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寧晚報
2018-02-24 09:48:02
“布局第三代半導體、生命健康等未來產業,壯大信息技術、文化旅游、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改造工程機械、能源、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打造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和資源型城市新舊動能轉換示范區。”2月22日,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召開,《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隨之發布,對我市的未來發展也有了新的定位。
濟寧作為產業結構偏重的資源型城市,新舊動能轉換已然成了當下的發展之要。如何布局新興產業?如何改造傳統產業?如何匯聚創新活力?此次《規劃》給出了具體路徑,并明晰了我市產業發展方向以及新舊動能著力點,為城市轉型發展帶來新機遇。
輕裝上陣:“去產能”、“降成本”為動能轉換“減負”
《規劃》將“去產能”、“降成本”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中之重,提出“把去產能作為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存量資源配置的首要任務,探索建立市場自動出清的長效機制,實現企業優勝劣汰、產業轉型升級。”
“這對于資源型城市‘輕裝上陣’尤為重要,關乎經濟發展負擔有多大、質量有多優、環保壓力有多大,后勁有多強。”山東財經大學經濟學教授陳華說,濟寧作為產業結構偏重的資源型城市,新舊動能轉換的壓力和負擔大于周邊城市,主要集中在去產能壓力大、稅費重、企業轉型成本高等方面。
而近年來我市的發展路徑,恰好為動能轉換減輕了負擔,以“四新”、“四化”為引領,搶抓發展機遇,在“去產能”、“降稅費”、“降成本”等方面形成了長效機制。數據顯示,去年,減煤炭產能36萬噸,綜合為企業降成本77億元,減免高新技術企業和小微企業稅收70.1億元,為歷年來最高。不僅如此,我市還運用環保倒逼機制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化工產業利稅、利潤分別增長71.5%和96.5%。目前,46家企業“退城進園”,其中重污染企業22家,移交企業23家,為我市“去產能”夯實了基礎。
“去年,機關部室工作人員為了將企業蒸汽價格降下來,一次一次地協調、跟蹤,爭取每噸蒸汽價格降低了18元,綜合為企業降成本達77億元。”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說,看似不起眼的數字,對企業而言卻大大縮減了成本,增加了利潤空間。近兩年,我市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逐年在降,2017年降為84.8元、同比減少1.2元,規模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下降1.2個百分點。
動能匯聚:“四新”、“四化”經濟夯實家底
“去年,我市GDP突破4600億元,增長7.1%。其中,新增“四上”企業達1133家,比上年增加362家,居全省第4位;技改投資1149億元、增長22.9%。”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說,這些數據的背后,不僅呈現了一座城市的經濟體量,也彰顯了發展的后勁。
對于資源型城市而言,它當下的發展后勁在哪?尤其面對煤炭、工程機械、化工產業的“寒冬”,動力又從何而來?對此,該負責人說,“創新就是我市經濟發展的第一引擎,近兩年在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以及新模式引領下,我市傳統經濟和新興經濟都實現了較快增長,已然步入新舊動能轉換的‘快車道’。”
采訪中的一個個實例再次驗證了這一點。在我國,一套新款服裝從面料設計、生產到制成服裝,最快需要60天,而我市本土企業——如意集團只需要15天。目前,該公司利用紡織行業首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如意紡技術”,擴能形成國內規模最大的毛紡服裝產業鏈和棉紡印染產業鏈,架構了“互聯網+智能制造+個性化定制”紡織服裝發展模式。
“打開微信,就能定制衣服,尺寸、面料、款式、顏色、印花、價格等全都自己選。”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這看似簡單、便捷的操作,卻讓我市不少傳統服裝企業從低毛利的“廝殺”中突圍出來,實現了逆襲式快速發展。一個小小的創新或許就能打開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開啟一種新的盈利模式。
如今,在濟寧在創新驅動引領下,“四新”、“四化”經濟繁榮發展:榮信煤化實施30萬噸焦油加氫技術改造項目,既實現了甲醇馳放氣的綜合利用,又拉長了焦油、粗苯的產品鏈,項目達產后,年新增銷售收入35.8億元。軍民融合企業英特力公司與IBM合作的自主安全高性能服務器生產線首批產品成功下線,擺脫我國生產的服務器無“芯”的被動局面……我市先后出臺打造工業經濟升級版及十大制造業升級三年行動計劃、中國制造2025濟寧行動計劃等,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48家、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30個,新引進院士6人、入選省級以上人才工程44人,集聚海內外高層次人才2586人。
制度支撐:加快智慧與資本融合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里,我市“放管服”改革成果讓不少人贊許不已:我市實施項目審批流程再造,推行“四個一”模式,削減行政權力事項50項,審批時限比法定時限縮短一半。推進“互聯網+電子政務”,90%行政審批事項實現網上辦理。健全“十張清單”制度,構建信用信息“一網三庫一平臺”,在全省率先形成貫通市縣鄉村的公共服務事項目錄。
50、90%,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數字,不僅是公共服務效率提升的標識,也著實為我市企業減輕了制度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贏得了時間優勢。不僅如此,我市還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11個領域實現綜合執法,128家市管企業完成公司制改制。同時,完成規范化改制企業484家,是省定任務2倍。
“這些只是我市新舊動能轉換制度支撐的一個縮影。”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在新舊動能轉換方面,濟寧的制度優勢還很多,如創新投融資體制、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深化國企改革、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等方面都體現了制度優勢。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注重企業家精神的保護,并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出臺印發《關于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的意見》和《濟寧市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計劃實施細則》,通過專題培訓班培訓企業家3000余人次,加強本地企業家隊伍建設。
“企業是新舊動能轉換的主體,在保護他們合法權利的同時,更應當注重保護他們的冒險、銳意進取的精神,才能將一個社會的創新發展落到實處。”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在當下的新時代,經濟發展離不開創新,創新發展又離不開制度的支撐,唯有一個精細的頂層設計、包容而又嚴謹制度環境,才能實現智慧與資本的融合,加快新舊動能的轉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