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8-09-25 07:47:09
海拔高交通不便,難蓄水、易干旱、吃水難,位于濟南南部山區西營鎮的積米峪村和老峪村,因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被確定為濟南唯一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如今,經過一年多時間建設,安置房基本竣工,9月24日中秋這天,積米峪村的貧困戶們選上了期待已久的安置房。
9月24日中秋節,濟南唯一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達到分房選房條件,彎彎地村12歲的王成攙扶著57歲的父親王明義去看剛選的新房。
村民們很快就要告別位于半山腰的老屋。
初秋的陽光下,一排排灰白色調的安置房即將迎來村民入住。
樹上不得,樹下不得
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
9月24日,農歷中秋節,凌晨4點半,家住濟南南部山區西營鎮彎彎地村的王明圣和湛玉娥摸索著起了床。平日里在濟南市區打工的夫妻倆,這次回家除了過節,還有一個特殊的任務,就是給年近八旬的父母挑選期待已久的安置房。
作為濟南唯一一個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西營鎮積米峪村、老峪村的安置房從2017年7月31日破土動工,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建設,終于在9月24日達到分房選房條件。中秋這天,積米峪村的“老、病、殘”及貧困戶等特殊群體,成為安置房首批選房者。
選房大會就設在安置房腳下。初秋的陽光下,一排排灰白色調的安置房剛剛竣工。這里北鄰積米峪小學,東鄰彩西路,交通相比山上便利許多,就醫、上學也十分方便。
從安置房往上,沿著九曲十八彎的山路走1小時左右,就是位于半山腰的彎彎地村,也是王明圣父母居住的地方。因山路坡度較大,路面石子破碎嚴重,且村里居住的多是老人、孩子,步行就成了進出山村的主要交通方式。
“你去選房吧,無論選到幾樓,總比山上強。”王明圣對湛玉娥說。此前,年近八旬的父母住在有100年歷史的石頭房里,已很少再下山。靠著幾畝旱地種些地瓜、花生維持生計,全年收入不足3000元。
“樹上不得,樹下不得,靠天吃飯,大風大雨都擋不住。”72歲的王善珍這樣描述彎彎地村的生活。年初幾場冬雨,凍壞了樹上的香椿芽和地上的小麥,夏季的雨水和病蟲害,又讓核桃爛在了地里。自來水管修上了,水壓卻上不去,碰上干旱時節,村里吃水都成問題。
30年沒見
老同事看房路上相聚
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2014年,濟南市從精準識別的955個貧困村中選定100個特困村,南部山區西營鎮的老峪村和積米峪村位列其中。其中老峪村包含了五個自然村,分別是花園嶺村、花家峪村、后嶺子村、花金筲村和老峪村;積米峪村包含八個自然村,分別是灰泉村、遛馬嶺村、火窩村、彎彎地村、黃鹿泉頂村、孔老峪村、東村和西村。
2016年4月,一紙批復給深山傳來喜訊。《山東省“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的批復》確定西營鎮老峪村和積米峪村為易地扶貧搬遷村。其中,老峪村搬遷人口306戶887人,項目總建筑面積39483.64㎡,計劃總投資2.0187億元;積米峪村搬遷人口333戶857人,項目總建筑面積44993.16㎡。
選房現場,確認完房號,村民三五成群地結伴走去安置區看新房。
看房路上,兩位偶然碰見的老人在認出對方后,驚喜地握起了手,許久沒有分開。“30年沒見了啊!”說著這句話,71歲的李京連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而這位30年未見的老友李京禎,如今已經91歲高齡。30年前,兩人曾一同在積米峪村村委會共事,彼時李京禎還是積米峪村的支部書記。但李京禎退休后,李京連就再也沒有見過這位“老書記”。
“他住在山頂的灰泉村,我住在另一座山頂的黃鹿泉頂村。年輕時還能下山一起上班,年紀大了后就很少再下山了,很少有機會能見到當年的老朋友、老同事。”李京連說,上了年紀后,她靠著山地里微薄的收成解決一日三餐,可以勉強過活卻很難“吃得好”。
搬進新房后,她終于可以走出深山,不用再繞過一個多小時的陡峭山路就可以買到米面糧油,不開火的時候,出門還可以買到油條。更重要的是,這次搬遷,積米峪村散落在各山頂、山腰的8個自然村,都聚集到了一個小區,她終于能和當年的老友們相聚了。
預計9月底前
鑰匙發放給搬遷戶
上午11點,安置區2號樓迎來兩位特殊的看房人。沿著還未完全鋪設好的小區主干道,57歲的王明義拄著拐杖,在兒子的攙扶下走進3單元。雖然上下樓梯對他來說還有些不便,但站在新房明亮的陽臺上,王明義說話的神情里帶上了一分滿足感。
這處54.75平米的新房,他打算留給自己12歲的兒子王成。王明義也住彎彎地村,他成家晚,42歲才結婚,妻子是來濟工作的云南人。孩子4歲時,忍受不了深山貧困生活的妻子回了老家,再也沒有回來,留下父子二人相依為命。
4年前,厄運又降臨這個家庭。王明義在晾曬玉米時,不慎從房頂摔落,四五十塊紅磚也被碰倒,砸在他身上,從此腿部和肩部都落下嚴重殘疾。地不能種了,核桃樹也包給別人,他靠拐杖勉強能夠自理生活,卻幾乎不再下山。
“別人1個小時走下山來,我要3個小時,上山要花費更久,基本上就不出門了。”所幸12歲的王成特別懂事,每天自己走4趟山路上下學,這次父親下山,王成一直攙扶著他。
下午1點,記者跟隨父子二人來到他們位于彎彎地村的老房。一半石頭一半瓦房的老屋內是簡單陳舊的幾件木質家具,屋內地面還是坑洼不平的土質地面。最快下個月,父子倆就將告別這間老屋,在山下開始全新的生活。
西營鎮易地扶貧搬遷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9月21日,老峪村已順利完成了貧困戶的選房工作,老峪村參與選房總戶數66戶,完成選房74套;24日,積米峪村參與選房總戶數81戶,完成選房92套。第二輪同步搬遷人口、非戶籍人口選房工作將壓茬進行,同步推進。選房結束后,預計9月底前將鑰匙發放給搬遷戶。
天色漸暗,彎彎地村72歲的王善珍家里,平日在市區工作的兒子兒媳帶著孫子孫女回來陪老兩口過節,眾人圍坐桌前熱鬧地吃起了團圓飯。“這是我們在彎彎地村最后一個中秋,明年過年,就要到新房去啦。”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阿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