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2017-08-18 14:13:08
原標題:一年緊盯住“產量”和“消耗”兩件事
長期陷入虧損泥淖的兗礦國際焦化公司終于“有喜”了:6月份盈利310萬元。國際焦化2006年12月建成投產。這座從德國魯爾幾乎原封未動搬遷過來的焦化廠,因技術、原料、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一直未能達產。經歷過競聘經營、受聘經營等多種嘗試后,2016年4月,國際焦化新一屆班子成立,國際焦化開始起色。“產量和消耗,一年多來我就盯住了這么兩件事。”從兗礦魯南化工公司調任國際焦化,擔任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的王天峰說,“穩產達產是創效的基礎,降低消耗是創效的手段,當然,還有市場是保證。”
用最合適的煤
煉最合適的焦
“一直虧損的原因,除了投資過大的歷史包袱和市場波動因素外,主要原因一是產量不能達產穩產,二是成本居高不下。”王天峰分析國際焦化從未盈利的原因,“這都是管理問題。我們就從管理入手,抓住產量和成本兩個關鍵。”
“降低成本,有許多環節可控,國焦都抓在點子上了。”國際焦化規劃財務部副部長楊蓓坦言。國際焦化抓住降耗的關鍵三點:降低配合煤成本、提高冶金焦率、嚴格單耗控制。特級焦質量要求高,需要高品質的煤,煉成每噸焦炭需要原料煤1.33噸到1.35噸,高的時候煤焦差價倒掛300元,質量過剩了,成本也高了。現在,“最合適的煤,煉最合適的焦”,國際焦化優化配煤方案,嚴控質量過剩,加大價格較低的貧瘦煤摻入比例,嘗試配入高硫氣煤、肥煤,配合煤成本降低40-50元/噸,上半年僅此就創效4000余萬元。
冶金焦率高低也影響著效益多少。國際焦化通過優化煉焦工藝、整治焦炭落地,成品焦率由年初的85%提升并穩定在90%,這為提高焦炭綜合售價提供了有力支撐,創效3650萬元,首次實現半年度煤焦差價為正。圍繞著單耗控制,國際焦化開展系列技術攻關,使噸甲醇耗煤氣量比預算降低60方,節支127萬元;脫硫脫硝裝置日耗堿量從年初10噸降到1噸,預計全年節支280萬元。
數據顯示:一季度,國際焦化煤焦差價為7.6元,改變了多年來煤焦差價為負的局面;二季度,煤焦差價提高至85.71元;上半年,煤焦差價自2012年恢復生產以來歷史性的達到了30.46元,推動了公司大幅減虧。
逐浪市場
換來產銷兩旺
“購”和“銷”,也是影響效益的關鍵環節。國際焦化在這兩方面也是下了“狠手”。原煤,是國際焦化消耗最多的生產原料,每年需求230多萬噸。年初,國際焦化就與多家國有礦業集團簽訂了168萬噸的煤炭直供采購合同,不僅鞏固了采購渠道,而且更享受到了優質客戶的采購價格。經過艱苦談判,爭取山東能源享受到其1/3焦煤以量換價的優惠政策,節約采購成本300萬元。
銷售,市場需要什么就生產什么。二季度焦炭價格快速下跌后,國際焦化堅持月銷售計劃遠大于生產計劃,規避了焦炭跌價損失。同時,高端焦炭需求節節攀升,他們隨波逐浪,逐步增加高端焦炭的生產,上半年,發運一級焦51萬噸,同比增加6萬噸、增效600萬元。
銷售就需要物流,國際焦化組織局內煤炭運輸招標,每噸運費比去年降低4元,節約物流費用近40萬元。2月份,鐵路一口價全面取消、鐵運運費上調之后,為節省運費,逐步將鐵路發運轉為運輸價格較低的運河發運,焦炭運輸成本降低30元/噸,節支運費180萬元。
多年的市場逐浪,練就了國際焦化捕捉貿易機會的敏銳目光,抓住上半年市場有利時機,國際焦化加大貿易力度,上半年經貿收入4.04億元、經貿利潤535萬元。
“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王天峰認為,國際焦化現在只是開啟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下一步的路還很長,他們要繼續開展好“干標準活,做放心人”教育活動,爭取用三年的時間“建標準、學標準、用標準”,“只要能扭轉了思想,打好基礎,再大的困難我們也能克服。”
齊魯壹點記者 黃廣華 通訊員 吳玉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