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8-01-29 17:01:01
原標題:德州:全力布局東部城區活力新城蓄勢待發
2018年,德州市啟動東部城區建設,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優化城市功能布局、精準布局業態,全力打造特色鮮明、功能完善、充滿活力的現代化新城區。
2017年7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批準德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原則同意《(2011-2020年)德州市城市總體規劃》,《規劃》對城市發展戰略、市域城鎮體系規劃、中心城區規劃等方面作了明確描述,提出德州未來中心城區主要向東南方向擴展,從西向東依次串聯老城、河東新城、高鐵新區,并遠景延展至陵城區,這意味著,德州市將在未來3至5年時間里,重點打造東部城區,建設又一個活力新城。
放眼國內的許多城市新區,如廣州的天河,杭州的錢江,濟南的奧體漢峪等等,這些區域皆位于城市東部,他們依托東部的交通樞紐及產業生態,逐步成長為經濟發展的新高地,與他們相同,交通所帶來的發展機遇,成為德州城區持續東進的助推器。
歷史上,德州是因運河漕運興起的城市。
1911年,津浦鐵路通車,德州又成為當時新興鐵路交通的重要樞紐站點,開辟了城市發展的新紀元。
1997年,濟德、濟聊高速公路德州段建成通車,1998年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城市發展的框架向東延伸。
2011年,京滬高鐵投入使用后,德州步入高鐵時代,拉開了東部城區建設大幕。
從古至今,德州一路向東的發展姿態都踏準了時代的節拍,抓住了變革的機遇,這并非只是空間的延伸,更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新期盼。
“希望我們德州從經濟上發展的要快一些,增加經濟發展的后力,使我們的家鄉變化的越來越快,一天一個樣,越變化越美。”不少市民對德州東部城區發展充滿期待。
不只是市民所盼,德州當前正處于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背景下,既面臨著產業轉型的良好機遇,又存在著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制約,向東發展也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建設京津冀科研成果轉化基地的必然選擇。
2017年9月,我市成立東部城區開發建設領導小組和指揮部,正式按下東部城區建設的“加速鍵”。東部城區規劃范圍,以生態科技城規劃區域為核心區,以開發區、陵城區所轄趙虎鎮、抬頭寺鎮、邊臨鎮、丁莊鄉相銜接區域為延伸區,規劃面積396平方公里,一座活力新城蓄勢待發。
德州市委黨校管理學部副教授劉新對此表示,‘東進戰略'不但可以優化城市功能布局,而且通過高端產業、創新型產業的發展,可以快速提升全市的產業層次, 此外,東部新城也是德州對外開放的一個優質窗口,可以提升城市整體形象。”
同樣,新區發展離不開產業支撐,在東部城區新建成的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內,綠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研發全國載重量最大的植保無人機,這里將是公司在北京順義區遷出后的“新家”。
德州綠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何智慧稱,德州是一個農業大市,耕地面積非常廣闊,對植保無人機的需求非常大,德州東部新區規劃定位非常適合企業發展的需要,包括一些政策的支持力度也非常大,公司以后的生產銷售都會落到德州東邊城區。
未來3-5年時間,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將累計招引500余家像綠友智能科技這樣的企業入駐,為東部城區提供產業資源。從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向南五百米,德州太陽能小鎮的所有單體項目已基本建成,鋼結構建筑劃出的弧線極具現代美感,這里不只是中國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的主場地,也是未來東部城區集成果展示、技術孵化于一體的現代化高端服務區。
“我們這個項目不僅美觀,而且功能完善,采用國內國際目前最先進的智能化管理系統,提供大型的展覽和會議、餐飲、娛樂等服務,建成以后將提升整個東部城區的配套體系。”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太陽能小鎮項目經理劉廣業告訴記者。
在功能定位上,東部新區將在京滬高鐵線以西建設產城融合區,以科技、金融、總部、高端商業居住以及創新創業公共服務設施為主體,形成充滿活力、產城一體的城市新區;在高鐵線以東中北部區域建設產業轉移升級示范區,主要以“10+6”主導產業為主,形成引領全市新舊動能轉換的高端產業聚集區;在趙虎鎮、丁莊鄉、邊臨鎮和抬頭寺鎮區域內建設現代農業發展區,建設魯西北、冀東南農業“新六產”發展高地。為此,德州正謀劃建設東部城區“項目庫”,使新區更好的適應新一輪產業變革趨勢。
新的城區不只承載著產業的未來和希望,也承載著市民對優質生活環境的美好愿景,東部新區的規劃建設堅持“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共融的理念,未來,這里不只有前沿的創新平臺、高端的產業項目,走出家門,不遠處還有完善的教育、醫療、商圈等生活配套,優美的生態環境使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目前東部城區是33處中小學,計劃再建29處中小學,為東部城區教育提供充足的保障,醫療方面計劃建設大的醫療城,醫療中心建成以后,床位能達到7000。”經濟技術開發區社會事業管理部部長王振廷稱,東部城區還將配備市民廣場,各種休閑器材,提高東部城區人民的幸福指數。
德州市委黨校管理學部副教授劉新表示,新城的建設要站在歷史的高度重新審視工業文明和生態文明、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關系。新城是以人為中心的新城,產業布局、公共服務配套、生態保護都要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在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中,在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中,新城就能夠煥發出持續的勃勃生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朱迎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