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18-05-03 10:21:05
華陽宮古建筑群全貌 攝影 崔健
作為濟南地區現存最大規模的古建筑群,華陽宮古建筑群的修繕與改造提升工作一直備受關注。日前,記者從濟南城市建設集團獲悉,經過七個月的修復提升,華陽宮古建筑群于4月28日起修繕完畢重新對外開放,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共接待游客9400余人。
綠地廣場一側可見臥牛山全貌
據了解,華陽宮古建筑群內現有建筑36座,建筑面積2817.56平方米。其中,華陽宮是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一座廟宇,由二宮門、忠祠、孝祠、四季殿、東西配房、東西廂房、倒座房等建筑組成,以建在高臺之上的四季殿為主體建筑。華陽宮西側為凈土庵,是一所佛教道場,西院由院門、地藏殿、東西十王殿、元君殿及東西配殿組成泰山行宮院落,在觀音殿后,是三教堂,供奉釋迦牟尼、老子、孔子三尊神像,集佛、道、儒三教為一體,故名三教堂。出三教堂拾級而上,依山就勢布置有關帝廟、玉皇宮、龍王殿、三皇殿等建筑。
作為濟南地區現存最大規模的古建筑群,華陽宮古建筑群的修繕與改造提升工作一直備受關注。去年10月,濟南城市建設集團啟動了華陽宮古建筑群的修繕與改造提升工作,11月22日,華陽宮暫停對外開放,進入全面施工修復階段。經過七個月的修復提升,目前相關工作已如期完成,從今年4月28日起,華陽宮重新對外開放。
記者在華陽宮看到,修繕提升后從空間看,分為三個遞進區域,一區為一宮門南側綠地廣場,二區為一宮門和二宮門之間地帶,三區二宮門以內區域。三個區空間上層層遞進,先放再收,先塑造一個開敞的空間,繼而進入一個半圍合的空間,再進入一個圍合空間,再結合將來湖面形成后的湖光山色,讓游人始終有空間變化的體驗。在綠地廣場面向一宮門右側可以看到臥牛山的全貌,正面對視華山。
修繕工程建設標準對標5A級景區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華陽宮古建筑群修繕和環境提升工程是濟南市“城市雙修”的典型項目,既涵蓋了對歷史古跡保護、文物本體修繕、基礎設施提升的城市修補內容,又有生態修復的環境提升建設內容。
時隔17年后再次大修,其建設標準對標的是5A級景區。據濟南城市建設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其在維修過程中,依據我國文物保護“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嚴格按照文物的“原結構”“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藝”進行施工,堅持傳統工藝古制,比如:屋面掛瓦,傳統苫背分層并晾背后,采用摻灰泥掛瓦,原彩畫的修復,經過清塵、固色、粘結、加固、修補等手法,將老彩畫恢復到健康狀態。其他諸如淌白墻勾縫、地磚細墁等工藝,也都能做到精益求精,保證了施工質量。
在施工過程中,濟南城市建設集團與各參建單位盡所能集合專家、學者和群眾的智慧,多次召開大型專家論證會。即使是一塊石件的擺放位置,也盡量做到精益求精。同時,根據熱心市民和收藏者提供的老照片與文字資料,對修繕工作進行不斷論證調整。
為避免形成歷史遺憾,對于考古發現的原來滅失的鐘樓、鼓樓原址,經過和文廣新局、文物界、文化界專家探討,決定先復原臺基進行展陳,進一步研究透徹原制式、手法、空間關系后再復原。遺址周邊常綠樹種和落葉喬木搭配種植,加上歷史形成的三株古樹,形成了有錯落、有季向變化的樹陣,歷史古跡華陽宮掩映在綠林中,若隱若現,體現出歷史的滄桑感、莊重感、儀式感。
對于華陽宮內62棵千年古柏,經省林科院、市林業部門等專家會診,采取了綜合性整治措施,一是調閱檔案查戶口,摸清年代;二是減少周邊硬化面積,擴大根系生長空間;三是根系周邊換填優質土壤,四是深層施加底肥,給古樹復壯提供充足的養分。
原標題:濟南現存最大規模古建筑群——華陽宮原汁原味修繕完畢 “五一”小長假接待游客9400余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