協會。
危急時刻方顯“義工本色”
今年3月29日,泰新高速某路段,因大霧引發多起交通事故,涉及車輛20余輛,傷亡救援急需O型血。由于現場傷員的創傷大,泰安血站設置了6個采血點,呼吁廣大市民獻血。
正在上班的執行會長吳勇得知這一消息后,通過多種途徑,核實了消息的準確性后,立刻在義工協會的微信群里,轉發了這條消息。微信群里活躍了,不到10分鐘,楊永軍趕去了。
會員胥峰得到消息后,立馬停下手中的活,給好友張麗琴打電話,驅車趕赴泰安中心血站。在路上,胥峰心情急迫,由于緊張,她的血壓很高,醫生說血壓高不能獻。稍坐休息再量還是高,她急了,再三讓醫生給量血壓,她對醫生說:“我輸過好幾次了,不要緊,你把血壓寫得低點不就好了。”醫生受不了她的軟磨,無奈只好同意了她的請求。
張麗琴是一位見血就暈針的女子,可她為了救護傷員,也毅然伸開了胳臂。隨后在協會副會長劉冬梅帶領下,許文憑、呂化鋒、曹倩等很多會員也自發趕到了血站。“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為傷者獻血,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一直以來,協會都秉承著有時間做義工,有愛心就奉獻的想法,義工中的兄弟姐妹都是好樣的。”吳勇告訴記者。
失去雙親的孩子有了“媽媽”
鋼城區辛莊鎮呂家峪村的呂麗娜是萊蕪一中的一名特困生,在她不滿周歲時,母親就離家出走不知下落,父親在外打工,2015年不幸身亡,爺爺癱瘓在床,生活的重擔就落在了她和古稀的奶奶身上。義工協會了解情況后,發出了為呂麗娜捐款的倡議。立馬得到了會員的響應,兩天時間,捐款六千多元。
當協會會員帶著現金、棉被等生活用品,看望呂麗娜時,發現她與爺爺奶奶住在兩間一米多高的土砌小棚子里,屋內除了兩張床,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她的奶奶正在沒有院墻的天井里,用三塊石頭架起的灶上燒水。看到協會會員后,傷心地哭了,那情景讓在場的會員流下了眼淚。
艱苦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條件令人揪心,會員馬洪香被這情景打動了,一再勸慰呂麗娜好好學習,鼓勵她堅強生活。當即決定讓正在上學的呂麗娜每周六、周日去她家吃飯、洗澡、換洗衣服。從那天起,失去雙親的呂麗娜有了“媽媽”,感受到了母愛般的溫暖。就在今年參加高考的呂麗娜過了本科線,并順利考上了一所大學。
在萊蕪市,有一句人盡皆知的俗語“俺萊蕪有”,發音同英文的ILoveYou。其實自古以來,萊蕪就是一座充滿愛和奉獻的城市。從古代管鮑分金、割股盡孝,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舍家支前、拋灑熱血,到建國后不講條件、不計報酬支援國家建設,再到改革開放以來“愛我萊蕪、共建美好家園”的生動實踐,“大愛”一直都是萊蕪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就在采訪即將結束時,劉冬梅手機QQ傳來一條來自西南大學學生呂聘婷的信息,“明天上午9點,愛心小分隊全員在鳳城敬老院準時集合。”原來這是西南大學第三愛心小分隊的15名萊蕪籍學生利用暑假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在萊蕪市,每時每刻都有人在默默地奉獻,回報著社會。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當下,讓我們以志愿者的名義起誓,文明城市,你我共創!
●人物典型
82歲的郝維先
郝維先是萊蕪義工協會注冊年齡最大的義工,自從加入義工協會,他經常隨義工協會深入特殊學校、敬老院等地開展扶小、敬老活動,并積極為弱勢群體捐款捐物。在顏莊敬老院有一個“郝維先愛心園”,從2010年起,每年元旦前夕,郝維先都會為敬老院的老人每人買一本掛歷,還會送福字對聯,至今已連續7年。
“全市獻血狀元”吳勇
吳勇是萊城區一名機關干部,也是義工協會的執行會長,20多年累計獻血20萬毫升。作為一名“老義工”,也是義工協會成立的第一批組織者,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這個隊伍,將義工精神傳承下去,堅持下去,因為社會需要幫助的人還有很多。
●公益實例
義工協會的“愛心園”
“愛心園”是萊蕪義工協會開展公益活動的一張名片,口號就是“每個月讓每一家敬老院的老人都吃上一頓熱騰騰的水餃。”如每個月的3日,是三豐酒業的愛心園活動日,這一天三豐酒業會來到鳳城敬老院開展助老活動。同三豐酒業一樣,萊蕪市的益錦食品、銀海經貿、三味書屋等20余家愛心企業也有自己的愛心園活動日,并常年堅持奉獻愛心。
短評
讓“志愿精神”浸潤嬴牟大地
“我們是萊蕪義工。這么熱的天,你們還堅守在創城一線,很辛苦,喝點水吧。”8月1日中午,萊蕪義工協會自發組織部分人員來到魯中大街,為沿線的交警和環衛工人送去了礦泉水,而這僅僅是義工活動的一個縮影。
在萊蕪市,有眾多的志愿組織經常活躍在各個地方,哪里需要幫助,他們就出現在哪個地方,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萊蕪義工”,就如同一面旗幟,走到哪里,把愛心傳遞到哪里,把文明的種子播撒到哪里。
人們常說,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同樣,志愿服務活動也不是一次的簡單的愛心奉獻,而是一種堅守、一種傳承。9年2000多場次的活動5萬人次的參加,充分說明了萊蕪義工協會這群人的堅守篤行。
當下,建設和諧萊蕪、幸福萊蕪,需要每一位市民的積極參與,更需要無數志愿者的無私奉獻。一個社會越文明越進步,越需要廣大志愿者的積極參與,同樣志愿者越多,社會的文明程度就會越高。因此,志愿者既是文明的實踐者,也是文明的引領者。我們要發揚志愿精神,就需要把廣大志愿者的熱情發揮好保護好,加強志愿者隊伍建設,有效提升志愿服務的社會效應。
此外,弘揚志愿精神,不論是從事義工活動還是其他志愿服務活動,于個人而言,是彰顯人生價值、生命意義,是自我心靈的凈化、境界的提升,也是助人同時在助己、樂人時也在樂己的好事;于社會而言,來自不同階層的志愿力量,通過義工等各種形式的志愿服務,正好可以有效彌補政府觸角的不足,成為政府工作的有益補充。
正如,一個人能帶動一群人,一群人則能溫暖一座城市。萊蕪原本就是一座充滿愛和奉獻的城市,正是由于無數志愿者的默默奉獻,才提振了“大愛之城”的城市力量。我們要發揮好志愿者精神,讓人們在感受到志愿者服務的同時也樂于加入其中,激發整個社會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也只有不斷弘揚志愿精神,充分激發志愿力量,才能讓志愿服務成為社會治理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相關鏈接·
讓我們一起讀懂“萊蕪義工”
萊蕪義工協會口號:
有時間做義工,
有愛心就奉獻。
萊蕪義工精神:
盡己所能 無私奉獻
真誠助人 服務社會
在萊蕪義工協會,廣大會員參與義工協會組織的活動時,人人都會這樣介紹自己“我們是萊蕪義工。”這是對義工身份的認同,也是對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自豪體現。
萊蕪義工協會成立于2008年8月份,正式注冊于2010年12月5日(12月5日是國際志愿者日),是由志愿服務社會的各界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組成的群眾性公益團體,是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同時也是萊蕪市第一家正式注冊的民間社會團體。近年來,萊蕪義工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注冊人數已經由剛成立時的2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3000多人,如今常年活躍的義工有1000多人,是目前萊蕪市民間人數最多的公益組織。
協會成立以來,廣大義工秉承“盡己所能、無私奉獻、真誠助人、服務社會”的萊蕪義工精神,先后組織各類公益活動2000多場次、5萬人次以上。服務項目從最開始的濟困、助殘、敬老,逐步擴展到扶貧助學、無償獻血、搶險救災、文明交通以及社區服務、環保服務、家教服務、就業服務、重大賽事節慶活動服務等眾多領域,倡導了團結友愛、無私奉獻的良好社會風尚,贏得了社會各界廣泛贊譽。不僅如此,像嬴牟公益、萊蕪愛心志愿服務中心等多家公益組織的創辦者,都是從萊蕪義工協會走出的志愿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