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9-10 15:39:09
在煙臺,提起煙臺一中,大家都說學校教得不錯,學生出成績;在煙臺一中,提起于健老師,師生都會豎起大拇指。用一中副校長馬述濤的話,“于健老師不光學生教得好,那感人的事跡都不能不用一籮筐來形容,而是一火車一火車的講不完。”于健老師自己說,從教33年自己走的是一條幸福的育人之路:樂學、樂教、樂研、樂奉獻。
英語教得好,高考一個班50多人27個140分以上
今年高考,煙臺一中高三2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班上平均成績在650多分,其中英語成績全班50多人,有27人英語成績在140分以上,其中最高分為148分。這個班的英語老師就是于健,然而這不過是她從教33年來取得成績中普通的一例。
熟悉于老師的人都知道,于健老師1984年從魯東大學畢業后,就一直從事中學一線英語教學,獲評正高級教師也沒有離開一線教學,多年帶高三,從教33年來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教過的學生自己都數不過來。
于老師教學教得好,對學生好,先后獲得第二屆全國中學優秀外語教師、山東省優秀教師,山東省師德標兵,山東省特級教師,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煙臺市師德模范,芝罘區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今年又榮獲首屆山東省教書育人楷模提名獎。
對成績,于老師很自豪,但從來不多言。用她自己的話說,自己真的沒有什么特別的,自己教學33年來,累是累點,但充實,因為自己喜歡,教書育人是幸福的,自己樂學、樂教、樂研、樂奉獻。
樂學: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長流水
“一周熱詞:印度撤軍、海底撈事件、哈維颶風……”這是9月5日于健老師的朋友圈分享的文章,在于健老師朋友圈里的朋友都有一項這樣特別的“福利”,每天都會收到于老師分享的英語精美片段誦讀,最新詞匯,英語學習文章等。
“我有個習慣,堅持好多年了,就是不管多忙,每天要聽兩篇英語文章,現在已經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早上做飯的時候,就把收音機放在刀架上,一邊做飯一邊聽。”于健說,“遇到好的都會發到朋友圈里,分享,我的微信沒有個人的東西,除了英語還是英語。”
老師們都說,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長流水。“高中的學習,光靠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對優生來說,因此必須有必要的課外鮮活的知識來豐富,而高三學生時間緊張,作為老師就要做好資源收集工作,做好資源的引領。
“現在孩子的知識量有時候比老師都大,如果認為憑借多年的教學經驗就能夠游刃有余地教肯定不行,教育不是經驗的傳達,在如今的多元文化中,和學生一起探索、學習、互通有無,才會被學生尊敬和信任。”于老師說,要想教好學生,讓學生愛學,自己首先要愛學樂學。每上一次課,都做個有心人,搜集更多的資料、吸收課本之外的更多知識。
樂教:每天都想如何變著法的讓學生喜歡學
除了日復一日為學生推薦課余資源,她認為給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也至關重要。“課堂前的3分鐘演講,會讓參與其中的學生鍛煉自己、提升自己。”于健說,“這3分鐘演講,不能照著讀,要脫稿,提前要準備,在上臺前,我已經幫他‘磨’了好幾遍了,這三分鐘學生可以講自己喜歡的任何事情,班上曾有一名同學,對數學非常感興趣,他演講的內容是數學排列組合的內容,幫他演練的時候,說實話,我都沒有明白其中的術語,但只要他喜歡,他提升,這就是最大的意義,每個同學都有這樣的機會。”后來這個學生考入了北大數學系。
“讓學生參與其中,除了演講,還有讓學生講題,他講之前肯定要備課,要給全班學生講課必然不能自己弄得不明不白,肯定要自己先通透,這樣對學生提高也很有幫助。”于老師說,優秀的學生不是教出來的,關鍵是激發他的興趣,挖掘學生的潛力,適時地點播一下就可以。
“有一個學生高二的時候就對英語很癡迷,看英文電影,聽英文歌曲,詞匯量很大,但不足就是英文作文會寫很多,但很散,我的任務就是及時給他調整,思路、主次,重點等等,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高考取得148分,作文25分滿分得了24分。”
樂教成了于老師的習慣,不管是現在教的,還是畢業的,于老師都會比自覺的去指導,“一年三八節,一個在上外讀書的學生發來了‘老師,三八節快樂!’的祝福短信,我感覺回復說,‘你趕緊打開電視,看看正在直播的兩會外交部答記者問,你也學習一下,該記的要記啊。”于健說,“事后感覺自己這是怎么了,人家孩子都畢業了,怎么還給她布置‘作業’呢。沒辦法,成職業病了。”
樂研:不能只顧低頭拉車,還要抬頭看路
流于表面的教學,其實不是真正的“英語”。于老師說,要善于轉化成自己的成果。教學工作中,于老師認真摸索、大膽創新,不斷探索研究,參編多部教輔材料,形成了完整的“在用中學英語”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她為高中英語教材必修一第二課錄制教學光盤,隨外研版教材發行。
作為老師,不能光教,還要研究。要時刻想著,如何教才能讓讓學生更有效率的掌握?另外,老師教英語絕不是教一種符號,一種技能,更是一種文化,英語也是一種力量。
“2008年瑞士一個學校的一群外國中學生來學校交流,在我的一堂課上,在自由討論的時間,有一個外國學生談到奧運會火炬傳遞中‘藏獨’的分裂行徑時說,是因為漢族人多的原因。當時課堂一度尷尬,此時我的一名學生站起了用流利英語詳細的說明了西藏問題的由來,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等,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于健說,“當時我就很自豪,我覺得語言也是一種力量,學好英語才能向外國人更好的表達自己。”
“每年開學,我都會問學生一個問題‘why do you learn English ?"學生的答案也許會是為了考試、出國……,我也會準備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答案:Be a better Chinese !”于健說,無論將來學生在國內還是在國外,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中國人,說好一門外語,都會向世界更好的表達自己,展現自己,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溝通交流,更好的影響他人。
樂奉獻:用積極陽光的心態去面對學生
說起當初選擇教師這份職業,于健坦言,自己當年考慮到自己的家庭情況,毅然報考了師范類專業。另外,自己學生時代的啟蒙老師和煙臺一中的鐘兆勛老師深深地影響著她。“記得鐘老師看到我的作業本正反兩面,寫的密密麻麻,后來單獨叫我去辦公室送給我一摞作業本,他的這一舉動讓我至今難忘。”于健回憶說,“鐘老師曾經在運動中受到沖擊,后來平反后,一絲抱怨都沒有,他曾說‘學生能跟我努力的學,就是對我最大的尊重’。他的品格深深的影響了我,我也會將這份影響傳承下去,影響他人。”
在于老師的字典里只有“盡管”,沒有“因為”,“盡管這樣那樣,但還是要努力,不能說因為什么就給自己理由。”于健說,“無論生活中遇到什么不順心的事,只要到了課堂就一定要以一個積極、陽光、開朗的心態去面對學生。”她深知,班上的每個學生對她來說只是一部分,但對于每個家庭來說卻是他們的全部,不能因為個人的情緒給學生帶來不好的影響。
為了不耽誤教學進度,每天10點學生下晚自習后她還要熬夜批改學生晚自習的作業。對于班上基礎弱的同學,她還要抽學生有空的時間,利用周末去給學生補習。對學生的時間多了,對自己家的孩子時間就少了,“我孩子現在都工作了,以前上學都是帶到辦公室里來,被他們喊稱‘辦公室桌頭的孩子’。”
“于老師的敬業故事隨時都會發生。”同事姜景陽分享了于老師的小故事,在一次去北京出差的火車上,于老師不顧硬座對面的乘客,把隨身帶的試卷在桌子上鋪開,一道題一道題做,整整一夜,于老師為學生挑選出了許多好題、精題。“于老師,從不給學生進行題海戰術,她會根據班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自己從大量的習題中挑選出適合他們的。”姜景陽說,“還有一年春節,于老師去理發店做頭發,排隊的人很多,自己索性鋪開習題做起來,最后累的睡著了。”
于老師說,做老師基本功要過硬,另外最重要的是愛學生,要用很大的耐心去“磨”,做一名老師愛心和耐心缺一不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多年來于健老師所帶的班級在統考和高考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她所輔導的學生多人在國家級及省級英語大賽中獲獎,她所教的學生已有數十人被清華、北大等名校錄取,絕大部分走入全國985、211重點大學。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 記者 李楠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