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萊蕪新聞網
2017-10-01 15:05:10
核心閱讀 呼吸新鮮空氣,只需做好環境衛生;呼吸文明空氣,卻并非易事。一個400多口人的小社區硬是憑借領導班子的凝聚力、民心的合力,一鼓作氣,徹底改變了社區面貌,大大提升了文明素質。看吧,12000余平方米的水泥路,實現了全社區的覆蓋;1200余米的污水管道,實現了污水下地;電力整網,讓居民用電不再難……一項項、一件件,高家莊社區美了環境面子,贏了文明里子。
9月29日,孩子們正在社區書屋內閱讀。 (記者 高明 攝)
村內道路硬化 污水管道下地
鏡頭一:9月29日,在鋼城高新區高家莊社區的主干道上,8米寬的水泥路面,來往的車輛不用擔心路面寬度。雖有微風把綠化樹上泛黃的樹葉吹下,但手持掃帚的保潔員會及時清掃,并倒進擱置在路旁的垃圾箱內。“跟過去真的不一樣了,垃圾每天都有垃圾車運走,每逢婚喪嫁娶的,大大小小的電線桿、井蓋都會貼上紅紙,現在基本都不存在了。生活在這里,感到很滿足。”社區居民張合蓮見證了村內環境的變化,她口中的滿足不僅僅是環境的改變,還有文明素質的提升。鄰里街坊和睦,四德榜上亮相,想到這些,她心里總是充滿著美好和愉悅。
據介紹,為了保持良好的社區環境,社區居委會以創城迎檢為契機,加大投入改善環境,今年投資50余萬元建成了總長度400米的示范街,修筑排水溝400米、設置文化墻600米、安裝路燈14盞、監控攝像頭12個。購買了150個環衛桶發放至每家每戶,購置50個垃圾箱安置于街巷,施劃停車位100余個。選派4名專職保潔員每天早中晚三次對街巷進行清掃,實行黨員包街巷負責制,每個街巷都有1-2名黨員具體負責,負責日常環境的維護和居民文明素質的提升。如今,12000余平方米的道路全部硬化,1200余米的污水管道全部下地,社區環境煥然一新,社區文明蔚然成風。
居民隨時取閱書屋4000套書籍
鏡頭二:李洪緒,因家里的家用電器需要三相電來到社區居委會開用電證明信。這已不是第一個因這個原因來開證明信的居民了。此事引起了居委會的注意,隨即召開臨時會議,成立三人工作組,對村內140余戶居民進行“地毯式”的排查,并把有此需求的住戶記錄下來。隨后,社區進行了用電整網,安裝了變壓器,不僅給居民通上了三相電,還對社區隨處亂扯的電線進行了梳理,街巷上空的“蜘蛛網”也銷聲匿跡。
為了更好地為居民服好務,社區居委會對服務窗口人員嚴格培訓,做到了笑臉迎人,服務周到。在社區辦公大樓,記者看到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市民學校、家長學校等近20個功能室,擺放著乒乓球臺、書桌等用具。日間老年人照料中心,讓老人來這里打牌、聊天、喝茶,中午不想回家還能吃上可口的午餐,在照料中心休息。農家書屋藏書4000余套,可就此看書學習,也可借閱。開辦了衛生服務點,實現了小病不出村的愿望,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每年給60周歲以上老人發年貨
鏡頭三:“拌嘴吵架、鄰里矛盾擱在以前是常事,現在看不到了。”居民李慶金說,他經常抽煙,煙頭雖小,但是扔在大街上,就像是白紙上一個黑點,很顯眼。所以每次抽完都會捏在手里丟到垃圾桶。
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高家莊社區刮起了文明風。社區居民自發組成志愿者,對發現的占道、亂扔亂停等現象都會上前制止。“上前勸阻是對事不對人,我也不覺得因此鬧得鄰里不和,反而會增進和睦。”不僅如此,未成年人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公益廣告牌處處可見,居民在舉手投足間起到一定的約束和規范作用。截至目前,該社區共安置公益廣告牌100余塊。值得一提的是,社區居委會每年給60周歲以上的老人發放不低于200元的雞蛋、茶葉等生活用品,帶去冬季的溫暖。
記者點評 美好家園的建設,環境整潔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市民素質才是體現一個地方文明的關鍵。修飾一下社區外觀只是表面,群眾的日子幸福美滿,城市干凈整潔,生態環境保護有力,講文明蔚然成風,才稱得上是文明。擁有400多口人的高家莊社區讓環境整治中不忘提升文明素質,在文明引導中兼顧社區“氣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文明要面子,更要里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