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17-12-16 21:55:12
【往期回顧】
【青島新聞網獨家】
(文/圖 孫志文)
屋子里,簡陋的小煤爐上熱著饅頭,爐子旁邊是一盆剛出鍋的炒茄子,這是趙忠璞老人和她二兒子李順利的午飯。“飯菜都是他做的,我手把手教他的。”兒子有了做飯的手藝,老人覺得很欣慰,也很放心。說著說著,老人走出房門,繼續晾曬剛洗出來的衣服,由于天氣太冷,加之腿腳不便,她已經一個多星期沒有在街上擺攤修鞋了。
趙忠璞今年73歲,來自膠州阜安街道。在本該安度晚年的年紀,這位老人卻仍在為兩個殘疾兒子忙碌著。老人的一生可謂艱辛,收養了一個盲童,傾盡家財給視力殘疾的兒子看病,后來又生了一個智力殘疾的二兒子,含辛茹苦將兩個病疾孩子養大。人到晚年,她又擺攤修鞋,貼補家用。
“小個子女強人”當過小工、開過塔吊
12月13日上午,記者驅車來到了膠州廣州北路上的一處老舊居民小區,在一棟樓前的空地上,記者一眼就看到了正在晾衣服的趙忠璞老人。遠處的趙奶奶個子不高,不到一米六,佝僂著腰,挪著小碎步,仔細地整理著繩子上的衣服。見到記者到來,老人放下手里的活,挪著小碎步把記者迎進屋里。
老人的家是一個面積只有四五十平大小的套二房子,房間里的兩張床占了家里大部分空間,其他地方也是滿滿當當地存放著各種生活用品。正值中午,35歲的二兒子李順利正在做飯,也就是這時發生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老人告訴記者,幾年前,她花了很大力氣手把手地教二兒子做飯。“光教他什么時候倒油,什么時候擱鹽,就教了兩個月。”趙忠璞說,她年紀大了,不可能照顧兒子一輩子,要讓兒子學會做飯,不至于餓著。
老人招呼記者坐下,聊起了她的故事。聊天中,記者得知趙奶奶年輕的時候曾在當時膠縣建筑公司當工人,干過小工活兒,當過統計員,甚至開過塔吊。老人說,她雖然個子不高,但卻是個女強人,“建筑公司的苦活累活我都干過”。也就是在建筑公司,趙奶奶和她的丈夫結婚了。
“不管看不看得見,他都是我兒子”
吃過午飯,趙奶奶并沒有休息,她收拾完碗筷又馬不停蹄換上外套,戴上帽子,要去大兒子李順的盲人按摩店里看望一下,幫兒子干點活。這是這么多年來,她養成的習慣。趙奶奶的大兒子是位盲人,在膠州市錦州路上開了一間盲人按摩店,現在已經成家立業。
說起她的大兒子,趙忠璞打開了話匣子。原來,結婚以后趙忠璞就懷孕了,但是她第一個孩子出生不久后因病夭折,這對她打擊很大。此后多年,趙忠璞始終沒懷上孩子。直到36歲那年,她偶然間聽說建筑公司的同事撿了一個棄嬰,孩子看上去剛滿月,他就是趙忠璞的大兒子。聽說這件事,趙忠璞骨子里的母性讓她做了個決定——領養這個孩子。“同事姓高,我都叫她高大娘,去她家領孩子的時候,高大娘對孩子說了一句話,她說孩子你有家了,這就是你媽媽!”
再次當上媽媽,趙忠璞滿心歡喜,但好景不長,當孩子長到三四個月大的時候,全家人發現孩子的眼睛總是直勾勾地盯著一樣東西,親戚朋友逗他,他也不為所動。到醫院一查,結果是雙眼視神經萎縮。“大夫建議,用好藥營養視神經,說不定還能看見點東西。”有了大夫的建議,她和丈夫開始努力工作,賺錢給孩子治病。
那時候,兩口子一個月工資加起來有60多元,大部分錢用來買藥。為了多掙錢,趙忠璞更是經常加班,每天只睡5個小時。就這樣治療了一段時間后,孩子的視力有了微弱的恢復,這讓全家人看到了希望。“有病就治病,不管看不看得見,他都是我兒子。”當時有同事不理解她的做法,說畢竟不是親生骨肉,但趙忠璞態度始終堅決,她認為雖然不是親生母親,但領養也算是給孩子第二次生命。
“兩個孩子,一個也不能少”
就在大兒子兩歲的時候,趙忠璞再次懷孕,38歲的她已經算是高齡產婦了。二兒子生下來的第二個月,家人也發現他和普通孩子不一樣,反應很遲鈍。趙奶奶說:“我當時去打聽醫生,人家知道我的家庭狀況,不愿意再打擊我,給我說是孩子缺鈣,讓我回去給孩子補鈣。”
一開始趙忠璞信以為真,但有醫學知識的朋友看不下去了,給她道出了真相,“我朋友就說,孩子是智力殘疾。”聽到這個消息,趙忠璞的心涼了大半截,她一整夜沒睡,想著她的兩個孩子以后要怎么生活。
“想什么都沒用,好好照顧孩子吧。”了解了二兒子的情況,趙忠璞沒有怨天尤人。此后,她和丈夫又多了一樣工作——教二兒子生活自理。那幾年,上有老下有小的趙忠璞除了上班工作,還要給大兒子治療眼睛,要照顧無法自理的二兒子,也要照顧80歲的老父親。“我每天5點起來,先伺候我爹吃了早飯,再給兩個孩子穿起衣服來,去上班,中午回來我一邊啃兩口饅頭,一邊做飯,吃了飯再去給大兒子打針,一忙就是一整天。”最熬人的是教育智力殘疾的二兒子,“他學系鞋帶就學了一年,十歲之前都是我喂飯”。
鄰居看著趙忠璞家的狀況,都心生憐憫,給她出主意說能不能放棄一個孩子。趙奶奶卻從來沒有動搖,她說:“兩個孩子都是我的,一個也不能少。”
“孩子能回家看看,就是最大的幸福”
就這樣,趙忠璞的兩個兒子漸漸長大。大兒子的視神經治療有了些效果,眼睛恢復了部分感光能力,而且有機會進入青島盲校學習,二兒子也完成了小學課程,但沒有勞動能力。退休以后,沒過多久,趙奶奶的丈夫又患上肝病,臥病在床。本來可以安享晚年的她,大部分時間都要照顧丈夫和二兒子。由于退休金微薄,為了補貼家用,閑不下來的趙奶奶利用自己修鞋的手藝,開始在街上擺攤修鞋。
“修一雙鞋賺三塊兩塊的,一天能掙幾十塊錢。”由于家中還有人需要照顧,趙奶奶擺攤的時間并不長,她往往過幾個小時就要回家瞅瞅,照看一下丈夫和兒子。街邊修鞋的營生,趙奶奶一干就是20年。
大兒子李順盲校畢業后,去了南方,在盲人按摩店打工,積累了一些經驗的他在2008年回到膠州老家,開了一間屬于自己的盲人按摩店。這讓趙奶奶很高興,她說,沒想到自己的盲人兒子能有開店當老板的一天。
如今,大兒子李順已經成家,按摩店里的生意也不錯。經過20多年的鍛煉,二兒子李順利學會了做飯洗衣,酷愛唱歌的他熟悉電視里很多歌星的名字和歌曲。再加上街道辦、原公司的同事對她很關照,逢年過節送米送面,勞碌了半輩子的趙奶奶終于到了該享福的時候。趙奶奶已經不準備繼續擺修鞋攤了,她說:“等把這些修鞋的材料處理掉,我就不干,徹底退休。”
采訪最后,趙奶奶對記者說,她覺得她這輩子很累,但很幸福。她說,她永遠記得大兒子確診是盲人的那一天,父親給她說過的一句話,“有了孩子,不管孩子有沒有殘疾,只要他長大了能經常回家看看你,就是最大的幸福。”
趙奶奶個子不高,不到一米六,佝僂著腰,挪著小碎步,仔細地整理著繩子上的衣服。
吃過午飯,趙奶奶并沒有休息,她收拾完碗筷又馬不停蹄地換上外套,戴上帽子,要去大兒子李順的盲人按摩店里看望一下。
由于天氣太冷,加之腿腳不便,她已經一個多星期沒有在街上擺攤修鞋了。
2008年,大兒子回到膠州老家,開了一間屬于自己的盲人按摩店。趙奶奶說,沒想到盲人兒子能有開店當老板的一天。
勞碌了半輩子的趙奶奶終于到了享福的時候。趙奶奶已經不準備繼續擺修鞋攤了,她說:“等把這些修鞋的材料處理掉,我就不干,徹底退休。”
提示:支持← →箭頭翻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